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非遗文献馆建设规范研究

2018-04-03 03:55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2018年0期
关键词:文献资料浙江文献

李 虹

(浙江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浙江杭州 310013)

21世纪兴起的非遗保护运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社会热点,非遗也重新融入社会、融入群众、融入生活,非遗保护形成社会共识。随着浙江非遗工作的大步推进,海量的非遗文献资源需要多种形式的展示窗口,各地出版的大量有关非遗的书籍需要集中向公众开放和服务,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需要搭建平台,建立浙江非遗文献馆成为推进深化非遗保护事业的题中之义。

一、浙江非遗文献馆的目标定位

浙江非遗文献馆,逐步以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信息为主,集传统文化典籍、非遗集成志书、非遗保护成果、数字化加工、网络化服务于一体,具有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公益服务、学术交流四大主体功能。

浙江非遗文献馆,当以“发掘历史文脉,推进非遗文献创造性转化”为宗旨,成为荟萃非遗各类保护成果的宝库,非遗对外展示的窗口,中小学生校外体验非遗的课堂,运河南端非遗旅游的景点,拱墅百姓精神生活的乐园,全国非遗人向往的学术家园,让非遗的魅力得以大力彰显和广为传播。

二、浙江非遗文献馆的功能结构

(一)在建设思路上,树立“以非遗为本”的理念

在非遗文献馆建设中及建成使用过程中,注重以非遗为本的理念。非遗文献馆的建设,要体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馆的综合功能,更要注重体现非遗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图书馆借书、还书、看书的基本功能要借鉴,讲座、视听等传播功能要借鉴,图书资料电子信息化管理和开放功能要借鉴。

文化馆的组织展演展示活动的形式要借鉴,文化馆的业务门类培训办班的形式要借鉴,非遗活态传承的特点要借鉴。

博物馆文化遗产实物资料的展陈、展览传播的经验要借鉴。

当然,非遗文献馆不是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者的简单组合,而是具有个性特色、鲜明业务特征、多元文化特性的特色文献馆,是自成体系的集大成的综合馆体。

(二)在功能布局上,提供多种形态的服务空间

如何科学合理地做好功能服务区布局,是非遗文献馆建设需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浙江非遗文献馆可设立7个功能区:一是学习交流区,包括图书借阅中心、集成志书展示厅、多功能报告厅;二是电子服务区,包括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视听室;三是教育自修区,包括自修阅览室、培训中心;四是文化沙龙区,包括书吧、非遗展览厅;五是多元活动区,包括茶文化阅览室、民俗文化阅览室、戏剧文献馆、手工艺体验馆、儿童天地;六是行政办公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七是业务工作区,包括中心机房、基藏书库。由此为读者提供开放、多元和有特色的服务。

(三)在环境设计上,追求“自然、馆舍、人”三者和谐

现代文献馆的空间环境设计,不仅是建筑和环境的设计,还要注重绿色生态环境,更要体现人文关怀;现代文献馆的功能设计,既要注重传统的借阅功能,更要关注读者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优美、健康的学习环境。要科学地营造非遗文献馆建筑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建筑美与环境美的和谐统一;非遗文献馆建设的指导思想上,要体现时代特征、非遗特色、区域特点、生态环境特质;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文献馆建设理念,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充分考虑到人的意愿与习惯,并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努力营造一个富有亲和力的、舒适方便的人性化环境,营造出一个宁静、优美、舒适的现代化非遗文献馆。

(四)在服务模式上,提供大开放人性化的活动空间

对非遗文献馆服务模式的选择和设计上,应当体现藏、借、阅、查询一体化的大开放管理服务理念,体现非遗保护、活态传承、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从重文献走向重读者,从重收藏走向重利用,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被动走向主动,从纸质走向数字与纸质并重,为读者提供一个自由、宽敞明亮、人性化的学习、活动空间。

三、浙江非遗文献馆的文献采集

(一)非遗文献的采集原则

丰富的馆藏资源,是文献馆的物质基础。非遗文献馆的建设,应当注重文献采集的计划性、文献采集的专业性和藏书体系的完整性。

文献采集的计划性。要用整体的、全局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文献采集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和进步。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文献资料采集工作,采集使用的手段和方法,采集文献的范围和层次,馆藏文献的总体规模,文献资料的类型和载体,都要紧跟非遗事业发展实际需要,跟上非遗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要注重文献资料采集工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建立具有浙江非遗保护工作特点的文献体系。

文献采集的专业性。非遗文献馆的文献采集,不应当是简单的购买图书音像等文献资料,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面对海量文献选择和获取满足专业需要的各种文献的过程。要在采集工作中建立多种制度和规范,探索和建立一套科学的非遗文献采集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馆藏文献质量评价体系,确立专业核心文献采购原则,建立读者信息反馈机制,等等,引入多种工作机制和方法,促进文献资料采集业务的提升。

藏书体系的完整性。非遗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涉及民俗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众多的学科,是多学科的综合交叉。非遗既是历史人文的记录,也是当今社会生产生活的呈现。因此,非遗文献馆,除了应当大力收藏传统印刷型非遗文献外,还要积极合理地引进音像、电子馆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馆藏不断进行优化、组织,逐步建立起馆藏丰富、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文献收藏体系。非遗文献馆还应当加强网络文献的采集工作,定期访问有关非遗网站,使网络资源和传统文献资源形成互补,从而进一步丰富馆藏。非遗文献馆的文献,必须体现丰富性和多样性,形成一个系统完整、全面配套、科学合理的体系。

