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悦 黎湛权
作为佛山市禅城区环境保护局的直属单位,成立于2003年的禅城区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监测站”)历经15年砥砺奋进,目前已成长为一个拥有120项实验室认证项目,专注于辖区水体、大气、土壤、燃料、噪声等环境要素监测的基层监测部门。
翻看2017年的工作数据,笔者不免有些惊讶:作为一个区级监测单位,监测站2017年共出动1090多人次,监测污染源企业380多家,出具监测报告及数据表350多份;顺利完成国家监测总站组织开展的声环境质量抽测比对;参与执法应急行动13次;完成全国首个区级环境监测机构主编的著作一本;6个课题组入选禅城区社会发展计划项目……
而在同监测站同事交谈的过程中,我很快就消除了这份疑问,豁然开朗——在勠力同心、众志成城的15年里,禅城监测站所取得每一项成绩都有赖于全体成员特别是一些骨干党员的共同努力。他们用时间和汗水,书写出一部闪亮的著作,贡献出一段无悔的人生。
刘建昌:自加压力,编写著作传承宝贵财富
虽然身为禅城环监站的副站长,但是刘建昌却很少意气风发地高谈阔论,也鲜有咄咄逼人的威猛气势。同很多专家型领导一样,他低调、扎实,在日常工作中,凭借30多年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分析的经验,彰显出自身难以取代的核心价值。
2009年,刘建昌开始担任副站长一职,他的踏实作风和勤勉品格深深影响着监测站的每一位同事。在他的言传身教和悉心带领下,全站的技术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2011年,刘建昌组织指导监测站技术人员参加了“佛山市首届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初一亮相,就获得团体第一名及10项单项奖的优异成绩。近年来,在重金属和VOC监测方面,监测站也是成果显著,多次组织承担其他区及市里的水环境重金属污染应急监测分析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此刘建昌也连续两届被禅城区政府聘任为禅城区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专家,为禅城区事故应急工作体制的建设及现场应急处置提供准确有效的技术建议,对环境应急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除此之外,刘建昌2016年还被评为广东省环境保护先进工作者;2017年—2020年被聘为广东环境保护职业学院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专业水准可见一斑。
同时,作为计量认证和国家认可实验室授权签字人,刘建昌对于监测站出具的每一份监测报告都从不马虎,不管其他事务多么繁忙,他都坚持对报告认真审核。5年来刘建昌共签发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等报告2100多份,用权威的数据为环境管理部门对污染源的有效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
担负管理和统筹工作之后,虽然已经基本不需要刘建昌再下一线、跑现场,但是身为带头人和“老大哥”,对于一些有较大难度的现场工作,刘建昌却仍然坚持身先士卒、亲力亲为。有时在监测点不停爬上爬下,站里的年轻同志很担心他的人身安全,都劝他不要冒险,但刘建昌总会笑着说:“这是我们的基本功嘛,技术人员就该一线上岗,不怕困难,服务于民,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起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将自己的安危时常置之脑后,但对其他同事的安全刘建昌却时时记挂于心。有一次,他无意中听说辖区内某家国控企业的监测平台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一下子就着急了,马上来到这家企业,督促他们立即整改。之后又登上平台反复测试,直到感觉已彻底排除隐患,才真正放心。这份以小见大的细心与关爱,让同事们都感动不已。
爱默生曾言:“思考是行为的种子”,在12年的工作历程中,勤于钻研、善于总结的刘建昌并未因繁忙的工作而停止思考,他始终心怀一个梦想——那就是将多年来的经验和心得汇编成一本具有较强指导性、操作性的专业书籍,让环监工作有例可循、有规可依。
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7年10月,由刘建昌牵头编写,监测站几位同事共同执笔的《突发环境事件常见污染物甄别及处置》一书公开出版面世。这本书的编撰耗时两年有余,历经11次修改完善,开创了全国区级环境监测部门出书之先河。
刘建昌说:“我国每年的突发环境事件高达300多起。这些事件也越来越呈现出发生原因复杂、污染物质多样、影响地域敏感、影响范围扩大的趋势,所以有效控制环境风险,妥善应对环境事件,已成为各级环保部门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对于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置,可以说既要精准到位,也要争分夺秒。我们编出这本书就是想给各地同行、后进新人一个参考,让大家都能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对于这本心血凝结的著作,佛山市禅城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冯凯鸿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刘站编著这本书就是希望能给大家一个科学的指引,假如其中出现很多错误,也就违背了他的初衷。所以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他的压力是很大的,但是他一直咬牙堅持了下来,正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奉献和付出,值得大家学习。”
