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介入对建筑空间秩序的重构
——从电影创作角度解析

2018-04-03 10:47:00梁婷越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24期
关键词:异构秩序重构

梁婷越

厦门大学 福建 厦门 361001

正文:

一、前言

现在社会逐渐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当代建筑的重点不同于以往只需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和工业化制造,更多的在于对空间体验感的追求,而建筑师也发现了现代建筑的局限性。为了创造适宜于当下的空间体验,很多建筑师开始追寻跨学科的力量,来为现代建筑注入新鲜血液。其中的一个方向就是电影与建筑相关性的研究,本文从“异构”介入建筑空间对其重构的角度出发,以电影为工具,以其创作手法对其原空间的编排为研究对象,寻找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以将电影的创作思维借鉴到对建筑空间体验设计当中来[1]。该研究仅以电影为手段,进而发展到对建筑设计得出启发性结论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二、“异构”概念的阐释

“异构”这个词最早并不是来源于建筑学,而是源于化学领域,即“同分异构体”,它是有相同的化学式,而有不同的原子排列的化合物的现象[2]。而将它引入建筑学领域,可以解释成一种全新的设计法则,就是打破“常规”的设计法则或者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概念。它与解构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不完全等同。我们的建筑空间是由基本建筑元素、体系和各种组织关系构成的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给置于其中的人一个完整的认知,那么异构就是可以通过单一元素或者一种全新的体系去打破原有空间秩序所带给人的这种认知。

异构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是有实体存在的,或是具体的设计形态,或是一种特别的空间排布,以产生或引发异构性。然而在电影中却是拍摄手法和时间线的强行介入和操控来达成的一种异构,这是没有实体存在的一种异构,需和在建筑设计中的异构区分开来。

三、电影与建筑

(一) 电影与建筑的一致性

首先是蒙太奇理论,电影中的镜头,建筑中的场景都需要经过细心的编排,也即都需要蒙太奇的组织。第二点是二者都是时空的艺术,都是在限定的范围内,对时间和空间进行整合。比如在空间上,人在建筑中的运动感知和电影屏幕给人的视听感受形成了人对空间的体验。在时间上,建筑的时间是客观的,不可更改,人在建筑中时间是线性的;电影的时间是虚幻的,在电影里可以将过去未来随意切换。两者都可以影响人的感知心理。第三点是二者都是造型艺术:电影和建筑都是感知的艺术,都有叙事的功能,它们对塑造人的空间体验有着相似的地方[3]。

(二) “异构”联系下的电影与建筑

电影本身就是时空的艺术,电影诞生之前,艺术分为六大类,都是单一时间或者空间上的艺术,比如时间艺术:文学,音乐,舞蹈;空间艺术:绘画,建筑,雕塑。而电影诞生之后,被称为“第七类艺术,也被称为“时空综合艺术”。对于建筑而言,一般都认为它是三维空间,但是建筑现象学家吉迪翁提出了“时间-空间”的新概念作为建筑的基本要素,于是本是三维的建筑空间在引入了时间元素后,构成了“四维空间”,所以说建筑与电影都可以称为时空艺术。电影荧幕上的空间原本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的空间,只是通过电影的一些列手法对空间进行一定的编排,使之产生叙事性从而带给观众不一样的空间感受。而异构介入建筑空间对其空间秩序进行重构本质上是与电影对叙事空间的重构是类似的,所以可以从电影创作过程来看异构介入对建筑空间的可塑性,以此来得到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

四、电影创作手法与建筑中“异构”对原空间的重构一致性的探索

电影通过一系列的创作手法,比如拍摄角度,运用光线以及对镜头蒙太奇式的剪辑,拼贴,重构,将电影中原本是静止的空间形态“活化”,组成一幕幕带有情感有叙事性的镜头呈现在观众眼里,从而对不同的观众在心里形成了不同的对电影空间的体验感。接下来以光线、景别、视角为侧重点,讲述电影手法如何“对叙事空间的进行异构介入”。同时将相似的手法类比到对建筑空间秩序的异构当中。

