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 山西 吕梁 032200)
英语修辞学深受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古典修辞学所影响,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中,成为了语言学中重要的独立学科。在修辞学中,修辞格主要分为词义修辞格、结构修辞格、音韵修辞格及其他修辞格四大类别,这些修辞格与语音、语用、词汇、语法有着密切关联,共同构成文学语言的主体。修辞不仅能够美化文学语言,而且还能够延伸语义表达功能,引导读者研究分析语言背后的深邃涵义,使读者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量。同时,在文学作品中运用修辞艺术,还可达到精炼语言,赋予语言生命力、说服力、感染力和艺术张力的效果。在英语修辞学理论中,将修辞定义为“有效地说话或写作的艺术”,这充分表明修辞是一种语言表达的艺术,能够使语言文字更加意蕴优美、鲜活生动,提升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警察与赞美诗》这部悲喜剧小说由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创作,首发于1904年,当时美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产生了日益明显的贫富两极差距。这部短篇小说用幽默讽刺的语言,借助苏比悲惨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残酷,体现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怀。小说主要讲述流浪汉苏比为了进监狱躲避严冬,做出了一系列违法的行为,只是这些行为都没有让他如愿以偿,但当他重新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时候却被警察关进监狱的故事。欧·亨利善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讽刺社会的残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篇小说是欧·亨利的代表之作,其运用了丰富的修辞艺术手法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异叙是指用动词、形容词或介词同时与两个及其以上的词进行搭配使用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可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洁精炼,并且赋予语言更加深刻的含义。从实质上来看,异叙充分利用了词语多义性的特点,用一个词修饰多个词,可引发读者对文学语言内涵的深入思考。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作者对异叙修辞艺术的运用娴熟到位,如作者使用“the lightest”这一形容词最高级,同时对“streets”、“hearts”、“vows”、“librettos”这四个名词进行修饰,使这四个名词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翻译这句话时,要分别对四个名词搭配不同的形容词,从而表达出作者的本意,即“最明亮的灯光”、“最轻松的心情”、“最轻率的誓言”、“最轻快的歌剧”。通过运用异叙的修辞手法,不仅能够促使句式更加规整简练,而且还能够增强句式的力度和表现力,提升小说语言的艺术美感。
明喻是指将具有相同特征的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寻主体与喻体之间的联系,用主体生动修饰喻体。在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作者对明喻修辞艺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刻画上,如 “with a voice like butter cakes and an eye like the cherry in a Manhattan cocktail.”作者运用明喻将外表与内心形成强烈反差的侍者刻画得惟妙惟肖,翻译为“声音油腻得像奶油蛋糕,眼睛红得像鸡尾酒里浸泡的樱桃”;又如“as a carpenter’s rule opens”,作者将苏比形容成折尺,利用折尺的形象描述了苏比狼狈不堪的挨揍样子,翻译为“好似木匠打开一把折尺”。
暗喻强调主体与喻体的同时出现,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合的关系,经常使用是、就是、成为等判断性的词语连接主体与喻体。在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暗喻修辞手法,增强了文学语言的感染力。如,“That was Jack Frost’s card.”作者将冬天里落在苏比膝盖上的一片树叶比喻成杰克·弗罗斯特的卡片,杰克·弗罗斯特是英文里对严寒的拟人称呼。又如,“He would pull himself out of the mire”,作者将苏比的生活状态比作泥潭。通过运用暗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情感、人物、景物刻画得入木三分,用喻体更加肯定了主体的状态,有助于加深读者的印象。
