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政治外宣翻译
——以十九大报告及其英译本为例

2018-04-02 16:22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短语译者译文

高 云

(甘肃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近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一方面,中国期望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渴望了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这种双重需求推动了中国外宣翻译的蓬勃发展。而习近平主席在重要场合的讲话尤其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不仅涵盖了中国的发展现状,党的主要任务,基本政策和方针,表达了一种中国态度,而且也传播了中国文化和思想,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国情与发展动态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因此其外宣翻译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借助生态翻译学理论,从不同的视角展开对政治外宣翻译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生态翻译学对政治外宣的指导性。

一、 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由著名学者胡庚申在2001年提出,以“适者生存”观点为理论基础,生态翻译学回答了“什么是翻译”“怎么翻译”以及“谁来翻译”的问题[1]5-9。一方面,它明确指出译者在原文—译者—译文的三角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认为翻译是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另一方面,生态翻译学合理地规范了译者的主体性。认为译者必须在尊重并适应翻译的客观、多元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动态循环的适应与选择[2]96。生态翻译学理论强调翻译活动所涉及的各生态因子相互制约、和谐统一[2]96。具体而言,翻译活动是译者在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生态体系中进行“适应/选择”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些因素包括翻译发起者、原文、原文作者、原文读者、原文所处的特定社会环境、译文、译文读者、译文所处的特定社会环境等。而且任何翻译都要在“三维”(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中实现转换,且任何翻译作品只有在“三维”转换中达到了“和谐统一”,才能得到“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最佳翻译。由此,生态翻译学理论为译者提供了极高的理论借鉴价值。

二、十九大报告英译本的生态翻译

十九大是对中国未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会议,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进入新阶段。习近平主席所做的十九大报告正是对中国现状、中国态度、中国文化和思想以及中国发展的全面总结和规划,《光明日报》评价“十九大报告语言深刻、激动人心,洋溢着坚定的自信情怀”,而且“字字句句叩击心灵,激荡着振奋人心的力量,展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笃定与执着”[3]。因此,如何在翻译中将这些丰富、有节奏、有感情、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对译者的最大挑战。鉴于此,十九大报告外文翻译工作邀请了一批外籍专家参与,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次邀请外籍专家介入参与全国党代会报告的译校工作。从生态翻译学角度来看,邀请精通汉语语言与文化的外籍专家参与翻译正是生态翻译学中译者核心地位的体现,也是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做出的选择,回答了生态翻译学中的“谁来翻译”这一重要问题,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同时,结合下文十九大报告及其英译本中的典型译例,来具体分析译者在这种“三维”转换中的适应性选择。

(一)形象和抽象的生态对等

由于地域文化传统以及历史积淀等因素,汉语习惯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而英语语言则常常使用大量的含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词语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4]46。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用了大量有节奏和感染力的形象词语。如:

例1: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5]。

Never forget why you started, and you can accomplish your mission[5].

原文出自《华严经》,该句用两个形象词语“初心”和“始终”将抽象意义“一个人做事情,始终如一的保持当初的信念,最后就一定能得到成功”的概念表达了出来。其英文翻译则适应了西方人的抽象思维习惯选择将其内涵意义表达了出来,避免了按字面直译可能会出现的“中式英语”。

例2: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5]

We must realize that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5]

原文“绿水青山”代指良好的生态环境,而“金山银山”则代指财富。通过这两个形象词语简洁生动地表明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选择“lucid” 和 “lush” 押头韵的方式将汉语“青山绿水”对偶短语等值再现。而在翻译“金山银山”时,适应目的语读者的思维习惯,选择使用抽象词语 “invaluable assets”。通过形象和抽象表达的结合,既向目的语读者再现了原文的感染力又符合其思维习惯和接受能力。

例3: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5]。

We must ensure China’s food security so that we always have control over our own food supply[5].

