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 风车
2017年年底,因一篇《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刷屏互联网的中年农妇范雨素,消失大半年后,终于以“2017年度传媒女性榜样奖”获得者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至此,12岁扒火车离家出走的范雨素,从岁月深处,从千万个育儿嫂里,走出了属于她的大隐隐于市的人生传奇。
2017年4月,范雨素被一通电话惊醒:“你红了!网上到处都在转发你的文章《我是范雨素》!”范雨素平日不上网,到网上一看,手足无措,惶惑不安。
范雨素1973年出生在湖北省襄阳市农村,家里一贫如洗,生活潦草。因大哥誓言要当作家,将家里粮食换成了书,范雨素得以书充饥,阅书无数,梦想着有一天,能带上自己的文字上路,赤脚走天涯。
1985年的一天,范雨素终于等来了机会,留下字条,扒上火车离家出走去流浪。母亲张先之带着亲友找了几天几夜,头发都急白了。三个月后,等范雨素像个乞丐一样回到家,张先之扬起巴掌要打,却又不忍心:“女儿,你要听话啊!”总有一股力量,在她青春的身体和心灵的荒野狂奔,让她无法安分守己。她改了名字,张先之无可奈何;初中毕业要辍学,张先之苦口婆心的劝阻,都是一拳打在棉花上。无奈,张先之只得托人,让范雨素在村小当了民办教师。
年少的范雨素任性,无拘无束,疯狂读书,疯狂地写字。稚嫩的文字,写满了对远方的向往。六年弹指而过,襄阳市襄州区打伙村的弹丸之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冗长日夜,终究承受不了范雨素的花样年华。她的梦想和爱情,都在远方。范雨素要辞职去北京。年过六旬的张先之气得捶胸顿足:“我怎么生了你这个孽障!”范雨素依然我行我素,去了北京。
1994年的北京,胡同里随便撞上一个人,不是诗人就是摇滚歌手。可范雨素的北京,只有饭店服务员的油腻和天桥上摆地摊的琐碎。梦想,跟她没有半毛钱关系。梦想无法触碰,可爱情,却悄然来临。1994年底,范雨素认识了王顺。王顺来自内蒙古的满洲里。王顺长得高大帅气,伶牙俐齿。他跟别的男孩不一样,他会给范雨素送书,会跟范雨素聊中俄、中蒙边境的风情,谈贫瘠生活里的梦想。1995年年初,王顺向范雨素求婚:“嫁给我吧,我们一起回东北,我做生意,你看书写诗!”这是爱情啊!范雨素将王顺带回来见母亲。张先之大手一挥:“反正你也不会种地,两个人能打工多赚点钱也不错。”
1996年,范雨素跟着王顺回了满洲里,后来生下了女儿萌萌。可范雨素很快发现,贫瘠的土地,开不出爱情的花朵。王顺脾气大,酗酒,还爱吹牛,每次喝醉了便为一丁点小事无中生有地吵闹不已。有次,范雨素终于忍不住跟王顺吵了起来:“喝酒误事又伤身体,你就不能少喝点?”王顺的边贸生意一直不顺,见妻子敢管他,一个巴掌就甩到了范雨素脸上。酒醒后,王顺哭着向妻子道歉,可这一巴掌,拍碎了范雨素的爱情幻想。范雨素的心,荒凉,无枝可依。
2000年12月,小女儿小宝出生,王顺变本加厉,每天早上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哪条街上醒来的。有一天,王顺又喝得醉醺醺地回家,范雨素唠叨了几句,王顺抄起凳子就砸向了范雨素:“女人就是唠叨,还没完没了!”范雨素的额头瞬间血流如注,两个孩子吓得哇哇大哭。永别了,爱情。
范雨素牵着大女儿背着小女儿,出现在了张先之面前,说:“妈,我要离婚!”流浪,远嫁,离婚,本已是离经叛道,张先之气得咬牙切齿:“都是两个孩子的妈了,还闹孩子脾气!”范雨素撩起衣服,伤痕累累。张先之什么都明白了,可在农村,离婚是件丢人的事;而且,一个女人离婚,带着两个孩子,怎么活?张先之以死相劝:“我和你爸爸也常吵架,现在老了,也是个伴儿。挨打,忍忍就过去了。”尽管母亲最终还是同意给她带孩子,但范雨素知道,她已经没有家了。范雨素谎称老乡在北京给她找好了工作。带着两个女儿,她将白发老母和那个小小的打伙村,远远地留在了身后。
2001年5月,回满洲里离婚,王顺不要孩子,也不给生活费。范雨素轻蔑一笑,在离婚协議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从此,王顺将从她的生命里剔除干净;从此,“我是生我养我的村庄的过客,我的孩子是无根的水中飘萍。”
2001年6月,范雨素怀揣着1500元钱,带着萌萌和小宝重返北京。范雨素找到一个地下室的单间,每月三百元租金。一张破床,一台旧电扇,一墙绿青苔,是她们娘仨所有的家当。
因为小宝才一岁,还在吃奶,范雨素只得摆地摊。出摊第二天,她刚把小饰品摆上,就听见有人远远地大喊:“城管来啦!快跑!”天桥顿时乱作一团,范雨素只得兜起桌布抱着小宝就跟着小贩们跑。等城管走了,范雨素又重新开张。她不惯于吆喝,只是羞涩地站着。那个上午,她只赚了十元钱。
