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实景演出的发展路径研究

2018-04-02 01:49谢佳
艺术评鉴 2018年3期
关键词:传播价值文化

谢佳

摘要:从十多年前《印象·刘三姐》的一炮而红到全国各大人文旅游景区掀起的大型实景演出的“白热化”浪潮,中国实景演出已走过了十余年,适时对这一行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促进未来实景演出的良好发展。本文分析了实景演出的文化价值及文化传播局限,并对实景演出未来的出路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实景演出 印象 文化 传播 价值 发展

中图分类号:J8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4-0169-02

大型实景演出是以真实山水为演出舞台,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运用各种现代化手段,融合演艺和商业界大师为创作团队的独特文化模式。它由中国人独创,是中国旅游业向人文旅游和文化旅游转型下的特殊产物,均由名导操刀,投资巨大,阵容庞大,力图打造演出和视觉的革命。

2004年,一部由梅帅元和张艺谋合作的大型实景演出(以下简称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一经公演便红遍全国,从此,实景演出开始在旅游市场崭露头角。之后张艺谋与王潮歌等人又陆续合作推出了六部风格各异的“印象作品”。“印象系列”实景演出的开创,吸引了更多团队的加入。2007年梅帅元团队制作了作为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河南嵩山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和红色革命圣地的《井冈山》等,实景演出市场蓬勃发展。

实景演出传播的是一个地方世代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它们不但记录、保留了人类生产生活习惯、民风民俗、伦理观念、旅游资源等历史文化元素,也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从艺术方面上看,实景演出的价值体现在艺术家创作作品,供人们来鉴赏、欣赏、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实景演出越是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不断创新,满足人们精神享受,它的艺术价值就越高。实景演出带动了该地区旅游产业链的发展,对旅游业的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

一、大型实景演出的文化传播局限

实景演出市场蓬勃发展的背后,有心酸苦楚,举步维艰。发展良好的实景演出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发展艰难的也不在少数。实景演出投资巨大,耗资几千万上亿元的不在少数,如果不能保证演出场次和上座率,投资就存在巨大风险。一样是实景演出,为何有的运作顺利,有的却差强人意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盲目跟风,水平参差

在张艺谋“印象”感召下,山水实景演出开始风靡全国,各地因此一哄而上,不管适不适合,盲目克隆。目前全国投资上百万元,有些影响力的实景演出已有200多台,多数景区的演出表现手法老套,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只考虑演出效果,不考虑投资利益,明知有风险却依然不遗余力地炮制,模仿和跟风是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弊端,突出体现了一些企业或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心态。

(二)模式僵化,创新性差

与跟风问题同样令人关注的,是实景演出折射出的文化创新乏力。2004年以后涌现的实景演出由于跟风模仿,内容形式缺乏新意。相当一部分实景演出对当地文化的解读太模式化,缺乏深层次地挖掘和提炼,套路僵化、无创新性。长此以往,必将遭到观众的厌弃。

(三)受众参与度低

实景演出的受众大多只限于观看,虽然心理感受丰富,但体验不足,互动差强人意,这也导致了文化传播者和受众者之间保有一定的距离。一部分实景演出虽然增加了现场的互动交流环节,但也仅限于演员们走近或走入观众席,握握手、撒个花之类,并未真正邀请观众参与到演出中来,双方的互动往往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观众参与度远远不够。

(四)季节影响大

由于實景演出以山水为背景,因此观众席多设置在露天的环境中,这就比较容易受到季节和天气的影响,演出场次变动较大,淡旺季的演出收益自然会有较大差别。比如由于桂林和丽江的宜人气候,《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基本能做到全年演出,票房收益自然容易得到保证,而《天骄·成吉思汗》由于受气候影响,年均只能演三个多月。寒冷的冬季和阴雨天气是许多实景演出不得不停演的主要原因,发展自然受到影响。