中国人习惯用“饭碗”这个词来比喻“职业”,因此,汉语中就有了“铁饭碗”(比喻非常稳固的职位)“泥饭碗”(比喻没有保障的工作),以及新出现的“瓷饭碗”(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代名词,比喻稍不留神就会失去的工作)。原文用“饭碗”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增加了报告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根据语境,词句中“饭碗”意为“粮食的供应”。而在英文中却没有这样的形象比喻,如果生搬硬套为“bowl”,会让译文读者不知所云。鉴于此,译者结合语境选择了“food supply”这个抽象词汇。相应地,原文中和“饭碗”搭配的“端”也就选择了短语“have control over”。此句的翻译充分考虑到了生态翻译中的“交际维”。做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生态转换。

例4: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5]

We will relieve Beijing of functions nonessential to its role as the capital and use this effort to driv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5]

“牛鼻子”是汉语中的形象词汇,字面意义为“牛的鼻子”,如果译者不从“文化维”角度考虑该词汇的内涵意义,那么可能就会直译为 “nose of an ox” 让人啼笑皆非。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牛鼻子” 用来比喻事物的主要矛盾或影响全局的关键。在汉语中,人们还会形象地用“牵住牛鼻子”来比喻抓重要领域,抓关键环节。因此,考虑到这些“文化维”的问题,译者结合语境选择了英语短语“use this effort” ,牺牲了原文中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满足了翻译中“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需求。

十九大报告中,这些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形象性词语比比皆是,而译者在这些形象词语的处理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或保留源语文化特色选择形象词语,或适应译入语的习惯选择抽象表达,使译文达到了“和谐统一”。

(二)意合和形合的生态对等

汉语语言思维偏重辩证逻辑,语言表现为句子松散,句法功能呈隐含式。而英语语言偏重形式逻辑,语言表现为句子结构严密,层次一环套一环,句法功能呈外显特性[4]48。从句法结构来看,十九大报告在句式上通过排比、层递等貌似松散的句型结构灵活组合长短句,或真实自如,极富亲和力;或生动感人,极富吸引力;或铿锵有力,极富号召力。而在翻译为偏重形式逻辑的英语语言时,这些看似松散的句型结构都需要通过概念指代分明、组织严密、层次环环相扣的句式来表达,在“语言维”和“交际维”层面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5: 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5]。

All comrades must aim high and look far, be alert to dangers even in times of calm, have the courage to pursue reform and break new ground, and never become hardened to change or inactive. We will unite the Chines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and lead them to a decisive victory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in the drive to secure the succes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5].

原文以“全党同志”作为句子的唯一主语,先使用6个并列四字格短语,简洁凝练地提出对“全党同志”的具体要求,再“团结带领……”,最后“奋力夺取……”,以渐进的方式,由轻到重,由浅到深,层层递增。译文中,译者用分译法将句子分为两个独立且完整的英文句子。第一个简单句中,为了避免重复,将6个四字格短语用合译法和分译法进行重组,用and连接动词短语再现原文意义,实现“交际维”的转换。第二句中,译者将原文剩余部分合译为一个句子,并用and把两个谓语动词 “unite” 和 “lead” 并列起来,再用 “lead sb to sth” 结构引出后面内容,最后“奋力夺取……”该部分内容以一个不定式作目的状语和全句连接起来。句子结构层层相扣,体现了英语语言的“形合”。 避免简单的并列,使得句子叠加成分过多,冗长啰嗦,更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从而在句子层面达到生态对等。

例6: 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5]。

With a view to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and the dream of building a powerful military, we have developed a strategy for the military under new circumstances, and have made every effort to modernize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armed forces[5].

原文是一个无主句,无主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常用语法现象,是非主谓句的一种,而无主句即使没有上下文或特定的语境,一般来说其要表达的意思也是完整而明确的。再从结构看,原文又是并列结构,其句法功能和逻辑结构都呈隐含式。译文中,译者结合原文的隐含逻辑关系和译文表达习惯,将“着眼于……”译为介词短语 “With a view to realizing...”,在译文中做目的状语,根据原文语境增加了主语 “we”,再用并列连词“and” 将 “have developed a strategy...”(制定新形势下……)和“have made every effort...”(全力推进)并列起来。由此在“语言维”和“交际维”层面达到生态对等。

例7: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5]。

Our country will thrive only if our culture thrives, and our nation will be strong only if our culture is strong[5].

