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家庭农场研究述评

2018-04-03 05:56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场家庭农业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2013 年,家庭农场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中,同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中明确指出,“坚持家庭农场在农业中的基础地位。”家庭农场已经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最具有活力、最有发展潜力的主力军。2014年到2015年,中央文件和政府的工作报告中都多次强调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政策上的支持。但是随着家庭农场的飞速发展,家庭农场也面临了许多瓶颈。家庭农场应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健康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近几年学者对家庭农场相关成果研究归纳总结如下:

一、关于家庭农场面临主要问题的研究

1、认定标准不清晰。自从2013年家庭农场进入中央文件以来,家庭农场就成为学者们无时无刻不关注的话题。然而对于如何定义、认定家庭农场,学术界存在着严重分歧,大体分为三种学说:“农业生产单位说”、“农业企业说”、“新型经济组织”。为此,农业部开始着手研究家庭农场,并将其内涵定义为“新型经济组织”。随后学者们开始在此定义的基础上研究家庭农场。孙中华认为,家庭农场应主要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在此基础之上,从事农业商品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的新型经济体。[1]刘启明从关于讨论家庭农场的期刊文献中出发,通过研究1981-2013年以来的855篇文章,认为家庭农场呈现出以家庭经营、规模适度、一业为主、集约生产、管理灵活、技术优势等特征。[2]张林,冉光和结合外国经验,认为定义家庭农场首先就要把握家庭农场与经营型农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认定家庭农场有五个显著的特征,即家庭经营、适度规模、市场化经营、集约化生产、企业化管理。[3]曾平生认为“家庭农场是以农户为生产单位,以农业生产为主,从事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追求利润最大化,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企业经济体。”[4]苏昕,刘昊龙从历史沿革和时代特征的角度将中国特色与家庭农场的含义相结合,认为我国应当发展中国特色式的家庭农场,中国特色的家庭农场是对“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5]刘连成,赵新龙对我国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做了理论系统上的分析,他认为我国对家庭农场的认定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限定、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与土地流转期限的限定、劳动力结构的限定以及农业收入构成的限定四个方面,他们认为规范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不仅仅可以增加我们对新型农业经济体的理解和认识,也可以使政府结合家庭农场的特点,对家庭农场给予政策上的支持。[6]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家庭农场主要定义在“新型经济组织”上。我们认为家庭农场的界定主要包括:以家庭成员为主的经营主体、具有一定规模、进行市场化经营、施行企业化管理、发展集约化生产下的新型经济体。

2、资金匮乏,融资困难。农村金融信贷体系的完善对发展家庭农场、增加农民的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4年,央行制定的《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切实加大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力度。”2016年,国家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完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力度。但当下资金匮乏,融资困难仍然是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一大瓶颈。国内许多学者都对家庭农场的融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吴婷婷,余波认为家庭农场应以长期金融需求为主,因为市场化已经使家庭农场拥有了一定的资金,国家金融信贷体系应当更偏向于对农场主的长期信贷。[7]江维国,李立青探究了导致家庭农场融资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对新型经济体融资、信贷体系的建议。[8]赵久爽认为,家庭农场与普通农户相比融资、贷款金额比较大,融资期限、金额只有更趋于多元化才能满足需求。[9]张德元,潘伟认为,家庭农场在信贷融资体系中存在着信贷供给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建立抵押品替代机制。[10]郭磊认为,家庭农场由于受到自身特点的影响,不论是注册标准、土地流转机制等政策因素,还是金融机构体系给予新农村金融供给情况,都对家庭农场的金融、信贷需求产生重大影响。[11]兰勇等通过对湖南长沙市的82家农场进行调研后,得出农场主受知识文化水平、社会关系因素、期望融资比率和期限、家庭农场抵押品是否充足等方面制约。[12]林乐芬,俞涔曦则站在农业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以江苏省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家庭农场主的个体特征因素、家庭农场的经营特征因素、产品特征因素、政策因素、区位因素等都是影响家庭农场融资的关键。[13]郑涛等基于对浙江宁波、湖北武汉、四川成都三个地区的424家农场进行调查,发现农场主文化程度、社会关系、农场的收入水平、资金来源结构、金融业务使用情况以及未来是否打算扩张家庭农场的需求都对融资需求有很大影响。[14]唐烈英,施润以融资权法律保障为切入点,探究融资困难的原因。他们认为,地方立法中关于家庭农场的认定模糊、金融机构信贷产品标准规则与家庭农场发生错位关系、试点地区“两权”抵押及其法律困境以及家庭农场“融资权”实现过程中法律构建的缺失等问题是影响家庭农场融资需求问题的重要因素[15]。