李铭辉:挥汗辛劳,现场监测体现无怨担当
作为一名从事现场监测采样工作的“老兵”,李铭辉已经在这个岗位几乎坚守了11年。他和同事们每天和监测设备相伴,常年与各类污染源为伍,风吹日晒,东奔西走,用环保人的务实、坚定和勇敢,守护着禅城区的碧水蓝天。
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常见污染物甄别及处置》这一著作的副主编,李铭辉也承担了重要的编写工作,他说,不但要查看大量国内的资料,还要翻译很多国外的资料,大家都是咬着牙一起努力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在日常工作中,监测站只有7名同事参与现场监测,所以任务十分繁重,加班加点已成工作常态。而且相较于其他工作,现场监测还经常需要在高空作业,对于工作者的体能、耐力和胆量都是一种巨大考验。
针对现场的日常监测,李铭辉告诉我:“在对火电厂进行废气监测时,我们经常需要在几十米的高空平台完成作业。首先要手提肩扛地把几十斤的仪器和几米长的采样杆从地面搬到平台,接下来为了保证监测结果准确,还需要在平台上呆几个小时。不管是烈日暴晒还是迎着刺骨寒风,都必须坚持下来。而且这种监测平台往往面积很小,经常是把采样杆带上去都有困难,更别说在上面操作了。向下望去,地面距离自己几十米,曾经有恐高的同事爬到一半就觉得腿软了。”
我问李铭辉,那你不害怕吗?李铭辉笑笑说,这么多年习惯了。我又问他,听说你也曾调岗到其他部门,那最后怎么又回来了呢?李铭辉依然露出憨厚的笑容:“可能单位还是觉得现场的工作更需要我吧。”
私下里,同事们都评价李铭辉是个很幽默的人,常常用一本正经的表情说些让大家捧腹的话语。但是在工作中,他却是一丝不苟,用并不高大的身躯担负着一项项重任,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
今年1月,监测站对饮用水源进行94个分析项目的监测采样,李铭辉和同事们携带着将近200个大大小小的容器,以及装有冰盒、流量计、固定剂的10多个箱子,早上7点多就出发了。这一天,他们马不停蹄地完成了4个断面中上、下午分别的水样采集,一直到傍晚,把近百斤的水样和各种容器、仪器又运回到站里才算结束。经过一天的奔波、忙碌,每个人都是手脚酸软、精疲力尽。
还有对辖区内东平河、汾江河进行的河水监测采样,每个月要完成一次;对其他107家污染源的废水废气监测每个季度要开展一次。
李铭辉说,除了日常的监测工作,监测人员的另外一项任务便是在突发性环境事件中,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用小型便携的快速检测仪器或装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判断和测定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物的浓度、污染范围、扩散速度及危害程度,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所以李铭辉也多次参加佛山市的环境事故联合演习。
说起这些演习,让李铭辉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盛夏,模拟场景是某企业氨气泄漏事故。“当时气温有40多度,为让演习达到良好的效果,我一次又一次戴上将近3公斤的氧气瓶,穿上1.6公斤的全封闭重型防化服,跑步前往事故现场监测。后来监测结束时,我脱下重型防化服,才发现等擦干汗水,身上还有厚厚的一层油。”
招丽香:踏实严谨,监测分析彰显专业精神
作为监测站一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招丽香已在环境监测岗位上奋战了13个年头。由于她的坚韧踏实、不折不挠,在站里也获得了“执着姐”的美誉。
多年来,招丽香主要从事的都是监测分析工作。虽然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份并不“艰苦”的工作,每天只是和一些瓶瓶罐罐打交道,在室内作业,风吹不到,雨淋不着。但是在长期的工作中,最怕的一点也是简单多次的不断重复,这常常会让人产生懈怠、疲惫的心理,但是在这一点上,招丽香却树立了一个正面、积极的榜样。
虽然在无次数的操作中,招丽香早已将多个监测项目的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多种仪器的操作方式、规程谙熟于心,但是凭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于每一次采样分析,她都认认真真对待,从不马虎应付,将质量管理体系一丝不苟地贯穿在整个环境监测工作中。
不仅如此,“执着姐”的执着还体现在勤于思考、攻坚克难的工作态度上。有时候一些废水样品基体复杂,在分析过程中也常会出现异常状况。每当这时,招丽香总会积极查阅标准,与同事探讨,虚心请教其他检测单位,排除分析干扰,比对试验数据。最后提供出科学、准确的结果,还会认真附上总结分析意见,留待日后随时参考。对于一些常规分析项目,她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尝试改变部分分析条件后多次进行实验,再比对不同结果。这些数据经过日积月累,就转变为一份宝贵的“数据库”,对于新晋的技术人员可以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为站里切实做好“传帮带”工作。
正是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2011年,在“佛山市首届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中,招丽香一举斩获了化学分析单项比武一等奖,仪器分析单项比武二等奖,理论单项比武三等奖,个人全能二等奖及团体奖第一名多个奖项;2016年,她又获评高级职称,成为站里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
除此之外,招丽香还积极参与了多项不同类型的环境科研典型课题项目、区内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写,为政府部门做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擦亮了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
