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一)数据选择。本文以居民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为解释变量,以消费支出被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
Y=a+bX1+cX2
(1)
其中Y为消费支出,a为截距,X1为居民收入,b为收入的系数,X2为受教育程度,c为受教育程度系数。
(二)建立模型,分析回归结果。本文采用交叉变量法建立模型,通过比较有或无交叉变量两种情况,具体揭示居民收入与教育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同时对各个变量取对数以削弱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幅度。
首先先排除交叉变量,对以下模型利用EVIEWS进行回归
lnY=a+blnX1+clnX2
(2)
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lnY=0.32+0.687lnX1-0.416lnX2
t= (7.33) (-2.33)
P= (0.0003) (0.0047)
R2=0.997973
X1与X2系数的t值的伴随p值分别是0.0003、0.0047,所以其都是显著的。同时,其拟合优度为0.997973,也是非常理想的。方程可以解释为:收入变动100元,会引起消费增加68.7元;受教育程度增加一年,会引起消费减少0.416。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限制了消费,要想改变我国的消费现状,就要完善教育。这个方程很好的体现了收入与教育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但是并没有排除两者的共同作用,所以本文引入交叉变量,使其结论更加严谨。则构建如下模型
lnY=a+blnX1+clnX2+dlnX3
(3)
X3含义是收入与受教育程度的乘积,得到回归的结果如下
lnY=0.41+0.968nX1-0.041lnX2-0.451lnX3
t= 5.63 -0.146 -2.062
p= (0.0005) (0.047) (0.003)
R2=0.998677
结果中,t值伴随概率表明变量系数都是显著的,并且的值也显示其拟合优度比较好。修正后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变大,但系数还是小于一,即100元收入变动会使消费增加96.8,也就是说消费还是滞后于收入,证明我国在收入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消费水平。教育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也明显减弱,由0.416下降为0.041,但是仍然是负值,说明我们的教育机制还是在抑制着消费水平。这也使得收入与教育对消费水平的共同作用也是抑制的。
上述实证的结果表明:
1.我国的消费水平确实比较低下,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匹配。
2.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支出并不协调。
3.教育体制并不完善,存在着制约经济发展的不良因素
4.居民收入与教育能够解释大部分的消费问题。
所以,我们要逐步改善居民收入水平,完善教育机制,从而使消费结构得到升级,只有其三者能够协调一致的发展,中国才是真正的强大。
综上所述,我国居民消费在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方面存在这一些问题,并且抑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居民收入与教育上的不协调造成的,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下面的几点问题。
(一)改善教育消费结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在快速增强国力的同时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没有一个国家是自己可以自动发展的,它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人的作用,而人在其中能够发挥如此之大的作用是因为其具有知识运用能力,而其所具有的能力都是在受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因此每个国家都重视教育,教育消费是每个人避免不了的一项支出,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教育消费结构,对每个教育曾层次的投入比例适当,不过分偏倚,同时也要加大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让教育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
(二)增加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差距。收入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因为它联系着经济发展的各个要素,无论是改善教育消费结构还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它都有这巨大的作用。目前我国收入不平等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这影响到了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到“两手都要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尽量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全民整体的收入水平。此外,要关注低收入群体,保证中收入群体的收入稳定,形成中收入群体为主导的消费模式,以此来拉动国内需求的稳定增长,使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转变为由消费拉动。
(三)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保证物价的稳定。通货膨胀会造成物价的上涨,而居民收入却存在滞后的效应,导致居民面临更高的消费压力,因为居民的收入增长相对物价的增长较慢,会感到收入根本不够日常消费,这时人们就会把钱存起来不花,使得市场上供大于需。另外,通货膨胀会使高收入水平群体的投资收益率更大,那么相对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就更低了,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所以通货膨胀的问题是我必须要有效解决的。
(四)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更多的人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措施也是缩小收入差距,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保障最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做好扶贫工作,能够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域差距,同时还应该通过政府政策,比如税收转移支付方式,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率。另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会给人以安全感,可以减小居民的储蓄的倾向,增加消费欲望。
【参考文献】
[1]范剑平.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版.
[2]曾国安、胡晶晶:1990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变动的实证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6(1).
[3]方福前.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9
[4]徐会奇,王克稳,李辉.影响居民消费的不确定因素测量及其作用研究——基于中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经济科学,2013,(02):20-32
[5]王克稳,李敬强,徐会奇.不确定性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消费不确定性和收入不确定性的双重视角.经济科学,2013,(05):88-96
[6]杨春杰.1994年以来重庆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差异性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
[7]Flavin,Marjorie A..The Adjustment of Consumption to Changing Expectations about Future Incom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1(5).
[8]白重恩,钱震杰.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5):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