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可以视为与自我的关系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自我管理又称为自我控制。是指利用个人内在力量改变行为的策略,普遍运用在减少不良行为与增加好的行为的出现。
自我管理注重的是一个人的自我教导及约束的力量,亦即行为的制约是透过内控的力量(自己),而非传统的外控力量自我管理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是指个体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自我管理是实现人本管理的有效形式,也是人本管理的本质特征(郭海龙,2005)。李家龙,刘林青(2008)研究认为自我管理具有以下7种特性:目的性、主体性、客体性、技能性、自觉能动性、自我反馈和调节性以及迁移性。并指出了自我管理和知识管理之间的密切关联。自我管理是个体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人类的自我管理贯穿于人类的各种活动,是个体对自身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学习自我管理是指在学校管理者的作用影响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活动(杨文杰,2008)。学习自我管理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目标、学习原则、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进程、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及手段的选择;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的改善和创造;学习成效的测试和评价;学习的自我总结和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学习方法的不断调控。郭婧等人(2010)认为学生自我管理的构成要素包括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学生自我管理应坚持的原则包括主体性、活动性、激励性、指导性和民主性等5个原则。
学生学习管理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乔桂英(2005)认为学生善于有效的自我管理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学生自我管理表现出了管理主客体的统一性、管理范围的广泛性、管理时域的终身性、管理角度的多维性、系统性、管理模式的个性化、管理过程的灵活性、时效性。可以通过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唐芳贵,岑国桢(2011)采用交叉时序滞后设计,以问卷法对363名大学生进行了6个月的追踪调查,考察了德性自我意象、道德情绪(内疚/羞愧)与行为自我管理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表明,德性自我意象、内疚和羞愧均能显著地正向预测道德行为自我管理,德性自我意象、内疚和羞愧可能是道德行为自我管理的前因变量。任自然,左雅(2010)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自我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思想。
(一)宏观政策措施。宏观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校针对学生管理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比如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式、考试制度等。张健,王永利(2010)认为,高校应从更新管理理念、创造培养环境、完善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周志荣(2006)在研究认为,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创新在价值选择上要实现由客体约束向主体自律的转变;在管理机制上,要加强规范导向与自觉习惯的渗透;在团体构成上,要促进组织性社团与自发性社团的融合;在活动创新上,要实现群体互动与个性完善的交织。
谭艳芳(2009)认为学生自我管理的操作维度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计划、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4个方面。并提出了高校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5个措施: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建设;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大学生自我管理制度与体系和开展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刘春魁,赵密珍(2006)提出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观点。
(二)微观教学改革措施。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而这方面能力的变化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李红萍(2011)提出了运用“反馈分析法”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个性特征反馈和做事方式反馈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反馈分析法”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分析,达到由内而外的实现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标。
(三)班级管理改革措施。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班级是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组织单位。王学伍(2007)认为可以通过选举组建班委和强化行为养成等措施增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高凌风,陈文亮(2012)以班级为单位研究了班级自我管理模式,研究分析大学班级的组织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化功能,认为当代大学班级的自我管理模式包括设立班级愿景,明确班级使命;摒弃强权思想,建设服务型班委;加强日常沟通,有效预防和解决冲突;因地制宜,寻求有效的激励和惩罚方法4个方面。
还有学者(屈善孝,2010)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综合干预措施。认为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前提是更新高校教育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作为保障;而社会实践是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基本途径;职业生涯规划是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载体。蒋洪甫等人(2008)针对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分析了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指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辅导员和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同时要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1.目前关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中,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上的缺陷。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自我管理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有何影响?其影响机制是什么?就当前的研究来看,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目前关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中,一般描述性研究占据了绝大部分,但实证研究几乎是空白。显然,仅依靠描述性研究难以有效证明自我管理的作用以及提高自我管理的措施的有效性。
3.目前研究所涉及到的被试大都是一般大学生,缺乏对被试群体的具体分类。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其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不同类型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也应该进行分层分类研究,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