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湛江市第十八小学 庞可彬 何竞鹏
课本剧是一种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教材为主要编演对象,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进行的戏剧活动。它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素质教育的理念,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我校以教师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为蓝本,在校内开设课本剧社团,课本剧为语文课堂注入了一道清澈的活水,使之充满了勃勃生机。
课本剧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集朗诵、表演、创作、音乐、美术等多维一体的综合性展示。这种方式重在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在知识和能力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搜集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课本剧教学顺应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原本乏味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玩中得知,乐中求真,教学中适当安排课本剧能以多变的形式,多彩的内容激励学生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本剧教学把“苦学”变为“乐学”,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课本剧活动中,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悦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熟练技能。
课本剧的编演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学生在排演过程中可根据特定的背景、不同的环境和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剧情、音乐和对白等进行改编或再创作。“一千个演员,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同的剧本由不同的学生扮演,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也正是课本剧的创新性带来的魅力。
1.开发课本剧资源。作为综合性学习形式之一的课本剧其内容可以不限于语文课本,不限于语文学科,而是以语文学科为主,兼顾各门知识的综合,其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1)教科书资源。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本剧可以依托教科书进行开发,比如 《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去年的树》等优秀的童话故事,题材通俗、活泼生动,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进行合理删减,改编成学生们最喜欢的童话剧。
(2)课外书资源。课本是小天地,课外书是大课堂,其内容包罗万象,汇纳百川,钻进课外书,就是走进生活。比如在 《三字经》《四大名著》《寓言故事》等名篇名著中选材,让学生从中学会辨别真善美、假丑恶。
(3)生活资源。生活中处处有资源,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处处体现出儿童特有的情趣,如《小球迷》《姥姥门前看大戏》等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生活本身就是课本剧创编的素材。
2.课本剧的编演。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剧的编演,要按一定规范操作,同时又要灵活掌握,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编演程序有以下五步:
(1)选。选文多为较生动的记叙性课文,情节性较强,人物性格鲜明,篇幅如太长,也可选取其中一个片段。
(2)读。读相关课文,要知背景,明主题,熟人物,再让学生按扮演的角色朗读自己的台词,在朗读中进一步摸索剧情的来龙去脉,从人物的语言和思想活动中把握人物的性格。
(3)编。在编写课本剧时,切忌复制课文,应让学生明确:课文所展示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又是怎样发展的;无论是人物对话或剧本说明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或增,既要适合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注重挖掘人物语言中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
(4)演。演员首先要分析剧本和角色,明确剧本要表达的内容和自己在其中的地位和角色;其次,人物对话的表演是重点,应掌握好语速、语调和节奏,为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服务;第三,分小组表演,要求人人参加,每组推选几名学生,在社团表演并给予适当奖励,表演出色的学生将在全校进行汇演,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进行比赛,提高校园文化的品味。
(5)评。每次汇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剧本改编者说 “编后感”,演员说 “演后感”,观众说“观后感”,重点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也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优势和不足,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改编课本剧,课本剧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策略欠优化、学生参与少和缺乏相应评价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思考对策,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