以上分析表明,家庭农场的金融需求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但从研究成果上看,还存在着局限。其一,样本大多来自于同一个地区,只有极其少数的学者研究该问题抽取了东、中、西部地区的样本进行分析。其二,大多数学者仅仅从某一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和概况,这样势必会以偏概全。其三,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对于金融需求研究较多,但对金融、社会、个人保险和保障方面的研究甚少。

3、规模参差不齐。2013年,农业部首次对全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开展统计调查,符合认定条件的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面积达到了1.76亿亩,经营收入为1620亿元,平均经营规模200.2亩。但家庭农场存在着经营规模、分布不均的情况。其中规模小于50亩的家庭农场达到了48.42万个,占总数的55%,然而其总经营面积小于0.24亿亩,仅占总数的1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办法,要大力扶持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王春来认为,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是适应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中国农村发展形势和阶段的生产组织形式,[16]尤其是中国今后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的主要方式,将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占据着突出重要的位置。[17]然而,究竟是那些因素导致了家庭农场规模参差不齐的状况发生 郭熙保认为,中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和现行的土地政策制约着家庭农场规模。[18]黄仕伟,王钰说,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流动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位移,农民老龄化、空心村、农业兼业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从而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19]朱启臻等认为,家庭农场的规模有两个标准,即生计和生产力标准,并从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探讨确定家庭农场具体规模的三个要素:经济收入、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得出,家庭农场经营主体是职业农民;家庭农场有其特定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雇佣工人会消解规模经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结论。[20]苏昕等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国外发展经验总结出,影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规模的是资源禀赋、经营项目、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21]薛亮、杨永坤认为制约我国家庭农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农业资源条件,南北方资源条件迥异,南方好于北方。二是总经济收益,家庭农场的总收益要与外出打工的收入基本持平。三是该区域或农村充分就业情况,该区域的劳动力就业渠道多、就业形势比较乐观,家庭农场就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四是农场主经营者的投资、经营管理能力强,就有能力扩大生产经营规模。[17]郭熙保,冯玲玲运用经济学均衡理论对发达国家农场规模变化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的进步、制造业——农业工资比及劳动——资本价格比的提高是家庭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决定因素。他们还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是该国家庭农场规模扩大的基础条件,农场劳动力转移是家庭农场规模扩大的前提。[22]刘婧等基于对山西省109户家庭农场的研究,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得出,家庭农场的规模、潜力与农场主的学历水平、资本要素的投入多少有关。[23]

由此可见,我们不难发现影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规模应该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笔者经过研究后认为,对于家庭农场的规模应当采取适度原则。以上研究成果过多的阐述了影响家庭农场规模的因素,而对于适度问题分析较少。

4、效率低下。自家庭农场这一概念提出,国内外学者开始探讨让其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在国外,Cornia收集了15个相关发展中国家数据,对数据中的家庭农场的规模、资源投入以及农业生产率进行精确计算、深入分析,并最终发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24]Hoque对孟加拉国农场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发现,孟加拉国的农场最佳规模为7英亩,如果,低于7英亩,农场规模与效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反之,高于 7英亩时则呈负相关关系。[25]我国的土地、自然资源严重不充足,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才是我国学者们应该重点研究讨论的问题。汤文华等认为,家庭农场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和新方向,应当积极发展家庭农场,通过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从而提高农场的经济效益。[26]蔡键通过对比我国家庭农场、小农家庭和雇农家庭三者之间的成本收益及家庭农场的形成机制、发展现状,并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剖析了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27]曾玉荣,许文兴以福建省家庭农场为样本,应用效率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家庭农场多元化的投入、产出以及家庭农场基本特征等方面展开调查分析,他们认为,对新技术的采用能较大幅度提高农场的效率,土地规模与农场的效率有所关联,但其作用远低于资金成本和劳动力的投入程度。[28]张悦,刘文勇从理论和案例层面分析家庭农场生产效率,研究表明,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与家庭农场缺乏优质、长期的劳动力、生产成本上升、经营结构单一、配套设施和服务发展滞后、农场经营者市场议价能力有所欠缺等5方面因素有关。[29]胡宜挺,蒋金凤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家庭农场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DEA评价分析法,对家庭农场经营的规模有效性与技术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家庭农场的综合效率低下,其原因在于规模经营效率偏离生产前沿面,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投入资源浪费、效率损失的现象的出现。[30]杨鑫,陈永富分别测算了浙江省13个市(县、区)171个家庭农场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他们发现,主要是因为纯技术效率较低才导致了该区域种植类家庭农场技术效率水平偏低。[31]齐贝贝,李冬梅认为,我国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偏低主要是因为家庭农场的知识文化水平偏低、科学技术投入少、农村土地产权公开交易市场不健全等造成的。[32]肖娥芳认为,影响家庭农场效率的主要因素既包括经营规模、经营者素质等内因,也包括制度、地理资源、市场环境等外因,并且家庭农场效率低下是外因通过影响内因影响效率的结果。[33]