2001年11月,范雨素抱着小宝去进货,萌萌乖巧地跟在后面。范雨素走得急,等她清点完货品,一扭头,才发现萌萌不见了!那天,一向抠门儿的范雨素,顾不得花两百多块批好的袜子,抱着小宝在街上狂奔。街头,一张张脸朝她撞过来,就是没有她的萌萌!范雨素张皇失措,心急如焚。“妈妈,妈妈,我在这里。”看到女儿的一瞬间,范雨素跑过去抱住女儿,号啕大哭。擦干眼泪,范雨素牵着孩子回去继续打货。身高一米五、体重九十斤的范雨素,被沉甸甸的货物,一点点拽往地面。但这瘦小的身躯,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2003年12月,范雨素终于带着女儿住到了地面上。虽然只有八平米,但窗户朝南,天晴时,阳光洒满窗台。冬天,燃起一炉木炭,娘仨挤在被窝里,一起读书。第二年开春,萌萌在租房附近的打工子弟学校上学。范雨素一边摆摊一边照顾小女儿。萌萌稍微大些后,范雨素开始将小宝交给她带,自己则去工作。有天,范雨素回家,小宝正在哇哇大哭,萌萌则正在给小宝洗眼睛。见母亲回来,萌萌立即哽咽着说:“妈妈,我给小宝打痱子粉,结果弄到眼睛里了。”看着萌萌伤心又懂事,范雨素也忍不住掉下了眼泪。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真的看不到光啊,最穷的时候,一分钱都没有。范雨素抱着孩子坐在马路牙子上,好多次想开口向行人伸手,最终都不忍丢下尊严祈求帮助和施舍。
即便如此艰难,范雨素还是会带着孩子去首图、国图看书,去潘家园旧货市场买书看。有了文字,就有了精神寄托,也有了继续努力下去的力量。这世上,谁不是一边不想活了,一边又努力活着?
一个偶然机会,范雨素听说做育儿嫂工资比较高,她咬牙拿出2000多元钱,报名参加《高级育婴师》资格证考试,并高分拿下资格证,当了育儿嫂。
第一份工作,范雨素要照顾一个三个月的女婴,每天给她喂奶粉、洗澡、抚触,还要逗她玩耍。半夜里,起来给孩子喂奶粉,换尿不湿,哄着孩子入睡,范雨素都止不住泪流满面:我的孩子们,这一周,过得可还好?在富豪家做育儿嫂的每一分每一秒,内心都在煎熬。尤其是,萌萌失学之后。
2010年9月,范雨素突然发现,萌萌没有北京户口,无法继续上中学。对此,她束手无策。萌萌虽然长在棚户区,可她的心,是她亲手用文学喂养的啊!范雨素痛心疾首。她腆着脸回襄阳找母亲,艰难地开口:“妈,我想让萌萌回襄阳读书。”74岁的张先之含泪答应。可萌萌却倔强地说:“妈妈,我不喜欢读书,我更想工作!”范雨素明白,女儿是不忍白发苍苍的外婆在暮年还为她们娘仨榨尽最后的生命。范雨素再次带着两个女儿离开襄阳。
萌萌还是辍学了。每次见到萌萌,范雨素都跟贼一样,无法直视女儿。毕竟,无用的她,偷走了女儿的青春和梦想!每次在雇主家宫殿一样的房子里照顾着小公主小王子时,范雨素都心如刀绞:我的女儿,萌萌,14岁,谎报年龄到餐馆当服务员,到超市当收银员……她的14岁,比我的14岁还残酷……
生活是一摊泥泞,一脚下去,满身脏污。唯有文字,能洗去一身风尘。无法入眠的夜里,她读诗:“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我把岩层一次次炸裂/借此,把一生重新组合”她又何尝不是在一个又一个雇主家度过中年,试图将女儿的命运重组?看护孩子的间隙,她在脑海里写下一段段文字,有空时再一个个誊写到纸上。在一个个时间的缝隙里,她将灵魂深处的疼痛与疑惑,化为诗句:“大地静谧,千千万万棵野草/在风中摇晃,成片地匍匐生长/她们,是千千万万个范雨素。”文字是她手里紧握着的带血的刀,有刀在手,她才可以骄傲地扬起头对命运说:“你来啊!”文字,像阳光,渐渐将泥泞晒干。曾经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也渐渐有了亮色。
2012年6月,范雨素听闻妇联给贫困女童开办速录班,她带萌萌报了名。聪慧的萌萌以优异成绩结业,并被一家公司录用。因为阅读量大,文字功底好,萌萌总能将会议记录润色得当,是不可多得的速录人才,第一年就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2014年年初,萌萌被上海一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挖走。这一年,小宝也面临着小升初。萌萌对范雨素说:“妈,我们一定要让小宝上大学!”为此,范雨素不惜花了一大笔钱补交了半年北京社保,请中介带着她跑手续。可最终,小宝还是无法在北京上学。范雨素一狠心,花一年两万的学费,将小宝送到了河北一家私立寄宿学校。
2014年3月,范雨素回家时,偶然瞥到一个挂牌——打工文学小组。这一片都是民房,工棚,居然能出现文学小组,范雨素的心怦怦直跳,像个少女一样,莽撞地就冲了过去。范雨素这才知道,北大中文系教授张慧瑜老师免费给打工文学爱好者上文学课。范雨素看着这些文学爱好者们自发印制的小册子,上面的诗歌叙述着打工生活的苦与乐。她伸手触摸那粗粝的文字,想要将字一个个摁进自己的血肉里。她能听到文字在心内急速奔跑的声音。她眼眶红了,这就是她一直要找寻的心灵家园!
