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更新再生技术项目研究

2018-04-03 01:37潘心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11
建筑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牌楼绿色生态屋顶

潘心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11)

我国城镇化发展已处于扩张与更新并存的特殊时期,逐渐由大拆大建转入存量发展阶段。《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指出,乡村地区是未来城市功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全球城市需要与之匹配的高品质乡村。

目前上海市乡村建筑多建于 20 世纪 80年代,距今已有30 多年,多为 2、3 层的坡屋顶建筑,砖石结构,外立面以涂料或瓷砖饰面,周边环境较差。上海市乡村建设经历了由农民新村—中心村—新农村—美丽乡村的逐步演变历程。由于经济能力不足、技术手段缺失,因此近些年建筑翻新多集中在外立面的“涂脂抹粉”上,并没有形成系统性、规范化的更新再生技术,对于保护整体风貌、提升生活品质、激发生命力的作用有限。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示范性美丽乡村的调研与研究,旨在探索切实可行、适应性广的保护更新方法以及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再生应用,以期对上海市美丽乡村的建设起到指导与借鉴作用。

1 牌楼村、新星村调研分析

1.1 牌楼村

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牌楼村位于航头镇的西北部,全村区域面积 4.44 km。总人口 5 632 人。

1.1.1 保护更新方法

牌楼村的更新在保留乡村民居原始风貌和结构的基础上,注重村庄文脉的延续和田园风光的塑造,营造村庄独特的个性。建筑的外观设计提取、继承地方村居原有构筑方式所反映出的屋顶形式、山墙特征、立面构成肌理、色彩运用等要素,使之体现本村的传统特色,同时提倡公众参与设计,山墙上的画就是民间艺术家的杰作。牌楼村房屋立面形式见图1。

图1 牌楼村房屋立面形式

庭院新建围墙从形式、体量、色彩及高度上,均与原有建筑风貌协调统一,并体现本村特色。牌楼村围墙见图2。

图2 牌楼村围墙

亭台楼阁结合小桥流水绿化,形成花园的美景,展现江南田园风光特色。牌楼村景观见图3。

图3 牌楼村景观

1.1.2 绿色生态技术

(1)运用先进技术,改建成有地能供暖、风力发电、太阳能路灯的现代化绿色低碳美丽乡村。结合自然水系条件建立滨水景观带,合理规划布置农业种植区域。突出生态环保理念,以废矿石为原料配合水泥黄沙,从质量、安全、生态三方面进行考量,设置了会呼吸的生态护岸。

(2)设置污水处理系统。通过一体化生物处理池结合人工湿地的形式,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削减入河污染物。

1.2 新星村

上海浦东新区曹路镇新星村地处曹路镇的最东南端,全村区域面积 1.10 km2,分为 3 个自然村落。2008年完成新农村建设第一期自然村落改造 8 大项目工程,提升村民整体生活质量。总人口 4 600 人。

1.2.1 保护更新方法

(1)建筑的外观设计:墙面饰面材质以面砖、涂料为主;墙身颜色采用淡雅、明快的浅色调;选用瓦屋面,以坡屋顶为主,结合老虎窗增加建筑外观的多变性;建筑高度均不超过 10 m,目的在控制总体风貌。

(2)配套设施:包括农贸市场、公共卫生间、垃圾收集站等,洁污分离,井然有序。

(3)公共空间:明确公共区域与私人区域的界限,通过围墙、围篱、立体绿化区分;形成乔木、灌木、草由高至低的植物层次,避免公共区域对居民家庭的干扰。

1.2.2 绿色生态技术

新星村重视对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重点技术的研究,全面打造绿色生态低碳乡村。普及利用太阳能,每家每户的坡屋顶上都安装了太阳能集热器。沿道路增加布置停车位,停车位采用植草沟形式,尽可能削弱增设停车位而侵占绿化的影响,减缓了停车难问题。沿河结合土地功能分别设置不同类型护岸,自然植被生长的以生态护岸为主,农业种植区域以人工硬质护岸为主。入口长廊采用竹、木、石等乡土材料,体现乡土特色及材料的可持续利用性。新星村入口长廊见图4。

图4 新星村入口长廊

2 保护更新方法

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原则应贯彻建筑风格传承地域特色,与村庄整体风格协调。使用功能考虑村民的生活和生产习惯,各类建筑功能不完善、规模达不到要求的,可通过利用现有闲置房屋改建、现有房屋扩建等方式完善。通过材料与细节构造的更新使得建筑更符合现代生活的特点。

