刘莹(
费县结核病防治所,山东临沂 273400)
手足口病(HFMD)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小儿传染病,普遍由多种肠道病毒所引发,例如:肠道病毒71型及柯萨奇病毒A16型等,以口腔及手足等位置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低热、厌食及口痛为典型临床症状[1-2]。一旦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或治疗方法不得当则存在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及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可能性,甚至极个别患儿病情进展较快直至死亡。近几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成为威胁我国儿童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杀手,其危害性得到越来越多医疗研究人员的关注及重视[3-4]。目前临床尚未出现特异性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且不存在相应疫苗,往往倾向于对症治疗。鉴于此,该文针对手足口病最新研究进展及预防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手足口病(HFMD)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小儿传染病,普遍由多种肠道病毒所引发,例如:埃可病毒(EV)、骨髓灰质炎病毒(PV)、柯萨奇病毒(CVB)及柯萨奇 A病毒(CVA)等,以 EV71、新肠道病毒、EV及CVB较为典型。其中,CoxA组可分为16型、10型、9型、7型及5型,CoxB组可分为13型、5型及2型等。同时,肠道病毒71型是造成手足口病最为常见的病原之一,存在引发不同程度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可能性。此外,肠道病毒生存传播无法脱离湿热环境的支持且常温环境下可长期存活,4℃下可存活1年。
一般说来,手足口病患儿手部、足部及口腔等处往往出现大量小疱疹或小溃疡且合并出现发热情况,尤其是口腔黏膜率先出现小疱疹,造成食欲减退或自行流涎,并且臀部、足部及手部等处出现融合性或发散性红色斑丘疹,其皮肤周围呈现炎性红晕且疱内液体往往较少壁厚紧张,肢体远端处疱疹5 d可颜色可自行消退不留下瘢痕。同时,手足口病患儿往往合并出现持续性发热、呕吐及疱疹性咽喉炎等症状,甚至合并出现无菌性脑膜炎等系统并发症,甚至病情迅速发展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短期内出现心力衰竭或急性肺水肿直至死亡。此外,有研究资料显示,EV71所引发的手足口病预后效果往往较差。
目前临床尚未出现特异性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且不存在相应疫苗,往往倾向于对症治疗,并且大多数患儿受病毒感染后其临床症状相对轻微或不存在严重临床症状,经对症处理或家庭护理后普遍于10 d内自行痊愈,少数患儿存在合并产生心肌炎、肺水肿及脑炎等并发症的可能性,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安全。通常情况下,临床治疗手足口病往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例如:以发病初期为例患儿疱疹出现于口腔内,实行抗病毒治疗静脉注射2种球蛋白可减轻患者中枢神经症状,而米力农能明显减轻患儿心脏负担大大降低致死率。此外,目前我国手足口病疫苗仍处于研发阶段,例如:灭活疫苗、DNA疫苗及减毒疫苗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儿家属必须重视培养患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饭前便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针对年龄过小的患儿尽可能勤换尿布及内衣,彻底清洗儿童喜爱或常玩的玩具及其他生活用品,特别是接触口的物品,例如:奶嘴或奶瓶等,叮嘱患儿不得挑食不得食用生冷食物,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多喝水,定时开窗通风换气,维持室内温度及湿度。同时,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内不得携带儿童进入过于拥挤的公共场所,一旦儿童口腔、臀部、足部及手部等处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则立即前往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而对于居家治疗的儿童不得接触其他儿童预防交叉感染,尽可能消毒晾晒患儿的被褥尿布。
在实际预防的过程中,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大对于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及危害性的重视程度,不断健全手足口病的管理机制,一旦发现感染手足口病的患儿则上报疾病控制中心予以登记处理,尤其是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予以预检分诊处理,定时清洁消毒就诊区域。同时,于接诊前仔细洗手消毒,擦拭干净相关仪器及物品,预防交叉感染,重点清洗消毒病房内物品及设施,同一病房内不可收治非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严重者可考虑隔离治疗。此外,强化手足口病的监测力度,不断提高疾病检测敏感性,做好疾病标本采集工作,便于尽早明确病原学诊断,控制疾病流行状况。
以托管所及幼儿园为典型的公共场所必须不断健全自身的消毒机制,彻底清洗消毒小儿日常使用设施及物品,例如:门把手、桌椅、生活用品及玩具等,培养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定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的患儿则立即通知家属送入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彻底消毒疑似患儿所使用的物品。同时,疑似手足口病患儿人数过多时可实行封闭式管理,预防疾病交叉传染造成大面积感染。有研究资料显示,肠道病毒71型是造成手足口病最为常见的病原之一,存在引发不同程度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可能性[5-6],针对出现肺水肿的患儿可综合考虑其是否属于肠道71型病毒感染,实时观察病情变化情况监测白细胞计数及血糖指标,以达到改善预后效果的目标。此外,做好患儿被褥、衣服及尿布消毒晾晒工作,消毒处理被污染的日用品,尽可能选择浓度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日常食具,避免交叉感染。
通过该文探究,认识到自2008年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疾病范畴以来,其临床诊治得到越来越多医疗研究人员的关注及重视[7-8]。目前临床尚未出现特异性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且不存在相应疫苗,往往倾向于对症治疗。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以重点单位及重点人群为切入点开展健康宣教,不断拓宽疾病知识宣传渠道,帮助公众全面掌握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此外,针对极个别重症患儿必须快速识别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大大降低其致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