(二)非遗文献的采集类型

非遗博大精深,是融合、交叉、动态发展的学科。非遗文献的分类,应当以读者为中心,深入浅出;应当结合非遗工作实际,划分文献品种属性;应当探索科学的非遗文献分类理论,指导非遗文献采集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包括公开出版物和非公开出版物,以及其他有一定文献价值的物品。非遗文献资料,大致可归纳为六大类型:

1.非遗图书类。包括各地编撰出版的非遗政策法规、非遗集成志书、非遗项目宣传、非遗人物传记、非遗校本教材、非遗百科知识、非遗研究著作;各类非遗丛书、非遗作品集、图册、连环画、论文集以及其他非遗图书及相应电子版本。

2.非遗报刊类。包括各地编印的非遗杂志、报纸和各类简报;重要版面醒目报道或整版报道或系列报道各地重要非遗活动的报刊。

3.非遗音像类。包括各地电视台播出的非遗栏目、非遗项目、非遗活动、非遗晚会的视频;各地拍摄的非遗电影、纪录片;其他相关音像资料。

4.非遗活动文献类。包括各类非遗演出、展览、活动等的照片、节目单、宣传册、招贴画、会议指南、出席证、嘉宾证等。

5.非遗名人文献类。包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家学者、非遗先进人物的宣传画册、专著、传记、手稿、照片、声像资料、日记、书信、藏书等资料。

6.非遗历史文献类。

六大类不可偏废,也不能平均使用,要统筹兼顾。

(三)非遗文献的采集途径

文献采集,就是采购和收集文献,是文献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丰富的文献资料,是文献馆进行一切工作的物质基础。收集非遗文献资料,必须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和非遗事业发展的特点,灵活妥当地运用多种采集方式。包括书店和网络购买、省内出版社呈缴、各地非遗文献资料报送、相关部门赠送、兄弟省市交流、个人和团体捐赠等途径。文献馆只要多宣传,加强联系,不仅可以收集到大量有价值的相关文献资料,甚至还可能收集到部分珍贵的历史文献,以及作者的手稿。

四、浙江非遗文献馆的管理运行

浙江非遗文献馆,由浙江省文化厅与杭州市拱墅区文广新局合作共建。浙江省非遗文献馆,位于拱墅区运河畔的拱宸桥西,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

(一)管理体制

省区共建浙江非遗文献馆,这是一种非遗事业建设发展的体制创新。建设浙江非遗文献馆,必须有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作保障,但目前缺少场所,也缺少人力和财力支撑。双方合作共建,对于杭州市拱墅区,浙江非遗文献馆是当地城区文化形象的提升,是居民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增量,是非遗工作品牌的彰显。对于浙江省非遗事业发展,开辟了面向全省的专题性特色性文献馆,也填补了全国非遗文献馆的空白。

省区合作共建浙江非遗文献馆,在管理体制上,拱墅区主管,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指导;在运行保障上,拱墅区文广新局局长兼任浙江非遗文献馆馆长,省文化厅非遗处一位干部分管联系并兼任副馆长;文献馆工作人员编制、日常运行经费等,由拱墅区落实。在非遗文献资源采集上,由省文化厅非遗处协调全省各地的资源,争取省级财政安排项目经费予以补助;省文化厅从顶层设计做好浙江非遗文献馆建设的指导,拱墅区文化部门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合作双方,建立经常性的沟通渠道,承担好各自责任。

(二)运行机制

建立面向浙江省的运行机制。凭借浙江省非遗工作系统,在浙江省建立非遗文献合作共建共享机制,并通过非遗信息化系统向全社会提供各种服务。

建立科学的内部运行机制。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建立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文献馆内部运行机制。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机制。不断思考基于读者、为了读者、在读者中、让读者充分参与的文献馆服务方式。

(三)功能拓展

非遗文献馆的功能,应当包括阅读功能、展示功能、研究功能、培训功能、传播功能、信息资源共享功能、读者体验功能。

非遗文献馆的建设,应当体现兼顾全面、突出重点的原则。馆舍面积不大,但应当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非遗文献馆相比一般的公共文化设施,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活态传承。譬如,开辟民俗文化阅览室、戏剧文献馆、手工艺体验馆、儿童游戏天地等多元活动区。

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文献馆以网络化的程度论高低,要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开辟电子阅览室,开辟新媒体服务,以最便捷的服务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为最佳标准。

(四)作用发挥

文献收藏体系建设作用的最大化。浙江非遗文献馆的收藏体系很重要,收藏不怕多。文献资料的采集内容要广泛,体现权威性、全面性、专业性;文献资料的形式要多样,不仅是纸质化的图书资料,也包括视频、音频等数字化资料,还包括传承人作品等实物化资料的收集;文献资料的采集范围要宽泛,浙江省内的是基础,应当应有尽有,摆在突出的地位;全国性的、各省份的非遗文献资料和实物,以及世界范围的,要各有侧重,一览天下。

非遗文献资料的作用最大化。要求文献馆彻底改变“重藏轻用”的做法。文献馆不是藏珍楼。文献馆的作用就是尽最大可能把文献让大家看到,而不是被当作藏品束之高阁加以保护。

文献馆人的主观作用最大化。在文献馆事业发展中,人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文献馆的宝贵财富,是现代文献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重视知识和人才,造就优秀人才是当前文献馆界所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势在必行的战略任务。

文献馆教育功能作用的最大化。以优良的环境、丰富的资源、功能的拓展、多元化服务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各个层面读者的需求,使文献馆成为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课堂,打造民众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文献资料浙江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用信息技术搜集文献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浅谈文献资料的特点和作用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