2.1 空间形态

2.1.1 空间策略

利用大天井、小花园、高围墙等村居特色空间,贴合居民的使用需求和生活习惯,形成建筑内部微循环气候。通过各组居民住宅前后错落排列,打造丰富自由的院落空间和街巷格局。某乡村居民组团模型见图5。

图5 某乡村居民组团模型

2.1.2 形态塑造

保持传统村庄建筑风貌的统一性、延续性,并提取本村特色元素。总体形态以坡屋顶、瓦屋面形成连续的曲面屋顶。立面色彩,宜采用干净简洁淡雅的浅色调,饰面材质可采用面砖、涂料、清水墙等,做到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窗户根据各村的特色,采用传统窗扇形式或具有地域特色的窗户样式。

2.2 构造技术

2.2.1 外墙

外墙面以修复为主,增加保温隔热性能。为了保持建筑的风貌特色,建筑外保温难以施行,建议采用增加内保温的构造措施进行更新外墙内保温应选用适合当地的保温材料,如岩棉板,并根据节能计算结果确定保温层厚度。外墙具体做法如下:对既有墙体内表面进行清理、找平→安装岩棉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或其他板材)→表面刮腻子→乳胶漆涂料。此做法的优点是造价较低,而且升、降温较快,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但应注意做好冷(热)桥部位的节点构造处理,避免出现结露问题。

2.2.2 屋顶处理措施

原屋顶由于年久失修,存在材料老化、防水效果差等问题。对其进行修复,可在保留原屋面形态的基础上对屋面结构层进行修复,增加保温层与两道防水层,修补或替换破旧的瓦片。排水方式改为外排水,增加成品铝皮檐沟。

对于原为平屋面的建筑,也可以采用平改坡的方式,不仅能优化建筑物外观视觉效果,还起到了改善建筑物性能的作用,对缓解屋面积水漏水问题、增加顶层的保温隔热效果十分有益。平改坡时,建议采用轻钢结构,屋面采用玻璃纤维瓦等轻质材料进行改造处理,并满足结构安全验算。平改坡具体做法为:铝板或钢梁支撑→木望板一层→两道卷材→顺水条→挂瓦条→挂瓦条钉后涂防水涂膜一层→瓦片。

2.2.3 采光通风措施

提倡自然采光,南向房间考虑遮阳措施。增加局部小气候的利用、特色绿化(经济作物)的利用等。设置双层通风屋面,在新加的轻型结构与原屋顶之间形成空气层,在屋顶的最高点增加通风口。夏季屋顶的拔风效应可以带走室内的热量;冬季将通风口封闭,防止室内热量流失。

3 绿色生态技术

打造美丽乡村,应结合绿色生态技术,为村民创造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3.1 微气候营造

绿色植物被污染的空气、气温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种类树木的共同作用,营造微气候。外围较高的乔木形成防风林,冬季改变风向;中层乔木可吸收相应化学物质,净化空气;住宅周围运用大冠幅的观赏性乔、灌木减少太阳辐射量;充分利用场地的高差,对风气候进行改善。

3.2 立体绿化

增加屋顶花园起到美化景观、增加屋面隔热、雨水收集再利用的效果;建筑表皮设计垂直绿化,通过蒸腾作用使空气变凉,起到降低局部地区风速的作用,缓解极端温度(热岛效应)。

3.3 能源再生

3.3.1 太阳能设施

利用坡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并在道路两侧安装太阳能路灯。

3.3.2 雨水回收再利用

利用透水铺砖地面、坡屋面檐沟形成雨水收集系统,雨水经收集—输水—净水—储存等渠道积蓄并过滤,为绿化、景观水体、洗涤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补给,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3.3.3 地能供暖、风力发电

地下建造制冷取暖设施,通过地下管道为居民住宅、公共活动用房提供冷暖气。有条件的可建造风力发电装置,通过风力发电实现本村用电自给自足。

3.4 材料利用

3.4.1 回收利用

对乡土特色材料如金属瓦、竹材、木材等进行回收再利用,再现风貌,传承历史;提倡分类回收,采用回收材料进行建造。

3.4.2 利用生态建材

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如纸面稻草板、熏瓦等绿色环保生态建材,提高原始建筑的美观度与持久性。

4 结 语

美丽乡村建设是造福村民的民生工程。通过以上案例研究可知,改造措施与手段应遵循以下原则:秉持节约原则,避免反复翻修;注重村庄文脉的延续,营造村庄独特的个性;推广绿色生态技术,采用可再生能源,对能源、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可以给美丽乡建设村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牌楼绿色生态屋顶
借“光”生财的屋顶
绿色生态小镇,不可错过的投资圣地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当街牌楼的物是人非
屋顶屋
搭纸牌楼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搭纸牌楼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屋顶的雪(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