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登峰杯” 谈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

2018-04-03 05:08韩耀辉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登峰队伍建模

韩耀辉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福建 厦门 361026)

一、中学阶段数学建模素养的提出背景

在中学阶段,数学建模的正式提出,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最早仅仅是在1995年起的历年高考数学试题中,开始加强对应用题的考查,到后来2000年3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阐述,对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出要求。再到2003年4月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中,关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中,正式提出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经过了整整二十年左右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登峰杯”建模比赛,给师生建立一个任务驱动机制。即使这个过程对很多同学来说是初次体验,在参赛目标的驱动下,各参赛小组明确组内分工,强化相互协作完成建模报告。完成建模报告的过程,就是逐步实践和经历数学建模所有步骤的过程。

二、参赛“登峰杯”对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应用意识

首先,“登峰杯”数学建模的比赛题目,全部来自生活实际,有很强的应用背景。从第一届AlphaGo以悬殊的比分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关注背后的决策生成原则。到第二届的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再到第三届如何理性地评估“外卖”对环境的长期影响等题目。每届提出的问题都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当前最为热门的话题。这样的问题背景,搭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有利于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生参与“登峰杯”数学建模比赛,更多的体验来自参与建模活动的过程,是体现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参与建模比赛,学生学会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发现和提出问题,感悟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学会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积累数学实践的经验;认识数学模型在社会、科学、工程技术诸多领域的作用;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参加建模比赛,学生拿到赛题后,就要自行分析问题、确定思路、收集数据、建立模型、计算求解、检验结果。一直到最后的参赛报告上交,全部要以参赛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学校,只需要提供上网场所,资料查询等后勤工作。辅导教师也只是倾听学生对建模题目思考和理解,对自己论文方向的选择分析,教师绝不能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指导教师的建议和看法,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参考。教师更多地是去鼓励学生,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等不同形式来获取资源,学习所需要的建模知识。

在这次建模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自学完成了几何画板、MATLAB等软件之外,还提前学习了函数导数,相关性分析等尚未学习的内容。部分小组甚至超前学习了高等数学中的矩阵等知识,在建模过程中加以应用。所以,通过数学建模比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三)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传统的学习模式,更多的强调学生的个体。而建模比赛,更多的强调团队协作。一个搭配合理的建模队伍,要求队具有一定的领导和协调能力,而队员们要在数学功底、电脑水平、写作能力等不同方面有所侧重。以这次参赛的“从从队”为例,该队所有成员全部是文科生。在数学基础上,和理科生组成的队伍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四个成员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队长李同学整体成绩优秀,同时作为班长,有一定的领导能力。队员叶同学有比较强的数学基础,蓝同学有比较好的电脑基础,乐同学有出色的文字功底。他们小组,最后获得初赛二等奖,成功进入复赛,出乎很多人包括他们自己的意料。反观那些没有完成建模论文的队伍,有些是因为讨论过程中,意见不能统一,也没有去寻找彼此可以接受的方式。有些队伍是因为分工不合理,导致最后彼此意见重重,加上建模本身难度较大,队长也没有起到应有的领导协调作用,最后只能半途而废。

实际上,所有完成参赛论文的队伍,期间也经历了类似的波折,有过争吵、有过放弃。但是,最后都找到了彼此可以接受的契合点,坚持到了最后,完成了比赛。所有的争吵和放弃,在论文成型的那一刻,全都烟消云散,只剩下成功的喜悦。这种因参赛而对团队精神重要性的切身感受,是无法靠平时说教达到同样效果的。

三、从参赛中谈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参加一次建模比赛,获得一定的名次,这当然很重要。但是,和传统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相比,数学建模对当前的评价模式改革,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数学建模的特点,决定要关注过程。对学生数学建模的评价,应该从他们报名参与开始,对他们的每一个过程,进行评价。从最初的关于比赛题目的讨论和分析、到社会上调查数据的取得,数学建模的合理性,建模结果与现实生活的预测,以及一致性检验等过程,应该做个全方位评价。不能单纯以论文质量或者获奖等次作为评价标准。因为,数学建模带给学生的收获是全方位的,例如,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待人接物和社会实践等能力的提升,这些都是无法通过报告文稿来体现的。

其次,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全方位展示建模过程。这次建模比赛论文提交以后,并不意味着整个数学建模过程的结束。笔者还组织各个队伍的同学,对整个建模比赛的过程做回顾,总结得失。要求每个队伍制作PPT,内容要包含成员特点、论文介绍、参赛体验等三个方面,全面展示本队的参与过程和收获。在学校开放周上以省级公开课的形式,让每个队伍无差别的向来自全省各地,以及在场的师生进行展示,同时网上现场直播。无形中又是对学生精神面貌,表达能力等素质的等全方位评价。

猜你喜欢
登峰队伍建模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对创新投入的影响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颁奖活动 精彩瞬间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董志塬
三元组辐射场的建模与仿真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