原文对偶句,形式工整、语言凝练,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译者如果照搬原文结构,将表意不明,不符合英文语法结构。由此,译者发掘出该句的内在逻辑关系,选择“if” 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和主句搭配的方式分别翻译两部分,再用“and”并列连词将两句并列起来。在“语言维”和“交际维”层面达到生态对等效果。

(三)动态与静态的生态对等

汉语重动态,从语言层面上看,汉语多用动词,如大量使用“兼动式或连动式”;而英语重静态,表现为较多使用名词、动名词、介词、副词等[4]49。因此,在英译时,译者应发挥其主体性,考虑到翻译的客观和多元的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的 “选择/适应”,创作出“整合选择适应度”最高的译文。

例8: 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5]

We have strengthened military training and war preparedness, and undertaken major missions related to the protection of maritime rights, countering terrorism, maintaining stability, disaster rescue and relief, international peacekeeping, escort services in the Gulf of Aden, and humanitarian assistance...[5]

原文中使用了“加强”“练”“备”“遂行”“维权”等12个动词。而译文中只有动词 “strengthen”和 “undertake”,原文的其他动词,译者选择了动名词和同源名词如 “training”“preparedness”“protection”“countering”“maintaining”等以及一些抽象名词如 “rescue”“relief”等。

例9: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5]。

China adheres to the fundamental national policy of opening up and pursues development with its doors open wide...In doing so, we hope to achieve policy, infrastructure, trade, financial, and people-to-people connectivity and thus build a new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create new drivers of shared development[5].

原文中使用连动式“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及“沟通”“联通”“畅通”“融通”“相通”这几个意思相近的动词。而译者选择通过介词短语 “with its doors open wide” 和动宾结构 “pursues development” 的配合来翻译连动式。另外,译者发挥其主体性,用 “connectivity”融会贯通,将几个近义词合译,不失为一种巧妙地处理手段。

(四)主体与客体的生态对等

汉语思维认为只有人才能做出有意识的动作,语言中一般对思维的主体和客体不加区分,表现为汉语常以有生命的名词做主语,句子的语态呈隐含式。而英语思维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对主体和客体有着严格的区分,表现为英文多用无生命名词做主语,主动和被动两个范畴泾渭分明[4]48。因此,在翻译中,译者应适应这种语言特征,动态选择相应的语态。

例10: 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5]。

Solid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building 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 projects to ensure basic needs are met.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s have been improved; law and order has been maintained; and national security has been fully enhanced[5].

原文字面上没有表示被动的字眼,可是仔细斟酌就会发现“保障性住房”等是没有生命的名词,不能发出“推进”等动作。因此,在译文中,译者适应英文的表达习惯,选择无生命名词 “solid progress” 等做句子主语,用五个被动语态做句子谓语部分。在“交际维”层面进行动态转换,达到了主体与客体的生态对等。

例11: 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5]

No place has been out of bounds, no ground left unturned, and no tolerance shown in the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5]

原文汉语句子没有主语,语态隐含,用三个并列的近义词短语“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加重语气,突出了反腐败的决心。原则上,此句有两种译法,其一,根据语境增加句子的主语,译为主动语态;其二,用被动语态。译文中,考虑到原文表达语气的坚定和客观,作者选择了被动语态作为译文的主干部分,辅以独立主格结构,主客体灵活转换以适应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以客观语气凸显原文所要表达的反腐决心。在“语言维”和“交际维”层面进行转换,达到主客体的生态对等。

三、结语

生态翻译学对翻译的本质、过程、原则和方法以及译者地位等做出新的描述和解释。十九大报告等外宣翻译不仅涉及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也涉及了中国的发展现状、基本政策和方针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发挥其主体作用,坚持生态翻译学中的适应与选择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使外宣翻译达到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短语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I Like Thinking
《健民短语》一则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