(五)破坏环境,干扰民生

实景演出已经不是头一回遭受环保质疑了。曾有媒体报道,《印象·刘三姐》在夜晚演出时,将巨型灯柱打在作为背景的山体上,被有关部门指出这种行为有可能扰乱植物的正常生长,破坏自然环境。而《印象·西湖》因其工程违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施工时在湖底浇铸水泥,并且将大量土方推向湖中,影响西湖水质,而招来严厉指责。对此,国家环保部门表示,禁止在风景核心区拍摄电影、电视剧和大型实景演出,尽管如此,仍有很多实景演出在打“擦边球”,而相关监管也似乎并未严格执行。

(六)投资回收不力,浪费资源

除《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实景演出每年盈利外,不是所有的实景演出都能获得较高的收益,部分实景演出项目由于缺乏创新,上座率难以保证,昙花一现之后就陷入举步维艰的经营境地。此外,长期以来多数实景演出项目设备、服装道具损耗较大,硬件更新、演职人员换代等都成为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对实景演出未来出路的思考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实景演出已从新模式变成了“旧套路”,同质化倾向严重,缺乏新意的经营惨淡等问题直接拷问着中国实景演出的出路,由此引发了诸多思考。

(一)文化与环境要相得益彰

山水实景演出包括几个元素:此山、此水、此人。实景演出要想成功,必须有自然山水做保证、演出精彩有新意。真山真水是实景演出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缺少了别的地方难以复制的、不具备的真实山水,缺少了山水与舞台表演的相互衬托,即使高科技制造的效果再绚烂、舞台再华美,带给观众的也仅仅是现场的视觉冲击,缺少看完演出后的无穷回味。

(二)文化底蕴与艺术特性同样重要

如果我们仅仅将一些到处都能看到的演出搬到自然山水中,二者间没有有机的结合,演出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因此山水可以说只是表面,真正能够长久吸引人的是本土文化。实景演出没有明星阵容的号召力,演员多是当地的普通百姓,实景演出的消费者多是“到此一游”的游客,故演出不能只重形式,必须有本土特色的内涵文化和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展现当地的人文风情,既不能过于过于抽象,也不能缺乏美感。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只有避免形式上的模仿和重复,吸收民族文化要素,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遵循市场发展的需求,才能真正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演艺产业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三)以受众为中心,增加参与度

现场观众参与节目的新特点和新形式的出现都说明了受众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加强,现场观众参与节目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随着参与程度的加深,观众的角色也经历了一个从被动的欣赏者、参与者再到表演者的变化过程,表现形式也由最初单纯的喝彩加油演变成出谋划策、上台表演等其他多种形式。众多形式的出现不仅仅是现场观众新特点的体现,还调动了受众的积极参与性,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观念已经成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文化与配套需合理配合

有专家指出,演艺式旅游属于高投入、长回报的商业模式,需相当数量外来游客的支撑,否则生存无法保证。演艺旅游是品牌经济,需要细致的策划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在搞演出的同时,需切实考虑当地的实际交通条件、住宿、购物和餐饮等基础设施是否完备,如果盲目进项目,配套设施跟不上,就无法为游客提供基础性的服务。没有足够的客源,再出色的演出也难以留住游客,只能是“自娱自乐”。

(五)文化与副产品开发需有效结合

品牌文化是品牌的价值核心,它决定品牌存在的方式、演变的路径,是品牌的精神理念。我们在考虑创新实景演出本身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开发具有本地文化和民俗特色的品牌衍生品,這也是品牌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向受众传递一种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还会为演出文化品牌起到助推作用。

三、结语

总之,实景演出是我国旅游业向人文旅游和文化旅游转型下的独特文化产物,它探索出了演艺和旅游产业共生共赢的新的发展模式,是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对于实景演出的文化价值等应予以肯定,在快速发展和扩容的旅游市场面前,如果实景演出能够数量质量齐增,跟得上观众日益发展的需求,并转化为有效的市场消费,这种意义上的扩张就不是虚肿和泡沫。有记者在采访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时曾问到,实景演出行业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他的回答是初级阶段,尚未真正产业化。但他同时指出,以演出作为核心吸引力的文化复合体已经出现,并会成为未来实景演出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星,范静.山歌唱出十个亿[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1.

[2]朱力.品牌文化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李婧.实景演出下一个十年向何方[N].中国文化报,2014-03-22:(1).

猜你喜欢
传播价值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