(一)光线

光线提供了可以让人们感知世界的能量,整个电影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这部影片借由一个精神病患者回忆下的场景,讲述了有着双重身份的心理学博士及杀人狂卡里加利的生活。在影片中光线作为一种异构,将影片中原本没有情感的空间风格化,并且通过观察在墙面以及地面上形成的阴影,可以看出其与打光效果完全不一致,由此也暴露出微妙的明暗反差,将空间缩减为扁平面,从而空间尺度大大增加,具有浓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图1)。同时影片中光的介入,使电影内静态的空间秩序重构,创造出原空间没有的阴森恐怖氛围。加深了观者对空间的感知力。

图1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剧照

图2 光之教堂

而类比到建筑中,相似的运用光线重构人对空间体验感的代表作有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图2),原建筑空间虽是教堂,但也仅仅是一个大空间,而通过光十字介入原有空间秩序,并在朴素的清水混凝土墙以及简单的几何空间的对比下,却显得愈发神圣,对空间秩序的重构也使教徒的礼拜活动更加纯净庄严,这不是宗教的力量,而是异构介入下建筑的力量。

同样,朗香教堂是法国建筑柯布西耶设计建造,由于奇特的造型,朗香教堂被誉为是二十世纪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它的平面不是规则的,墙体也几乎都是弯曲的,甚至有的还有倾斜,墙面都是白色的,并在上面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者矩形的窗洞,并且上面嵌着彩色的玻璃。教堂室内昏暗,光线从嵌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呈现出了神奇魔幻的光彩,通过光线的介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

(二)景别

景别是由拍摄的距离造成画面的范围大小的现象,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电影《后窗》主要叙述了记者杰弗瑞因为腿伤在家疗养,因为无聊,便用精通观察对面住宅楼里的邻居们的生活,以此打发时间,却意外的发现了一起谋杀案的故事。影片中的建筑空间原本是静态的空间。从男主本身视角看过去,镜头是中远景(图3);但从他的望远镜中的视角看过去,则是近景或者特写(图4)。

图3 《后窗》剧照

画面中的空间在各种镜头的来回切换重新组织中,产生了一定的层次感,打破了原始建筑空间“静态”的秩序,也使观众产生了对荧幕中丰富空间的体验感。我觉的可以理解为这是“镜头”下景别的介入对原空间秩序的重构。

类比到建筑中,有荷兰阿姆斯特丹平房改造,这座建筑位于阿姆斯特丹南部,最初建成时它的一面封闭的外观是面向海的。然而经过改造后,在室内就可以观赏到海滨的壮阔风景。建筑内原本的车库经过重改,变成了两间卧室和一间浴室,通过与平房相连,使内部的人可以看到整个建筑。人的视线从西南角望去,可以一直延伸到东北部的一个新增的凸窗。而这个新增的落地玻璃窗,打破了原空间的空间秩序,使原空间发生了形态上的转变,其表现形式就是,将原本两个折形相连的同级空间,转化为一主一次的空间,但是这种等级关系又体现在人对空间深度的感知上,利用人本身视线上的贯穿性特点,通过异构点,也就是凸窗,将主要空间的长轴距离完全展现出来,而人对于主要空间的深度感也进一步地加强,旁边空间的深度则被人忽略。

(三)视角

拍摄电影时的基本视角大致分为五类:鸟瞰、俯拍、平视、仰拍、倾斜。不同视角会带给人不同的空间体验。

在电影《新警察故事》中有段情节描述了警察陈国荣的好友被杀害后,追捕凶手的过程。在这一片段中,通过介入多个视角,如仰视,俯视,倾斜等,营造出影片紧张的氛围,从而使观众产生不同的空间体验感受。

