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教育经济学发端于欧美地区,在国际上许多教育学者一致以1962年《教育经济学》一书的出版为标志,之后的六七十年代,西方教育经济学达到了研究的第一次高峰。在我国,1978年的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大门。近些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研究的成果对政府、学校、企业乃至家庭都有深远的影响。
“范式”是现代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核心概念,但他并没有明确定义范式概念,在书中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的所指。综合其所指意义,范式是指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而反过来,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范式是共有的范例,是团体承诺的集合,是科学家共同体共同遵守的信念、理论、原则和方法的总和。
所谓教育经济学研究范式是指教育经济学研究者共同遵守的信念、理论、原则和方法的总和。可见,教育经济学研究范式会随着教育经济学研究共同体所共享的研究方法、原则及信念的变化而变化。
国内外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其研究学者的本体观不同,即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不同,这表现在对方法的争论上,这种争论可以理解为二元论和非二元论的思维模式之争,或者表述为在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上存在根本的差异。
国外在研究方法上,十分重视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以及数学方法的应用,特别是随机实验方法的运用,以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国的教育经济学者在该学科的创立初期,就注意吸收西方教育经济营养的同时,不断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穷人”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初期主要有两股力量左右教育经济学的建制:一种观点主张将教育经济学纳入教育科学的体系;另一种观点则主张将教育经济学作为一种部门经济学纳入经济科学体系。学科性质的分歧,恰恰反映了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多源。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早期的教育经济学者在理论体系建设一开始就注意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教育学为理论指导,吸取西方人力资本的合理内核,紧密结合中国经济和教育改革实际,构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学科体系。
(一)认识方法的差异。在西方国家,二十世纪中后器,庞大的经济学家队伍进入各相关学科研究领域,曾一度被称为“经济学的殖民”,进攻的武器就是数学工具,计量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主宰。西方教育经济学以其为助力,因此西方国家对教育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的解释和研究都是从数理统计开始,采用科学实证的方法论思想,带领西方的教育经济学迅速占领学术高低的制高点。我国教育经济学,从一开始的引进、借鉴、吸收到逐渐本土化,都结合自己的国情和实际情况来展开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一开始,注重哲学、思辨、经验、逻辑、定性的研究方法,进而随着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在继续沿用解释(人文)方法论的基础上,又注重了模型法、数理统计法、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在研究范式上逐渐转向科学(实证)的方法论;同时广泛开展社会经济调查,从强调单纯的经济定量分析向教育分析和经济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的方向发展。
(二)研究范式发展的差异
1.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范式。教育经济学是在美国首先出现的,其研究范式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念为基础,以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为核心,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于通过教育获取的知识和观念将为个人带来经济收益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西方的学者们尝试用经济资本的市场操作理念去研究人力资本。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资本理论将价值观、文化、历史和道德规范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中,使经济学开始关注到一个社会的文化和规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最后,人文经济学科的迅速兴起,直接拓展了经济学研究体系,一些带有明显人文色彩的经济学学科迅速兴起:幸福经济学、快乐经济学、神经网络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注意力经济学、网络经济学、体验经济学等。
2.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总的来看,教育经济学本质上属于人文经济学,以定性研究为主。80年代末期,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教育经济学,大多运用教育经济学解释生活中遇到的教育现象、政策、法规。教育经济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定性研究已经不能充分的说明教育现象和问题。教育经济学是教育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多是运用定量研究范式。仅仅运用定量研究方法,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经济学的理性分析范式一直面临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及来自经济学内部的诘难。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同时教育经济学本身就是人文学科,在研究过程中离不开定性研究的批判和分析。
纵观教育经济学学科体系的研究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可谓是蒸蒸日上,展望未来,我国教育经济学必须更加关注教育经济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增强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提升研究的水平、质量、层次和效用,以期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一)加强学科数据库的建设,完善学科交流平台。通过对国内外教育经济学发文在内容、方法上的对比,国外的研究往往可以小切口进行分析,对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我国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大多在于宏观层面,且方法较为单一。因此,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提高我国学术创作的效率,为我国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助力。
(二)构建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总体来看,我国教育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在近 30年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我国教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在原创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可以说,构建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当下教育经济学学科研究者面临的首要任务和重要课题。
(三)拓展研究视野,注重本土研究和国际研究的有机结合。进行教育经济学研究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与历史文化传统,将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与我国当下的教育背景、现状和教育经济学学科框架相结合,努力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使研究成果既有理论高度也有实践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