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富涛
昌乐县人民医院,山东潍坊 262400
在临床上,因小儿手术时间迅速,如果采取气管插管的全麻方式,必然会影响、刺激患儿。所以,对于小儿麻醉,临床上通常选择氯胺酮和丙泊酚联合麻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麻醉起效较快,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作用时间不长,为患儿临床手术的麻醉安全性、可行性提供保障。该研究选择该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择期需进行小儿下肢手术的病例110例,其中55例患儿选择丙泊酚和氯胺酮联合麻醉,获得良好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择期需进行小儿下肢手术的病例110例,随机划分为研究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研究组男性35例,女性20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5.1±0.9)岁,手术时间为 30~88min,平均时间为(49±17)min。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5.0±1.0)岁,手术时间为 32~89min,平均时间为(48±16)min。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患儿入院之后,两组患儿在手术前8 h,均给予禁食处理。在手术前30 min,选择0.02 mg/kg阿托品进行肌肉注射。待患儿进入到手术室之后,选择多功能检测仪,对患儿平均动脉压、心率进行监测。对照组:选择单纯丙泊酚进行治疗,以200 mg丙泊酚进行微量泵注入,按照患儿实际状况,设置4~7 mg/h注入速度。研究组:采取对照组同样方式,追加100 mg氯胺酮,在手术开展之前,进行静脉注射。如果手术时间较长,可适度酌情追加药物剂量。
所有数据的处理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手术完成以后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组术中发生率7.9%,对照组发生率37.4%,研究组术后发生率6.6%,对照组发生率25.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儿的清醒时间(14.9±3.1)min,对照组患儿清醒时间(45.2±9.6)min,两组患儿的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临床上,因小儿疼痛耐受力较差,在手术过程中,配合度不高,必须给予全身麻醉。然而传统麻醉方式,会引起各类不良反应,术后需要较长的清醒时间。所以,选择适合小儿的麻醉方式,是临床麻醉的重要研究课题。
丙泊酚作为一种异丙基苯酚,在麻醉临床上,主要用于麻醉维持和诱导,对于危重患者,是一种短效和快速的麻醉药物,但该药物作用机理减少,起效较快,且十分平稳,大约30 s内即可见效。在手术之后,也不容易发生呕吐、恶心症状。然而,该药物阵痛效果较差,单纯药物使用不太合适。
氯胺酮作为一种镇痛作用较为理想的全麻药物,对于丘脑内侧核具有良好抑制作用,针对脊髓网状结构,可起着良好上行传导、阻滞作用,和阿片受体具有良好亲和力。通过静脉注射1 min后,血浆内的药物浓度能够达到峰值。在小儿麻醉领域,氯胺酮得以广泛运用,通常需要与其他药物进行联合,通过药物的联合作用,能够促进外周血管扩张,减少血压值,对迷走神经的兴奋作用,能够减缓心率,与氯胺酮的联合作用,能够兴奋心血管,确保MAP和HR趋向正常水平。同时,使用该药物,能够促使患儿入睡,可解决患儿不容易合作的缺陷。因小儿的皮肤较薄,皮下组织较少,生理弯曲不明显,通过丙泊酚和氯胺酮的联合使用,能够完全满足下肢手术需求。同时,因小儿硬脊膜组织十分薄,加上神经根较细,药物麻醉作用比成人出现更早,低浓度的麻醉,即可完全阻滞。在麻醉过程中,需注意小儿皮肤与硬膜囊之间的距离,因新生儿只有10 mm,小儿不超过20 mm,在麻醉穿刺时,应做到动作轻柔,防止因进针太深,进而穿过骶骨。
同时,小儿骶骨具有良好阻滞阵痛作用,对于应激反应的阻断作用良好,使用丙泊酚和氯胺酮的联合麻醉,能够促进患儿的呼吸循环稳定,由于氯胺酮肌肉给药和起效较快,虽然深度镇痛效果较小,但内脏镇痛效果不高,对术中牵拉反应的抑制作用较小,容易发生术中躁动。在该组实验中,研究组术中发生率7.9%,对照组发生率37.4%。因此,联合使用丙泊酚和氯胺酮,丙泊酚起着镇静作用,没有发生显著呼吸抑制,氯胺酮属于肌肉注射,术中起效快于丙泊酚,且作用时间较短,在停止给药以后,就能很快清醒,能够提升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在该组实验中,经过手术完成以后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组术中发生率7.9%,对照组发生率37.4%,研究组术后发生率6.6%,对照组发生率25.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儿的清醒时间(14.9±3.1)min,对照组患儿清醒时间(45.2±9.6)min,两组患儿的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示,对于择期需进行下肢手术的患儿,选择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的麻醉,可提升麻醉效果,降低各类药物用量,加快患儿的清醒时间,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1]陈伟,陈鹏,张毅,等.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9):3681-3682.
[2]范守国.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1):116.
[3]刘莉洪,郭少惠.七氟醚或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不同麻醉维持方式对小儿下肢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影响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2):399-400.
[4]罗鑫,文可武.基层医院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坐骨+股神经阻滞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2):1615-1616.
[5]王明霞.硬膜外复合异丙酚+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下肢手术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4):15.
[6]陈茹,徐福惠.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151-152.
[7]曹哲,王海羽.硬膜外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