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解决路径

2018-04-03 01:44:18朱效永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所学交际文本

朱效永

(安徽宿城第一初级中学 安徽·宿城 234000)

一、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表达时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心凸显不明,也就是表达时或缺乏中心,或中心变化,或脱离中心;内容连接不紧,也就是表达时或前后脱节,或缺少层次,或思维不严;语言表达不精,就是表达时存在词句问题,或存在语法问题,或存在中式英语问题;细节关注不够,存在大小写,标点,拼写错误等。

教师未正确解读与理解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写作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只有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8版)对各个学习阶段的学生提出了写作目标,在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从写字母、写句子到写语段、写语篇;能从简单的仿写,到完整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从单向的表达思想,到关注读者的感受。教师只有明确写作教学的标准才能真正地确定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写作任务,促成写作目标的达成。

第二语言的学习通常缺乏语言环境的支撑。因此,如何在写作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语境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词汇量与阅读水平密切相关。各种文体,各方信息的阅读经历能增强学生的语感,为学生“用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和形式写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搭建平台。

二、写作教学中要关注的几个环节

要解决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表达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围绕话题进行表达的能力,必须关注几个环节:

(一)学习理论,加强认识

1.训练意义

围绕话题进行表达,是一样多维度体现和考研学生综合能力的任务。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表达的能力训练,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促进语用能力的提高

围绕话题进行表达是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借助话题,将所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话语系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这就是其语言内化和运用的过程。

(2)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

围绕话题进行表达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表达时,学生不仅要尽量做到外在语言的准确,也要尽量做到内在思维的合理;既要比较清晰地反映话题的内容,又要充分注意内容之间的关联、递进等关系。

(3)促进交际素养的形成

围绕话题进行表达,尤其是口头表达,不仅反映学生的语言素养,也反映学生的交际素养。面对不同的对象,不仅需要有不桐的话题内容,还需要有不同的语气、语态,肢体语言,这些都是交际的基本策略和素养。

(4)促进心理素养的完善

围绕话题进行表达,尤其是口头表达时,更需要有较好的心理素养。面对表达对象,要不慌不忙;针对表达的话题,要不偏不离;面对表达的障碍,要及时克服。

2.遵循原则

围绕话题进行表达,对学生而言是一项综合任务,因此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训练。而有效训练又必须遵循一定原则。

(1)话题的复现性

语言的复现,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和巩固。同样,话题的复现,也有助于学生的积累、表达和运用。随着所学语言知识的不断丰富,围绕同一侧教材同一话题或不同教材同一话题的表达,就是让学生不断复现和综合所学内容,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范围适切

适切的话题,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而不适切的话题,不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在选择话题是不仅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切的话题,才能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3)内容的综合性

话题复现时要求学生围绕相同的话题所表达的内容是不同的。同一册教材前后内容叠加或者是不同教材前后内容整合,都是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的方法。围绕话题的表达,就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筛选、重组和整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

(4)方式的多样性

语言表达的方式主要有口头和书面的两种。围绕话题进行的表达,同样也应该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在对学生进行围绕话题进行表达训练时,要做到口头与书面结合,做到先口头后书面。

(5)要求的递进性

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语言知识不断积累和语言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围绕不同年级的学生围绕同一话题进行表达时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年级越高要求越高。同一年级围绕不同话题进行表达时要求也应该有变化,越是学到后面要求越高。

3.具体要求

教师只有明确对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表达训练时的具体要求,并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才能避免一些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主题鲜明,围绕中心;

(2)意思连贯,前后连接;

(3)符合逻辑,思维缜密;

(4)层次递进,逐步推进;

(5)语言正确,规避语病;

(6)关注细节,追求完美。

(二)对照标准梳理话题

在正确认识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表达的意义、原则和要求后,教师还需进一步了解学生必须掌握的话题范围,以便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研读课标,了解相关话题项目

2.解读教材,梳理相关话题内容

(1)梳理与课标分类等级中相关的话题项目

(2)提炼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话题

(3)确立与话题名称相关的框架

三、写作教学中问题解决的路径

围绕话题进行表达的训练途径有很多,有家室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布置的训练任务,有作为课堂教学延续的作业和书面练习的巩固任务,还有侧重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体验任务。所有这些任务,都是学生进行有效训练的平台。

(一)基于学习内容的课堂训练

1.内容提炼式

围绕文本的话题,根据所学的文本内容,自己组织话语,进行概括、提炼和表达。可以是转换对话文本的方式,即将输入的对话文本转换成输出的描述文本进行输出表达;也可以是概括描述文本的形式,即对输入的文本的形式进行概括,同样以描述文本的形式进行表达。

2.话题转换式

根据所学的话题文本和内容,围绕新的话题,参照或组织新的语言内容进行表达。可以是横向的转换方式,即将输入的文本话题改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话题进行表达;也可以是纵向转换的方式,即将输入的文本话题改成自己介绍他人的话题方式进行表达。也可以是纵横结合的方式。

3.内容叠加式

围绕同一话题进行表达时,表达内容可以在原有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新学的内容,使围绕该话题表达的内容不断丰富。它可以是单课内容的叠加,可以是单元内容的叠加,也可以是单册内容的叠加。

(二)基于作业练习的巩固训练

1.作业巩固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同一话题的内容进行重复训练,即在课堂中围绕话题讲过的内容,再次在作业中布置,以提高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表达的熟练度和精确度;教师也可以对同一话题进行转换训练,即在课堂中已经进行的口头表达,在作业中以书面进行表达;教师也可以对不同话题的内容进行重组,即在课堂上已经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表达,在作业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表达,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2.练习巩固

教师可以设计根据内容框架的模仿练习,即教师给出一个话题表达的句型框架,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框架结构进行有序的表达;教师也可以设计根据问题回答的启发练习,即教师给出一个话题表达时的思考问题,让学生根据所给的问题内容进行适当的表达;教师可以设计根据图片语境的提示练习,即教师给出一个情境,让学生根据图片语境的提示进行连续的表达。

3.基于任务体验的补充体验

通过真实交际任务、环境布置任务、演讲比赛人物等,来提高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表达的能力。

(三)挖掘阅读素材,搭建写作桥梁

1.泛读主题素材,明确写作内容

由于初中生面临生活体验有限,写作素材匮乏,且语言输入量不足等写作困难,教师应让学生适度增加语言摄入量,扩充相关主题或题材的语言素材和生活背景,可以弥补学生生活体验的不足,帮助学生间接获得生活体验和感受,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为写作积累素材,明确写作内容。

2.研读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

研读课文为理性的认知阶段,是在泛读素材后思维方式的递进,以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更加细致、深入地挖掘。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大多看到作文题目时非常迷茫,不知从何入手。通过查读文章的谋篇布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语言交际本领的培养必须贯穿在语言教学过程的始终。英语写作更是承载着交际的功能,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读“体裁”是谋篇布局的切入点,需引导学生掌握属于不同题材的语篇所具有的不同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王菲.初中英语写作调研与思考-以黄浦区为例[J].上海教学研究,2013(3).

[4]杨永林,董玉林.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体验英语视角下的教学模式新探[J].中国外语,2010(1).

[5]盛一英.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一项英语写作教学实验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5(2).

[6]Widdowson H 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London:Longman,1985.

[7]Krashen S 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78.

猜你喜欢
所学交际文本
情景交际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交际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非所学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12:19:38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