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2018-04-03 06:41:10庞洪波李琳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偏瘫血流脑梗死

庞洪波,李琳琳

遂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四川遂宁 629000

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的目标在于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功能,降低致残率。早期康复治疗的介入,能够促进大脑代谢,增加脑血流,改善患者大脑功能,唤醒休眠神经元,恢复正常功能模式,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该文将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脑血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到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入选标准:①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颈内动脉系脑梗死;②首次发病,病情基本稳定,病程不超过7 d,无严重并发症;③徒手肌力测定偏瘫肢体肌力不超过3级。排除标准:①重要器官如心脏、肝脏等存在严重病变患者;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损害患者等;③智力、意识或语言障碍患者等。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康复治疗组 30例,男性 16例,女性 14例,平均年龄(67.87±6.56)岁;梗死部位:顶叶 5 例(16.67%)、额叶 7 例(23.33%)、丘脑 7(23.33%)、基底节区 11例(36.67%);肌力:0~1级 17例(56.67%),2~3级 13例(43.33%)。对照组 30例,男性 17例,女性 13例,平均年龄(67.75±6.67)岁;梗死部位:顶叶 4 例(13.33%)、额叶 6例(20%)、丘脑 8(26.67%)、基底节区 12 例(40%);肌力:0~1级 16例(53.33%),2~3级 14例(46.67%)。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采取康复治疗,发病至开始康复训练≤3 d,通常为发病后第1天;对照组康复训练开始时间>3 d;具体康复措施包括:①急性期:每2 h翻身一次,防止压疮;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动作轻柔,例如肩外展、外旋、屈膝等抗痉挛运动;调整正确的卧姿及翻身方式;②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按时帮助患者翻身,拍打背部;进行翻身练习和床上自我辅助练习,进行床边被动运动,活动患肢、牵拉躯干;促进肌肉收缩;适当进行呼吸控制训练、卧坐训练、坐位操、坐位平衡、坐站练习等;进行力所能及的生活活动,例如吃饭、穿衣、洗漱等;可根据患者情况,配合针灸、推拿、电刺激等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应注意使用语言治疗及心理治疗,贯穿整个康复阶段;1次/d,45 min/次;③恢复阶段3~5期:从被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指导患者伸展躯干,活动肩关节、肘关节、腕等;可采取桥式运动训练,控制髋关节伸展;进行屈膝训练、患肢悬垂位训练、足跟着地训练、床边ADL训练等;为提高手指的灵活度,可建立作业综合训练,包括分指练习、几何图形练习、插钉练习等;1~2 次/d,45 min/次,家属及护理人员应陪同。

1.3 评价标准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 d的脑血流情况,包括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速度。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ACA、MCA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38.12±2.24)、(37.87±2.76)cm/s,治疗后 ACA、MCA 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41.78±2.67)、(39.45±2.58)cm/s;康复治疗组治疗前ACA、MCA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38.42±2.37)、(37.19±2.54)cm/s,治疗后 ACA、MCA 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46.34±3.33)、(43.65±4.48)cm/s;治疗前,两组患者ACA、MCA平均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治疗组ACA、MCA 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患者治疗后常遗留偏瘫、失语、尿便障碍等后遗症,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从发病机制上看,脑梗死后,由于血管阻塞,会引起区域性脑血流量降低,削弱了患者脑组织储存氧及能量的能力,在长期缺血缺氧状态下,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较大,脑功能出现异常。根据脑可塑性理论认为,脑功能可以进行重塑和重组,恢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1]。功能训练是重组大脑皮质功能、恢复患者环境适应及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该次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ACA、MCA平均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治疗组ACA、M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康复治疗患者脑血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发现,康复治疗介入越早,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改善越明显,主要是由于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增加脑血流速度和流量。同时,康复治疗还能够刺激大脑,促进脑代谢,加速大脑功能重组[2]。通过采取被动关节活动、坐位、卧位训练等,能够有效预防肌肉萎缩,恢复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变形。

在进行康复治疗时,应坚持以下原则,①应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再开始康复治疗;②病情稳定后24~48 h开始早期康复治疗,以综合性临床康复为主;③应兼顾预防与康复,例如,应通过活动关节和肌肉预防痉挛,而不是痉挛后治疗;④主动性康复与被动性训练相结合,尽快完成被动训练向主动训练的过渡;⑤在不同的康复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康复方法和程序;同时,应强调综合性康复理念,在运动功能训练外,还应该进行心理干预及认知干预[3]。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脑血流,恢复神经功能,极大的降低了致残率,有利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偏瘫血流脑梗死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国药业(2014年20期)2014-05-17 03:13:57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