综上所述,家庭农场效率低下的原因,既有经营规模、经营者素质等内因,又有政策、资源、区域差异等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关于家庭农场对策方面的研究

对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曾平生认为,在国家层面,(1)国家应引导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保障家庭农场的土地供给。(2)积极地向农民宣传我国有关法律,让他们明确土地所有权、经营权的概念,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3)鼓励农民自愿互换土地,并在操作过程中给予一定的补贴。(4)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种地和就近务工,对于长期在外打工的农户,应当负责具体土地流转事宜,避免土地荒废。人才培养方面,(1)加大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2)鼓励农业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兴办家庭农场。(3)进一步完善农业职业教育制度,不断鼓励农场经营者以多种形式参加职业教育、再教育。保险保障方面,建立应对自然灾害及市场作用的保险、保障机制。在政府政策方面,除了对家庭农场进行补贴外,还应当解决其子女入学、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鼓励农户之间合作经营。[4]亢志华,沈贵银认为,首先,应完善财政补贴结构,建立针对家庭农场的专项补贴政策,尤其是要落实好“三项补贴”政策。其次,加快推进多种形式的家庭农场综合服务体建设,为家庭农场提供技术、选种、生产全过程的立体化支持。再次,要从“两权”抵押贷款工作与健全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入手,加大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力度。最后,通过对家庭农场主进行精准培训,规范家庭农场认定、注册与统计工作,解决家庭农场“卖粮难”问题等,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一个可靠、安全的内外部环境。[34]陈楠,王晓笛认为,应采取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的方式推进家庭农场发展。同时,解决农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应拓宽多样化的支农惠农融资渠道服务。最后,要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引导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35]王欣婷提议,应健全农场信用体系,均衡农村市场上的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发展非正规金融缓解融资。还应鼓励农户兼业,增加流动资金,以此来弥补资金缺口。同时要扩展融资渠道,推动互联网金融“上山下山”。最后,要设立专注农业的融资金融平台,构建系统的农业产业链。[36]

纵观目前的学术研究,虽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性,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但还是存在诸多不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国家有关部门应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先导,遵循三去、一降、一补的原则,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的步伐。一是去产能:(1)应规范农业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功能,让家庭农场在市场的作用下,通过自行淘汰、收购兼并等方式主动去产能。(2)应当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根据自己地区优势,开发适合各地特色的家庭农场。(3)国家应出台家庭农场认定处理机制,并派高权威专家到全国东、中、西三部实地考察,对家庭农场做一个统一但又具有各地特色的认定标准。(4)规范注册、认定部门的规章制度,对前来申请开办家庭农场的经营者进行严格资格审查,对于资格不符合、不规范的经营者建议其整改后再来申请。(5)鼓励有关农业方面专家、人才上山下乡,开办农业课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同时鼓励农业专业高学历人才到农村开办农场,对其子女入学、就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6)鼓励高校农业研究机构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新良种。二是去库存:(1)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放宽城市购房标准,允许非城市户口的农民到邻近的城市买房,留下更多土地空间发展家庭农场。(2)通过土地改革、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彻底解决土地买卖、流转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3)要认识到农业土地买卖、流转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应当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要认识到在土地流转、买卖过程中市场与政府应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农业要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恰当地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三是去杠杆:(1)加强各地区大小家庭农场全方位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规范各种融资行为。(2)健全农场金融、信贷体系,允许少量非政府信贷机构的存在,弥补资金缺口。完善自然、市场风险保障、保险机制,对因各科风险受到损失的农场主作出适当补偿。同时将一部分资金作为发展家庭农场的长效资金,专门提供给农场主发展家庭农场,建设农业发展网络平台,开设提供网络咨询、资助平台,为前来咨询和贷款的经营主体提供专业知识、相关资金支持。(3)建立“银政农”合作机制,三方定期协商与沟通。(4)加强各地区家庭农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相互派工作队参观考察交流学习。(5)依法处置家庭农场中融资、贷款中的违约行为,为家庭农场提供一个相对宽松、安全、放心的信贷体系。四是降成本:(1)政府应当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环节,为农场主提供便利的行政审批机构。(2)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开展与西方农业发达国家的家庭农场主的交流,共同开发新式、绿色的家庭农场。(3)实行创新驱动战略,开发新型式的家庭农场,降低农业发展成本。五是补短板:(1)要通过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来弥补发展生态、绿色家庭农场的短板。(2)加大投资与农业人才的力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3)抓好农业生产,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4)推进土地改革,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土地浪费。(5)补好农村贫困的短板,做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扶贫人口的收益扶持制度。(6)尽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设施建设。

