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芹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林地资源,恢复和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根据林木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选择红松这一珍贵乡土树种,在天然林次生林冠下进行人工造林;通过不同环境对红松造林影响的调查研究,探讨冠下造林技术。东丰县现有有林地面积 78827.12 公顷,其中天然林 23656.93 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 3O.01%。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现有天然次生林中,约 15%的天然林林分质量下降,郁闭度在0.2-O.4之间,亟待改造更新其它树种, 恢复和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全面改善生态环境。
1 天然次生林林冠下营造红松林的可行性
1.1 天然林次生林地的特性
我县天然林次生林以柞树为主,约 15%的天然林郁闭度在 0.4 以下,天然林林地有较厚的腐殖质,一般为棕色森林土壤,土壤较为疏松,肥力较大,土壤的湿度也较大,柞树林还有通风良好、林地内散射光适宜等特点,为天然林冠下造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 红松的生物学特性
红松是一种温带湿润气候下生长的树种,对气候要求严格,幼龄时期有较强的耐阴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适应性。另外红松是慢生性树种,寿命长,具有长期持续稳定的生长期,尤其是10年以前,直径和树高生长均十分缓慢,而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适应了红松幼龄时期耐阴的特性,能在林冠下很好发育。
1.3 天然林冠下营造红松的特点
多年来的造林经验证明,红松纯林在幼龄阶段由于暴露在强光下反而不利于生长而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天然林冠下营造红松的经验表明,克服了营造纯林的不利因素,增强了红松抵御自然灾害和抗病虫害的能力。而且因为天然林地内一般杂草不多,多数情况下不需要除草抚育,这使得造林成本和抚育幼林成本大大降低。同时,这种造林方法又可以解决红松结实、分杈过早,主干矮、尖削度大的问题以及冻害、病虫害等的危害。
2 天然次生林林冠下营造红松原则
2.1 适地适树的原则
营造红松的天然林地要选择那些立地条件较好地块,首先要考虑林地的土壤种类、厚度和林地的坡向、坡度以及林内的通风条件等是否适合红松的生长,然后根据上层天然林的密度(郁闭度)确定合理的红松栽植株数。
2.2 合理保留天然林幼树的原则
天然林内引进红松最终目的在于培育阔叶、红松用材林和红松果林,所以通过抚育来不断调整树种的组成比例。合理的保留那些长势良好、与红松高度相近的阔叶幼树,使之与红松组成合理的树种结构。
2.3 保护阔叶珍贵树种的原则
在许多天然林中有珍贵的阔叶树种,如水曲柳、胡桃楸、椴树等,它们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所以在抚育过程中,尽可能保留那些有培育前途的珍贵阔叶幼树。
3 技术措施和方法
3.1 造林地的选择
红松造林地主要选择在阴坡或半阴坡,坡度要平缓,土壤 种类最好为暗棕壤,土层深厚并且排水良好的地块。上层的阔 叶树不宜过密,尽量选择郁闷度在 0.6 以下,遭受到人、畜破 坏的天然林。
3.2 造林密度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郁闭度在 0.2-0.4 之间的林分为宜,可栽植红松 2000株/hm2 左右;郁闭度在0.2以下,可栽植3000株/ hm2 左右,天然林冠下造林要掌握好造林的株行距,在天窗下要基本保持株行距 1.5m×2.0m,在树阴下要看实际情况,可适当加大株行距。在栽植红松时要注意让开天然阔叶幼树,使红松与阔叶幼树都有良好的生长空间,最终形成阔叶红松混交林。
3.3 造林的时间和方法
天然林冠下营造红松的季节主要是春季,由于林内温度较无林地低,可以采用早春“抢盘化土”的方法,铲除栽植穴上的杂草,使其早化冻,当土壤化冻20cm深时就可以“顶浆造林”了。选择红松苗木为 2-3年生的换床苗,最好采用窄缝栽植法植苗。天然林冠下造林有上层树木遮阴,所以也可以在雨季造林,造林前先在林地内抢盘定点,铲除杂草根系,待连雨天进行造林。
3.4 天然林冠下营造红松的抚育
造林后根据林地情况,要对红松幼龄林进行抚育,采取除草、培土、割大草等措施。一般幼林抚育要进行 5年,以确保红松幼树的正常生长。造林10年后,红松的需光量逐渐加大,树种间竞争激烈,这时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透光抚育,透光抚育一般要进行3-5次,每次强度不宜过大,以免使红松幼树突然暴露在强光下”,引起生理失調,长势衰退,植株出现双杈等现象。由于冬季红松的枝丫脆,上层抚育时对下层红松破坏严重,所以抚育时间最好不要安排在冬季。当红松20年生以后,可以逐渐伐除上层阔叶树,而保留与红松高度相近、有培育前途的阔叶树(特别是珍贵树种),绝不可以将阔叶树全部伐光。通过多次的透光抚育,增大了透光量,不但有利于红松的生长,同时还能保证阔叶、红松混交林的稳定、优质和速生丰产。
4 天然林冠下营造红松的作用和效益分析
4.1 天然林冠下营造红松的作用
天然林冠下营造红松是最适合那些遭到人、畜破坏、郁闷度不高的残次天然林。通过此项措施,使残次的天然林得到恢复,促使森林生态平稳向良性循环发展,加快天然林向阔叶、红松混交林的演替过程,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4.2 天然林冠下营造红松的效益
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近期效益特别明显,是一项投资较少,见效快和缩短次生林经营周期的有效措施。在红松造林后到伐前,一般可进行7次抚育间伐,可增加出材105m3/hm2,同时红松进入20年期后每年有不同量的红松果结实,可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到主伐年龄时,立木蓄积可达300 m3/hm2,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