范雨素参加了打工文学小组。这是她第一次正式接受文学教育。这些年读过的文字,在脑海里写过的长句短章,瞬间活了过来,它们奔涌着要找到一个出口,范雨素必须将它们记录下来!
2015年2月,42岁的中年大婶范雨素,又一次叛逆了:她辞去了月薪6000的育儿嫂工作,干起了收入不稳定且时薪低廉的小时工,只为有时间写作。这部小说叫《久别重逢》,是一部科幻小说。为此,范雨素大量阅读和学习量子力学知识。2015年9月,20万字的小说完稿。有杂志社从张慧瑜老师那里得知这部小说,找范雨素想做长篇连载。但范雨素明白,这一辈子,恐怕只写这一部小说,她希望端给众人的每个文字,都是光洁珍贵的。为了精益求精,她拒绝了该杂志社。
2016年5月,范雨素发表了《农民大哥》。2017年4月,《我是范雨素》一文,全网转发和阅读超过一千万!每个人都在她的文字里,读到了自己的一生。这些质朴的文字,像一面钝刀,不锋利,却生猛,拍在身上,生疼。2017年4月25日,范雨素感受到“爆红”的压力,不得不对外谎称:“我已进深山,不接受采访。”
范雨素将自己关在家里,埋头写作。范雨素字斟句酌,力图让文字精炼。小宝的书桌变成她的书桌,几十斤的手写稿都快堆不下。范雨素给自己设定每晚写到十一点,冬季天冷,即使开着电暖器,手脚都快冻僵了,她把手放在嘴边呵呵热气,起来活动下跺跺脚,再回到书桌前继续写。
经过精心修改,《久别重逢》签给了广西师大理想国出版社。她还是每天去菜市场买买菜,照样人来人往,没人认识她。她每天控制十元钱的花销,买点萝卜白菜豆腐炖炖,合上白米饭,就是一顿。写累了,就去温榆河畔转转,用手机听会音乐,听《九月》:“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鲜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红与不红,范雨素一点都不感兴趣。她只想安心写作,与她想写的文字为伴,走完一生。
范雨素出名后,萌萌急忙打来电话:“妈,你还是做体力活,脚踏实地,赚钱也踏实。但是你喜欢写,我支持!”女儿的理解和贴心,让范雨素很得意。小宝跟妈妈逗乐子:“妈妈你成名人了啊,我还以为只有王俊凯是名人。”范雨素就拧下小女儿的鼻子说她贫嘴。对于出名,范雨素总是自嘲说:“像我这个年纪出名,就相当于大年三十捡了个兔子,有它也能过年,没它也能过年,对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了。”唯一让她感觉“出名”有意义的是,它能给母亲带来一点慰藉,这也算是她回报母亲的生养之恩吧。
2017年11月,一家媒體主办了女性榜样评选活动,“榜样可以别样,不必非要高大上”的初衷打动了范雨素。英国大使亲手给她颁布了“年度女性榜样奖”。也有媒体想要颁给她“坚强女人”和“励志妈妈”奖,范雨素拒绝了:“我不是出色的母亲,只能算是合格的母亲。文字让我和孩子都懂得感恩。我的母亲一无所有,但我感恩母亲;我也一无所有,但我的孩子也感恩我。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走红”后,范雨素回打工文学小组,给同学们上了一堂课,讲的是“量子力学”,讲了波粒二象性和薛定谔的猫。看多了物理书,范雨素觉得自己更加通透。虽然还是住在城中村,但她不再孤独,不再凄惶。母亲节,萌萌特地从云南给她定制了一大束鲜花,小女儿也拿回好成绩。看着眼前的鲜花和漂亮的考试分数,范雨素淡淡一笑:她终于通过文字将自己和两个女儿的命运重新装订了!
范雨素,一个大城市中的育儿嫂,一个城中村里的文学爱好者,一个尝过命运的苦酒与甘霖的女人,对《知音》的记者和读者说:“我这四十几年,在别人眼里一直是过得凄凄惨惨,他们看到的我一手拉着孩子,一句话不跟人说往前走,他们不知道我有文字。我对目前的生活很知足,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即使坐在阴沟里,也要仰望星空!”
编辑/宋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