类比到建筑中的蒙彼利埃山尖上的观景平台,其空间旨在作为一个为在蒙彼利埃山区徒步旅行的人们服务的哨所和休息站。该盒子是建在一个梯台上,游客可以通过它倾斜的造型直接看到悬崖下面,有种将自己投影到山谷下面的错觉。这样的形态给人一种静静的跌倒或者即将飞起来的感觉。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墙体向内向外倾斜,会给人不同的空间感受。而这个观景平台通过墙体倾斜,使仰视俯视视角介入,为两种墙带来了“高”“低”的感受。当需进入观景台时,墙体内斜,加强山之巅给人“高”的感受,以此进入观景台,能更好的体验“低”(图5)。观景台内向外倾斜的墙面以及墙面上大面积的开洞,增加了观景台的运动范围。人在其中视点变低,感受到置身于山谷之间翱翔的空间体验(图6)。

图5 空间体验感分析

图6 观景平台

综上来看,电影诸多手法,都可以运用在建筑设计中,作为一种异构介入建筑空间秩序,使人对建筑空间有更丰富的体验感,从而创作出更富有人情味的建筑空间。

五、对现代建筑设计的灵感启发

如果把电影的导演比作建筑师,那么镜头就可以类比为真实建筑中的人,镜头的转移与角度切换等价于人在真实空间的运动。因为人的记忆是暂时性的,只有按照记忆曲线不断的施加刺激或者进行强刺激,才能有较为永久的记忆。

电影通过对镜头下空间秩序的重新组织,带给人视觉与感知上的冲击,让人有更丰富的对空间的体验感,这种体验感是将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脑海里对自己所创作空间带给人的虚幻体验感具体化。所以电影就是一种将“虚”转化为“实”的过程,从而通过观众对转化后空间的感受,来带给建筑设计者对空间重构形成更丰富的空间体验的灵感。

设计者可通过电影是如何通过一些特殊手法去创造这个“空间”以及电影创造出的空间给人的感受,以此来作为参考与借鉴,去创造真实的建筑空间。例如,“盗梦空间”中的镜像空间,带给人无穷尽的感觉,利用镜子把有限的空间无限化,镜子的使用就可以理解对空间“异构”,因为镜子的存在,打破了原本空间对人类视线以及感知的局限性,它属于一种全新的空间设计法则。

而对比今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阿根廷馆,玻璃盒子,他也是用镜面的原理,虽然空间有限,但是人的思维已经超出了有限的空间。它打破了人类传统认知空间的拟态手法的界限,开辟了感知空间的全新方式。这种全新的设计即异构对原空间的重构让人产生新的空间体验感。

其实很多电影里的手法,尤其是科幻片,会有很多超现实主义的风格,这种风格尤其对未来的建筑空间体验的设计,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设想的空间的。从而激发我们对未来建筑设计的无限种可能。

六、结语

电影和建筑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而建筑师和导演的创作方式又有共通之处,依据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分析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对空间的重构,及其烘托出的情境基调,发掘出其本质上是对空间秩序的介入和重构,以此得来异构介入对空间秩序的可塑性和多样性,进而能创造出更多可能的建筑空间形态,而目的在于通过此研究分析为研究建筑空间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思路。

注释:

[1]李栗.影像与空间——电影建筑学及其创作方法初探[D].合肥工业大学.2012 .04.

[2]异构:异构(heterogeneous,来自希腊语“heteros”和“genos”)是指一种包含不同成分的特性。

[3]李婧.基于电影建筑学的建筑空间情节设计研究 [D].华南理工大学.2015 .01.

图片来源:

图1:http://www.sohu.com/a/201313681_312457

图2:https://www.sohu.com/a/217869781_785966

图3:https://www.sohu.com/a/217869781_785966

图4:作者影片截图

图5:作者影片截图

猜你喜欢
异构秩序重构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长城叙事的重构
摄影世界(2022年1期)2022-01-21 10:50:14
秩序与自由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10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36
孤独与秩序
现代装饰(2017年9期)2017-05-25 01:59:43
overlay SDN实现异构兼容的关键技术
电信科学(2016年11期)2016-11-23 05:07:56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LTE异构网技术与组网研究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