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体育思想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探析

2018-04-03 03:31:20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陶行知院校改革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安徽 滁州 239000)

0.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逐渐转变为“能力促进就业”,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也正面临教学改革,要求教学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并提升其身心素养。体现出健康、生活的体育理念。而陶行知体育思想内涵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目标趋于一致,对高职院校体育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陶行知体育思想内涵

1.1 健康理念

陶行知教育思想凸显出健康理念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将“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育的基础,重点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要求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改革时能将健康作为教学前提与教学目标,真正将健康理念作为教育改革的指导精神,将其渗透至体育课程中,发挥其重要价值,引导学生品格与人格的养成。此外,健康理念不应仅是一个口号,而是要将其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改革的内核,发挥其对学生成长多元化、多维度的影响。

1.2 生活体育

生活体育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也是体育教学的源头内容。陶行知体育思想提倡“生活即教育”,并将其作为教学理论的核心,要求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体育思想是体育教育的体现,只有将生活与教育相解饿,才能促使教学焕发力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此外,生活体育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文化作为生活重要内容,以提升生活水平作为体育活动的宗旨。因此,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改革时需将体育项目与生活体育相衔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求。

1.3 终身体育

终身教育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是陶行知体育思想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陶行知体育思想提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对学生生命全程教育,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指学生终身接受体育教育,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主要涉及两层内容,首先,学生可不断参与体育学习,体育教学目标具有目的性。其次,可在不同时期参加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而学校是体育教育的基础,需将终身体育作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2.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2.1 体育教学思想滞后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教学思想滞后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大多将学生考核达标作为教学目标,学生仅能通过体育学习提升某一专项的达标率。因此在课程设置时也没有考虑学生身体、健康等素质提升问题,这显然与体育课程改革目标相悖。而若从体育教学目的分析,应着重对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进行培养,而不是单一达到考核目标,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有着制约作用。此外,若仅完成考核目标,而不对学生兴趣、爱好进行挖掘,对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有影响。这与教师的综合素养息息相关,教师教学思想滞后,没有将学生作为课程主题,课程内容设置也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体育课程改革需求,也无法有效树立终身体育、健康体育教学理念,影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2.2 体育考核方式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考核主要依照课程标准进行设置,考核内容的统一性占据较大比重。此类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易对体育课程产生抵触心理。且有较大部分学生身体素养无法达到体育考核标准,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勉强通过,付出与汇报不成正比,从而使学生出现厌倦、恐惧心理,影响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2.3 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当前体育教师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学生在接受体育课程内容时处于被动位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确实,在学习时也仅是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体育训练未显示出健康教育理念,使体育课程逐渐成为应试教育的延伸。学生的参与也更多是由于强制课程的压制,而非主动利用体育提升自身素养,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理解也更加付钱与模式,成为高职院校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阻碍。

3.陶行知体育思想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

3.1 在教学方法中渗透,促使教学目标与内容更加明确

在传统教学体系中,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体育活动。而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应是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承担起引导的责任,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课程的顺利开展。陶行知曾提出终身体育理念、健康体育的教学思想,将其渗透至教学方法中,能促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师将学生作为主体,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有效解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存在课程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将身心健康作为教学目标。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满足社会的需求。此外,将终身体育作为教学目标,教师可对原有课程模式加以改革,将身体练习作为教学手段,将体育、健康知识与体育技能作为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此外,陶行知健康体育理念的提出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指明方向,在健康体育理念的主导下,师生将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发挥体育教学健康功能,改变传统课程体系重视考核结果的状况。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身体素养有效提升,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社会能力,对学生未来职业素养提升奠定基础。健康体育理念是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的主导,也是我国体育发展必行的道路。

3.2 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体育课程内容更具生活化

陶行知健康体育、生活体育的教学思想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主导思想,也就是说,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每个环节皆需从健康与生活的角度考虑,教学内容也需趋于健康化与生活化。同时生活体育与健康体育是需要长期实践而形成的,二者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形成新型教学思想。需要从学生意识的发展进行分析,把握未来体育教育的走向,提升学生精神生活质量,利用生活化体育课程内容为学生加以指导,利于提升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的自觉性,从而养成健康体育的习惯。此外,还需将体育课程与生活相结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体育学习网络,形成生活化延伸格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此,体育课程内容在经过改革后,教学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体质,且与日常生活有一定联系,被学生广泛接受。例如,某所高校在体育课上引导学生参与游戏,游戏内容与贪吃蛇较为类似,几个学生变换跑步路线,剩余学生排成一列积极应对,趣味性有所提升,还能达到健康锻炼的目标。

体育来源于生活,因此,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需将生活作为课程内容,贯彻健康体育主导思想,将告知院校体育课程与健康体育、生活体育有机结合,促使体育课程成为生活教育内容与手段,使学生终身受益。

3.3 在评价方式中渗透,体育课程评价方式更具多元化

陶行知体育教学思想在教学评价方式中渗透,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做到教、学、做三者合一,有效促进体育课程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发展。陶行知先生的终身体育教育思想,需要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因此需要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将传统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结果综合评估。教师通过评估结果了解学生学习实效性,由此给予学生专业化建议,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同时,教师还可充分了解自身教学过程的问题,从而加以改进,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此,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实践可利用整体观与系统论的思想,构建与陶行知体育思想相符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要求体育课程评价需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条件等方面共同思考。同时,还需从师生之间教学互动进行评估,记录学生学习过程。此外,还可采用阶段式考评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成长。

3.4 在教学理念中渗透,促进体育与卫生有机融合

随着陶行知健康教育理念的提出,体育教育与卫生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卫生的有机融合也成为高职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的目标。陶行知先生对运动的科学理解,对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促使体育课程将健康作为首要目标,建立科学的体育观,掌握科学体育教学方法。这与我国新课程标准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一致。此外,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具有高标准、高技术的专业人才,这个目标决定了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类型。因此,要求高职院校体育为这个目标提供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设置运动项目,针对不同专业,利用卫生课程传递健康知识。在教学时,也需针对不同专业增强健康、卫生等内容,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在发挥其强身健体的功能外,还需利用多元化形式宣传体育、卫生的重要性,关注学生健康知识,树立健康体育的学习理念,对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

4.结语

陶行知体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健康体育、生活体育、终身体育三个方面,因此结合陶行知体育思想,转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理念,促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转变、教学评价多元化转变,并将体育与卫生有机结合,为学生树立健康第一学习理念,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陶行知院校改革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瞧,那些改革推手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