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合理地规划了学生的课内课外时间,将课本的理论学习安排在课外,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促使学生加强课堂实践学习和自主探索,增强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
翻转课堂的有效建立,依赖于合理的课前引导。课前合理展开引导,能促进学生重视课堂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合理的课前引导是学生完全融入翻转课堂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构建翻转课堂时必须重视课前引导环节。
例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一课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播种”活动,播种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在一个空瓶里装满水,然后将种子放进去,密封,并且要放在阴冷的环境下;第二种,在一个空瓶里装少量水,放入种子,不封口,放在温暖有阳光的环境下;第三种,在一个空瓶中不装水,放入种子,放在温暖有阳光的环境下;三种“播种”条件,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可以发芽的一种进行“播种”,并且记录播种时间、播种条件、环境条件等。教师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哪种条件下种子会发芽呢?”学生回答:“想!”教师接着说:“等下一节课,我们就要学习《种子的萌发》了,到时你们种的种子也该发芽了,我们再一起学习!”教师要求学生回家后自主学习《种子的萌发》一课,以便在下一次的课堂学习中师生、生生之间更好交流和探讨。
课前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加强生物实践学习,增强学生对相关课本知识的了解,扩展知识面,为翻转课堂的构建创造有利的条件。
翻转课堂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宝贵的课堂时间给予学生,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等环节,更加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增加学生的生物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有关细菌和真菌的动态视频以及病毒的相关视频。在播放完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任务:通过视频以及学生在课本上学习的生物知识,探讨细菌、真菌、病毒的异同以及人类目前与其相关的新科技,随后将时间留给学生,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互联网搜索学习之后,建立对细菌、真菌、病毒的感性认识,随后再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互相补充。在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下,学生开始将目光定位到当前与细菌、真菌、病毒相关的世界难题和尖端科技上,进一步学习和讨论,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发挥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
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生物教学,更加清晰地明确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定位,开放了生物学习的课堂,加强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实践能力,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设计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收放自如,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大大提高了初中生物的学习效率。
初中生物教学,其课前引导、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是一个整体,不能单独割裂某个部分。传统教学中的课后作业,明显缺乏针对性和新颖性,学生面对这样的作业,难以全身心投入,不能够通过课后作业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设计课后作业时要保证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课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和学习状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设置微课课后作业。利用微课,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消化和掌握能力。比如,某些学生对植物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掌握得很清楚,但是对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就十分模糊,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个重点介绍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微课,其中包括一些检测题目,将其上传到班级群里,让学生自行学习。
科学合理的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初中生物知识,扩展自己的眼界,增强对生物知识的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翻转课堂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优化自身的生物知识体系,加强对生物知识的融会贯通,增强实践能力,进一步将教师和学生从沉闷的生物课堂中解放出来,释放学生的天性,促进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和新领域的欲望,全面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