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静怡
其实电视节目先天就带着公益属性,对大众有益、宣传主流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节目都能称之为公益节目。所以电视公益节目关注的内容不应仅限于扶贫济困、帮扶弱者、悲天悯人的题材,而且要涉猎更加广泛的主题,寓教于乐,更充分地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电视公益节目首先的定位是一档电视节目,因此必须先要做到节目具备可看性,满足电视受众审美+寓教于乐的观看需求。一档好的电视公益节目也一定是高收视的好节目。
我曾经做过三档不同类型的公益节目:电视圆梦节目《益呼百应》(2011年)、公益励志演说节目《阳光梦想派》(2013-2014年)、电视真人相亲交友节目《缘来就是你》(2015年)。前两档节目几乎是纯公益题材节目,在公益领域和相关专业范围内,确实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作为电视节目来说,收视率一直平平,缺乏可看性。而相亲节目《缘来就是你》则不同,从开播开始就引起了受众的关注,且“周播”阶段节目收视率在频道黄金时段还相当不错。分析一下原因,相亲节目关注的题材正好契合了深圳这座城市的社会现象,即大龄单身男女普遍找对象难的问题。所以它的推出,迎合了社会热点,也满足了大部分人的心理需求,再加上相亲节目自带人物看点和故事性,必然会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
随着央视《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和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人间世》等节目的走红,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种新型电视公益节目的涌现。以央视《国家宝藏》为例,这是一档真正有国家电视台使命担当的公益节目。节目选题为国宝文物的推介,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开创了“纪录式综艺语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让“文物活起来”。节目也选用了时下最火的影视明星为国宝代言,让明星履行了作为社会公众人物的公益使命,使得节目既有内容上的文化看点,又从形式表达上迎合了大众的收视习惯,因此必然引起广泛的关注。
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关注到的是中国人最关注的“房子”,将上海具有代表性的“老破旧”住宅房屋,通过设计师的改造,还给当事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全新的家。这个节目关注到了最接地气的选材,与每一个观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相对其他卫视的同类型节目,《梦想改造家》的成功在于,它的重点不是在于秀设计师的创意、呈现房屋改造的玄妙,而是将大篇幅用于讲述当事人背后的故事。也正是这些“小人物”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电视机前的观众,引起了受众的共鸣,从而使得这个“家”的改造更有情感,更有公益意义。
而像《人间世》这样的节目,选题直面社会最敏感的话题——医患关系。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将生与死毫不修饰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看到人世间最真实的生死离别,看到在医护人员挽救生命过程中的人情冷暖,触摸生命带来的温暖和感动。而这样的节目,正是履行了公益节目的使命——缓和社会矛盾,传递社会正能量,唤醒受众对家人和生命的珍爱。
因此,电视工作者在做公益节目选题时,应以此为表率,探索更广泛的选题空间,关注社会热点现象,关注小人物的生活现状。而在内容呈现上,应尽可能还原人物的真实感,讲好故事。
电视公益节目的根本是公益,借公益之名行娱乐之实,最终不利于电视公益事业的发展,不利于发挥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现在也存在着一些“华而不实”的公益节目,以娱乐明星为卖点,以公益奖金为噱头,为提升节目收视率而“不择手段”,节目“娱乐化”超过了公益节目的范畴,可能会给公益节目和制作机构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电视台及广电职能部门应加大对电视公益节目的推动和监管。除了少量的做得好看的公益节目,大部分的电视公益节目仍缺乏创新意识,甚至在内容上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需引起电视人的重视。此外,一些节目热衷于复制模仿,美其名曰借鉴,实质上也是变相的节目“商业化”。电视公益节目与市场的结合产生复制,复制表象的浮华。节目数目剧增和质量良莠不齐,稀释了人们对该类节目兴盛时的兴趣浓度。一些克隆节目过分粗糙和劣质,也会导致观众对整个类型的节目产生反感,不利于电视公益事业的发展。
做好电视公益节目——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电视公益节目,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公益节目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公民的思想建设,关乎一个民族的信仰。因此,电视人在时下“利益至上”的诱惑下,更应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和冷静,明晰身上担负的责任,要时刻牢记身为电视人肩负的传播主流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