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小琴 沈文君 刘冬梅
摘 要:文章运用PDCA管理循环理论,阐述了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模式,结合华东理工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二化二制”措施,即系统化、信息化和督办制、奖惩制,以推动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PDCA理论;教学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3-0017-03
高等学校教学运行管理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综合利用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服务于教学各环节,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组织管理行为[1]。教学运行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对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极大地影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向着纵深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加强教学运行质量管理显得尤为迫切。但由于教学运行质量管理是一个涵盖内容广泛、包含不确定因素众多、持续动态化过程的环节,如何提高教学运行管理水平,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者一直关注的课题。
一、PDCA理论概述
PDCA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俗称戴明环,被认为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PDCA表明了质量管理活动的四个阶段:按目标制订计划阶段(P—Plan);实施计划阶段(D—Do);检查实施效果阶段(C—Check);总结处理再优化阶段(A—Action),这四个阶段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2]。PDCA理论就是按照这个过程不断循环改进,像爬楼梯那样螺旋式上升,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
PDCA理论是当代管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PDCA 理论具有四大鲜明特点:一是循环性,即环环相套,其中有大环也有小环,大环套小环,小环又推动大环前进,形成了一个滚动的车轮,使整个工作过程环环紧扣,循环前进地推动工作计划的开展;二是完整性,即P、D、C和A这四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各环节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不可或缺又紧密联系构成一个整体;三是持续性,一个周期运行完毕,会进入下一个PDCA理论周期,不断循环前进,一直推动质量管理的进步;四是关联性,即四个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循环。依据各自的阶段性任务,紧紧围绕着预定设置的计划和目标运行,在实施的过程中彼此协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将PDCA循环理论运用于高校教学管理中,把持续改进和创新理念贯穿于教学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使教学运行管理活动始终按照PDCA理论的循环方式运行,使每一次循环都有新的内容、新的目标,可以推动教学运行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作为持续改进的方法,应用在高校教学运行管理的实践中,可以预防和纠正教学运行管理中的偏差,优化教学管理,有利于持续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二、PDCA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运行管理对高校教学工作非常重要,它包含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表编排、上课教师安排、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成绩管理、教学督查、质量监控等内容。教学运行管理究其实质也是过程管理。依据PDCA管理循环的理念,我们可以尝试构建教学运行管理过程的基本模式。从宏观角度,其管理过程可分为教学计划、教学执行、教学检查和教学总结四部分[3]。总体上来看,教学管理的运行系统是一个持续动态系统,其过程管理的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层层推进并循环反复。
(一)P阶段(PLAN):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制订教学管理计划
制订计划是教学运行管理的开端,对后面三个环节的工作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因此,要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导向,开展大量的相关调研、采集全面真实的数据、分析成因,才能找到教学运行管理中的问题所在。比如,华东理工大学在 “培育英才,服务社会;注重过程,勤奋求实;协调发展,特色鲜明”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着力发展特色专业,推动专业内涵建设,优化专业核心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等计划方案,这些不同层级的目标构成了整个教学运行质量管理目标系统,并据此展开。
(二)D阶段(DO):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课堂教学是基本的教学形式。按照教学管理计划设置的教学质量标准和具体步骤,围绕课堂教学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具体来说,华东理工大学在加强教学过程实施管理中,要求任课老师接受业务能力培训,包括上课前充分备课、撰写详细教案、明确教学任务等;对校内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包括教师配备、教室安排、实验设备等;对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的环节实施过程监控,包括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创新项目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C阶段(CHECK):以多样化的监控为依托,加强质量监控
教学监控是教学运行顺利实施的重要完善手段,有关教学运行过程的各个因素都应纳入监控范围,评估运行情况是否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并且及时总结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经验。华东理工大学建立起了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等为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监控与评价机制,包括领导及同行听课,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学生网上评教等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教学常规检查,即对教师课堂授课、学生出勤率、试卷评阅、实习或实验报告等进行检查,形成数据记录和总结报告;对教学效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其中,校督导组成员深入课堂一线听课,特别对学生评教满意度较低的任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跟踪反馈和指导,同时使听课记录做到有反馈,有通报,有汇总。这种有效的质量监控与评估手段,对提高教學质量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四)A阶段(ACTION):以常态化的检查为抓手,注重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针对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后形成经验,继而对下一个PDCA循环过程的质量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质量不是来源于检查,而是来源于改进生产过程。[4]”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这个改进的过程从教研室(个人)、学院、学校及分层分级展开,继而推动整个学校的改进。华东理工大学2107年本科教学“教学质量月”活动中,组织对全校各院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内涵建设、实验现场教学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开展了期末试卷评阅规范检查、毕业论文(设计)检查、实验或实习报告记录情况检查等一系列检查活动,对照目标系统把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反馈至各单位。各单位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及时找到解决的方法,并记录在案,以防在下一轮的PDCA循环过程中再次出现。同时,把好的经验总结出来,将成功有效的方法和内容进行推广,从而建立起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为提高人才培养成效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教学运行质量管理对于高校的教与学意义重大,PDCA理论应用于华东理工大学教学运行质量管理中,它最大的效应就是通过紧密相扣的循环机制,使教学全过程从计划、执行、检查到整改,让质量在改进中不断提升,是高校教学运行质量管理的有效保障。
三、基于PDCA理论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