总之,家庭农场是我国走向现代化农业强国的一条必经之路,虽然家庭农场在我国已出现成效,但关于家庭农场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对家庭农场的深入研究并结合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一定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1]孙中华.积极引导和扶持家庭农场发展[J].农场经营管理,2013,(9):6-8.

[2]刘启明.家庭农场内涵的演变与政策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6-94.

[3]张林,冉光和.经营型农户向家庭农场转化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川渝地区876户农户的调查[J].财贸研究,2016,(4):42-51.

[4]曾平生.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4):56-61.

[5]苏昕,刘昊龙.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时代特征辨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2):105-113.

[6]刘连成,赵新龙.我国家庭农场认定标准问题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7-22.

[7]吴婷婷,余波.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4,(12):47-51.

[8]江维国,李立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与财政金融支农创新研究[J].南方金融,2014,(9):54-57.

[9]赵久爽.家庭农场金融服务需求特征、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基于对常德市25户家庭农场的调查与分析[J].金融经济,2015,(12):206-208.

[10]张德元,潘伟.家庭农场信贷配给与治理路径——基于安徽省424户家庭农场的实证分析 [J].农场经济,2015,(3):59-63.

[11]郭磊.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研究 [J].北方经济,2015,(12):71-73.

[12]兰勇,周梦亮,易朝辉.我国家庭农场金融支持[J].农业技术经济,2015,(6):48-56.

[13]林乐芬,俞涔曦.家庭农场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潜在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191个非试点村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1-81.

[14]郑涛,路征,林毅,吴振宇.我国家庭农场金融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3):62-69.

[15]唐烈英,施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家庭农场融资权的法律保障论[J].河北法学,2017,(4):26-37.

[16]王春来.发展家庭农场的三个关键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4,(1):43-48.

[17]薛亮,杨永坤.家庭农场发展实践及其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5,(2):4-9.

[18]郭熙保.市民化过程中土地退出与制度改革的新思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10):14-23.

[19]黄仕伟,王钰.中国特色家庭农场:概念内涵与阶段特征[J].农场经济,2015,(10):17-21.

[20]朱启臻,胡鹏辉,许汉泽.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J].农业经济问题,2014,(7):11-17、110.

[21]苏昕,王可山,张淑敏.中国家庭农场发展及其规模探讨——基于资源禀赋视角[J].东岳论丛,2014,(7):8-14.

[22]郭熙保,冯玲玲.家庭农场规模的决定因素分析:理论与实证[J].中国农村经济,2015,(5):82-95.

[23]刘婧,王征兵,张洁.家庭农场的个体差异、要素投入与规模经济研究——基于山西省109家果蔬类家庭农场的实证分析[J].西部论坛,2017,(3):14-24.

[24]CORNIA G A.Farm size,land yields an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unction:an analysis for fifteen developing countries[J].World Development,1985(13):513-534.

[25]HOQUE A.Farm size and economic—allocative efficiency in Bangladesh agriculture[J].Applied Economics,1988,(10):1353-1368.

[26]汤文华,段艳丰,梁志民.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86-190.

[27]蔡键.风险偏好、外部信息失效与农药暴露行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9):135-140.

[28]曾玉荣,许文兴.基于SFA的福建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实证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15,(11):1106-1112.

[29]张悦,刘文勇.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与风险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6,(5):16-21、110.

[30]胡宜挺,蒋金凤.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效率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6,(9):508-511.

[31]杨鑫,陈永富.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分析——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 [J].湖北农业科学.2016,(9):2419-2422.

[32]齐贝贝,李冬梅.成都市家庭农场规模效率及影响因素[J].开发研究.2016,(5):38-41.

[33]肖娥芳.家庭农场的效率:内涵、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7,(1):119-123.

[34]亢志华,沈贵银.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江苏农业科学.2017,(2):274-277.

[35]陈楠,王晓笛.家庭农场发展环境因素及优化对策[J].经济纵横.2017,(2):99-103.

[36]王欣婷.成都市家庭农场融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基于13区县168户家庭农场的调研[J].现代商业.2017,(16):126-129.

猜你喜欢
农场家庭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场假期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场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