反讽又被称之为反语,具体是指通过对立因素的对照,形成对事物的批判与讽刺,这种修辞手法在喜剧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可为作品增色添彩,在悲剧作品中的运用,则能起到强化主题的效果。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作者对反讽进行了充分运用,利用语言的反面张力,较为含蓄地讽刺了人物和环境。如,描写苏比在寒冷的冬季渴望温暖和安定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好客”一词,以该词形容监狱,无疑是一种讽刺,反讽的意味在该处体现的十分明显。又如,“had confidence in himself”,这句单从字面上看,是对苏比的正面描写,他的上衣装束还很体面,从反面上看,说明了苏比的下装无法见人,由此反映出了苏比的生活并没有着落。再如,苏比想通过砸破玻璃橱窗而被抓回监狱,他在回答警察的询问时,用了“好运”一词,该词在此处的运用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嘲讽。之后,苏比又计划扮成流氓调戏女士,被调戏的女子让苏比等着进“安乐岛”,对于苏比而言,监狱就是他的“安乐岛”,在那里,他能够得到温暖。“好客”、“好运”、“安乐岛”这些词语在作品中的运用,都是反讽的具体体现,让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当时社会的病态现象,以及在这种现象背后所蕴藏着的更深层次的涵义。
委婉语是指使用比较客气且婉转的话语,代替直接的语言,这样表达出来的意思更为含蓄,不会让人觉得过于尴尬。通过委婉语的使用,能够使作品本身的可读性及讽刺意味有所增强。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作者对委婉语的运用恰到好处,使原本带有批判性质的主题委婉且更加深刻地表达出来。如,杰克对麦迪逊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光临前总是会先打招呼。该句中“the regular denizens of Madison Square”,用委婉语表达了苏比无家可归的悲惨境遇。同时,“打招呼”一词的运用,委婉含蓄地描绘出了冬季的严寒;为抵御严寒,苏比决定组建“单人财务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只有苏比一人,它需要承担多项职责,由此委婉地表达出了苏比孤单、潦倒、漂泊流浪的处境。苏比认为当法律的客人要比从慈善机构手中获得一点好处强的多,虽然法律无情,但却会照章办事,不会无趣到干涉别人的私事。通过对委婉语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小说的可读性大幅度提升,其中的讽刺意味也得到了完美地诠释。
借代就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在小说中,绝大部分借代词均为名词。对这种修辞手法进行使用时,需要考虑替代是否正当,以及能否通用,要避免化简为繁,文义也要保证通顺。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借代手法。如,“the Island”一词是监狱所在的小岛,它在小说中指代监狱,对于苏比而言,监狱是能够躲避严寒的温暖居所,是苏比眼中的天堂,正因如此,作者在整篇小说当中,没有使用Prison(监狱)。除“the Island”之外,小说中还有很多借代词都表现了苏比心目中的监狱就是天堂,如Arcadia、limbo等等,这些借代词的运用,表达出了在寒冷冬季到来后,苏比无处可去的困境。又如,“blue coats”和“brass buttons”用蓝色制服和衣服上的铜纽扣来代指警察;再如,用葡萄指代美酒、用蚕丝指代华丽的衣服等等。整个小说当中,借代词的运用不计其数,由此可以激发出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使语句的形象更加突出,特点更为鲜明。
夸张是指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而对事物的形象进行夸大的一种修辞方式。通过夸张的手法可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增强语言的力量。在小说作品中,运用夸张能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对语气进行强调,借此来烘托气氛,同时夸张还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作者数次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disturbed the welkin(搅乱苍穹),该句表明苏比在尽其所能引起警察的关注;又如held him transfixed against the convolutions of the iron fence(把他粘在螺旋形的铁栏杆上),这句表达了苏比的灵魂被赞美诗所震撼的状态。上述语句均采用了夸张的手法,给读者带来无限地想象,语言本身的力量随之进一步增强,达到了烘托作者情感的目的。
总而言之,《警察与赞美诗》中运用了异叙、明喻、暗喻、反讽、委婉语、借代、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欧·亨利高超的写作技巧,提升了这部小说作品的文学艺术价值。同时,作者对修辞艺术纯熟完美的运用,赋予了作品深刻的内涵,将这篇原本充满悲剧色彩的小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出来,并用尖锐的笔触揭示社会贫富冲突和底层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充分表达了“含泪的微笑”的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