黎湛权:快速转换,尾气治理书写崭新成绩
纵观环保工作,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是一个较为崭新的领域,近年来也成为监测站的一项重要工作。“时势造英雄”,正是由于工作开展以来便始终专注于尾气减排工作,黎湛权这位入职仅3年的环保新人,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这一方面的行家里手。
“大家对机动车尾气都不陌生,因为具有近地排放、流动性大的特点,尾气问题也成为市民关注热点和环保治理的难点,这几年也让我们环保部门的压力持续增加。对于我们工作人员来说,一方面要致力于提升环境监测专项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协调好同公安、交通、车管等各部门的工作机制。否则的话机动车人工路检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路面执法的高压态势就难以形成,黄标车淘汰和黑烟车治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说起自己努力了几年的工作,黎湛权颇有心得。但3年前从禅城区区府办刚调到监测站的时候,他对机动车尾气防治项目也是一头雾水,十足是个“门外汉”。
2014年,当黎湛权刚接手工作的时候,正好赶上国家淘汰黄标车的黄金时期,但那时的他连黄标车怎么识别都尚不清晰,工作也不够精准到位。
“记得有一次领导让我收集黄标车辆信息,我没有多想,只是提交了车牌号、车架号等基本内容,没想到遭到了领导的严厉批评。他说,对于我们环境监测人员来说,这么马虎工作可不行,没有足够的信息就没有研判的高度,也就没法很好地完成工作。”
领导的教诲让黎湛权对自己的态度进行了深入反思,他也开始深深明白,工作岗位的调动、自身角色的转变,既给自己增添了一份压力,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份动力。在监测站,严谨细致、勤勉奋发的良好作风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盡力完成任务、尽量担负责任才是应有的态度。
在领导和同事们悉心指导和带领下,善于学习的黎湛权在工作能力方面很快就得到了提升,他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经过改正工作方法,最后收集到的黄标车信息多达6万多条,形成了有效的大数据,为管理部门高效“淘黄”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最终禅城区高效完成了淘汰任务,并得到了市里的表扬。
也是在2014年,黑烟车治理同步开展,监测站组建了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工作团队。作为团队中的一员,黎湛权从课题研究比对试验到分期推广建设,从佛山黑烟车治理立法到处罚措施落实完善,每项工作都全程参与,他和队友们一起,孜孜不倦地完善每一个细节,推进每一项进程。
经过3年多的摸爬滚打,黎湛权从一个开始连“带宽”“帧数”这些专业术语都不了解的“菜鸟”,成长为一名能同时满足环境监测和信息化建设需求的“老手”,而整个团队也达到了通过2台服务器、实现12个点位进行抓拍的专业水准,抓拍的黑烟车视频超过6000条。
日前,国家环保部率各省专家人员到禅城进行实地调研,也对监测站的黑烟车治理工作予以高度认可,这让黎湛权越来越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不已。
张俊希:年轻奋发,综合信息提升反应速度
在监测站,90后的新生力量也不容小觑,这其中就包括信息综合室的小伙子张俊希。
2016年,刚毕业的张俊希来到监测站,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现场室参与采样。现场采样工作涉及的国家标准、规范很多,张俊希为了能尽快地熟悉工作,常常主动申请跟着经验丰富的同事去现场“打下手”,把仪器操作的每一项细节都参照规范逐字逐句地记忆、理解。因为很快就掌握了各项方法,同事们都说经常会忘了他只是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小年轻”。
张俊希说:“我刚参加工作,就像是一块海绵,必须尽快吸收各种知识。谢谢领导和同事给我锻炼机会加速成长。”
由于工作需要,张俊希很快又调到了信息综合室。和现场室不同,信息综合室作为监测站的对外窗口,对接的部门多、类型杂,这就要求工作方法一定要灵活多样,张俊希又把先前所学与自身特长相结合。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监测站的领导对张俊希给出了较为满意的评价:“作为一个年轻人,张俊希的表现是很突出的。他学习能力很强,交到手上的任务,都会先用心琢磨再认真完成。就像大气自动监测的数据,因为计算方法复杂而且处理量大,之前一直要学习很久才能掌握统计方法,而且计算速度也较慢。而小张接手之后,利用休息时间,把历年的数据都做好了梳理,而且还设计了一套简单易用的电子计算表格,现在每个同事只需要简单了解就能快速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7年,为满足管理部门对大气环境管理日益增大的数据分析需要,监测站重新组建了一支数据分析团队,张俊希就是其中的一员。对于张俊希的工作成绩,领导和同事也都是交口称赞。
在2017年秋冬大气严控时段中,包括张俊希在内的整个数据分析团队把数据报送频率从月报、季报提高到了周报、日报,甚至到时时更新,对重点问题也提供了独立分析的基础,使管理部门对大气环境信息变化能够及时有效的掌握,得到各方的一致好评。
除此之外,张俊希也担任着监测站的党支部青年委员,在繁重的专业工作之外,支部工作也完成得一项不漏,体现出一名年轻党员的蓬勃朝氣。
说起今后的努力方向,张俊希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做到领导和同事的任何疑问我都能回答得上,像站里其他同事那样努力成为令人佩服的“行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