运用PDCA理论优化教学运行质量管理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进行分析并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法,然后落实到位,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不断有效的提升。华东理工大学在长期的运行管理实践中,逐步建立起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坚持开展“评价—反馈—改进”的质量持续改进闭环模式,总结出了 “二化二制”的有效措施,即系统化、信息化、督办制和奖惩制。
第一,系统化。通过制度规范,引导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按照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管理,将各项教学活动有序地组织起来,使之有计划、有目的地循环运行。据笔者十余年从事教学管理的经验,若是仅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而没有明确的系统化的教学运行管理规范,我们的工作往往会事倍功半。无论是从时间上看,还是从各环节来看,教学运行过程中都有很强的规律性,因而建立一套系统化教学运行管理规定是可行的。学籍、选课、上课、考试、成绩、质量评估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各种工作条例、办法规定和规则规范等,内容全面系统,使各个运行环节都有明确的管理标准和执行依据。可见,系统化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整个教学运行过程顺利实施和规范化运作的重要保障。除了制定相宜的教学管理制度之外,同时,应使其在保障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还须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用发展的眼光,找到其与新形势、新要求的最佳结合点。在管办评相分离的原则下,华东理工大学还积极探索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机制,适度地进行分级教学管理。学校教务处代表学校实施教学运行管理职能,负责全校的统筹、组织、协调;各学院负责教学运行管理的全面工作。这种运行管理机制,可以较好地调动各学院的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使其按照各专业特色实施教学管理,是符合当前形势的一种新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因此,健全完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并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可以确保整个教学运行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第二,信息化。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信息革命,更新教学管理观念,以“信息化教学管理”为突破口,探索现代教学管理手段,促进教学管理高效化,改善教学管理配套设施,是当前摆在高校教学管理者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5]。教学运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特别强调各级各部门的协同一致以及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及时有效性,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避免管理上的混乱和疏漏[6]。比如,华东理工大学建立了校园网络“华理云”平台,各类教学文件、管理制度、经验材料等通过平台实现资源高度共享;通过专门的软件和网络平台,督导组及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实时进行在线听课、巡考等教学督导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监控及评估的效率。基于校园网的多层次、模块化、分布化及系统化的公共信息平台特点,它可以将教学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成一体,有利于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完整性和便捷性,有利于使教学管理者按照文件制度有条不紊地开展日常工作,更方便广大师生按照预定的流程办理事务。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良好、安全、快速的通信机制,让教、学、管三方各司其职,形成了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的良性循环。
第三,督办制。学校成立“校—院—教师”三级督导组,指导并监督各教学单位进行整改,并及时反馈通报整改情况。学校针对督办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梳理整合,形成报告,及时反馈至相关教学单位或个人;各学院按照针对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拟定整改计划,把整改任务落实到教研室或个人;通过整改督办,教师更加重视教学态度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教学改进循环过程。学校围绕“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题,开展“教学质量月”活动,对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资料、课程试卷、实验室实验教学、课堂教学、学风建设等一系列内容展开专项检查。专家组深入各教学单位现场检查走访,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检查结束,专家组将各项检查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并提出了落实整改的具体要求,以报告的形式反馈至各二级教学单位。各教学单位根据检查结果中提到的问题及建议核查,进行整改,然后再将整改方案及结果反馈至学校管理部门。接着,学校根据工作进展,视整个情况组织整改回访,并将回访结果通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评价—反馈—改进”的质量持续改进闭环模式,提升了教学运行质量管理的水平。
第四,奖惩制。推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是基础保障。学校制度奖惩制度,对于整改成绩突出及效果良好的单位及个人,可以作为示范进行推广,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落实不到位,整改不积极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行政或经济处罚。奖惩制度纳入绩效考核系统,可与评优考核、福利分配、职级晋升等挂钩。在实践中,华东理工大学十分注重反馈和宣传教学效果。为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授课大赛活动,通过学院初评推荐、教师现场说课、专家设疑提问等环节,选拔出一批优秀的课堂授课水平高的青年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典型,对卓越的授课技能进行推广。当然,对教学基本功不扎实、不熟练的教师,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开设青年教师活动基地的系列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四、结语
教学运行质量管理各环节的操作、协调及信息传递,还得依靠人来管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管理的成效。提高教学运行管理的效率及质量,还必须要加强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教学运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其中包括具备管理心理学、教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华东理工大学通过定期举办管理人员培训,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训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等技术技能类,也包括心理健康及建设、团队管理、时间管理、经验分享交流等管理类,使管理人员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管理工作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和新困难,增强其信息化的应用与服务能力。
以PDCA理论优化教学运行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对教学运行质量的提升,其重要的价值不在于提出固定化的教學运行管理理念,而在于用有效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推进教学管理的工作机制,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整体提升。随着高等学校质量意识的逐步提升与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优化教学运行质量管理的理念内涵也会不断丰富,其在教学运行管理中应当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海涛.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中的冲突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0,(2).
[2]徐晓莹,张艳凤,陆荣.基于PDCA模式的电路实验教学实施方案[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3]王兆锋,徐跃进.加强教学运行管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4,(4).
[4]杨华丽.PDCA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中的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5]王甫,董廷旭,任秀蓉.基于信息化的教学运行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6).
[6]袁梅,李晔,乔丹等.信息化进程中的高校教学运行管理方法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