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洁莹 王义涵
目前在网络上几乎找不到关于古桥的纪录片,只能找到介绍古桥的文字和照片资料,仅有的几部片子因年代久远而图像清晰度低、音频信号不稳定,不具有良好的观赏性,不能引发观众的观看兴趣,更不会让观众产生共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利用更好的设备和创新的方法进行拍摄,创作出富有艺术气息的、充满内涵的纪录片,用巧妙的镜头语言表达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传达其中的人文理念和文化价值。创作古桥纪录片的每一步骤都至关重要,这里以南京现存的几座著名古桥为例进行拍摄技巧分析。
在拍摄古桥纪录片之前,要提前查找资料了解古桥的历史沿革、相关文化、名称由来等基本信息。一座古桥历经历史的洗礼和岁月的沉淀而留存至今,一定会流下传说,或者一定会有与其相关的著名人物,它一定是一座“有故事的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它的故事。编写稿本一定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找到能引发受众共鸣的切入点,以此奠定古桥纪录片的基调。
如坐落于南京夫子庙景区的文德桥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传说文德桥由于正值日晷子午线上,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午夜,在该桥两侧的秦淮河上,可见水中倒映出左右各半边月亮,此即“文德桥上半边月”的出处。这一奇妙的自然奇观曾吸引众多词人墨客前住观赏。但又因为文德桥年久失修,历史上有多次桥栏倾坍,对百姓造成很大影响。“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这句民谚就出自于此。在1907年端午前,幼年的“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原约好与小伙伴去文德桥观赏赛龙舟表演,但恰巧生病卧床,未能与小伙伴一同前往,结果桥梁坍塌,不少人被淹死,其中还有他的朋友。茅以升从此便暗下决心刻苦攻读桥梁建筑技术,后来在他的主持下诞生了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一座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特大桥——钱塘江大桥。从一个吸睛的传说联系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桥梁巨匠,切入点鲜明有趣,故事线清晰,能带给观众一个思考点:无声的古桥携带着丰富的物质文化信息,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宝藏的金钥匙,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在搜集古桥基本资料以后,根据资料写出古桥拍摄的大纲。资料记载具有时效性,许多书籍或者网上资料记载的是当时的古桥,但因为各种自然或者非自然因素,如时代的更新、政府出台的新政策、人为的破坏、雨水的灾害等,在新时代进程的推动发展中实际的古桥与资料记载的古桥会有所出入,所以资料只能用来参考。而想要拍好一座古桥,应实地考察后结合实际情况修改稿本,在拍摄中完善稿本,强调纪录片的真实性,结合历史传说并融入时代赋予它的新意义。
纪录片中的解说词也十分讲究。在古桥纪录片中,解说词需要与摄影画面同步,在展示古桥风采的同时进行声画同步的讲解,解说词不像书籍长篇大论,必须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最准确的情绪。不能出现生僻的字词或者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每段文字都要有它存在的意义,每个字都要经过反复推敲后确定,要以严谨的态度去展示一座桥梁的姿态,展现它的风采。
桥的样式和名字千奇万变,要想让观众在千千万万座桥记住其中一座,就要抓住桥的特点,加以强调修饰,通过描绘此座桥特有的小细节,带给观众多个记忆点。
特写是用来刻画被摄主体的细节部分,以细节部分来表现出被摄主体的特色。在古桥拍摄中,柱头、桥栏、石拱都是需要特写的部分。
1.柱头
许多江南古桥上的望柱柱头雕花都是覆莲形,以覆莲做装饰不但可以使桥更为美观,同时也起到了辟邪化煞的作用。
2.桥栏
桥栏是指设置于桥梁上的护栏,是为了防止车辆失控、行人拥挤等情况中车辆或行人越出桥外,具有保护车辆和行人以及美化桥梁建筑的功能。古桥桥栏与现代桥栏结构有所不同,现代桥栏在实用性的同时更注重科技感,而古代桥栏更加古香古色。
3.石拱
中国古代桥梁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其结构的承载状况和杆件的受力性质,桥梁共分为三大类型——索桥、梁桥、拱桥。中国拱桥建筑历史悠久,古代著名桥梁多为拱桥,此类桥梁的上部结构,承受荷载的主体构件是“拱”,由于“拱”这种结构定为一种类型,因而称其为拱桥。①
如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的七桥瓮,是中国唯一一个用“瓮”而不是“桥”命名的古桥,因有七个桥孔,故称“七桥瓮”。它是一座不等跨半圆石拱桥,中间的石拱最大,其他六个石拱对称、均衡地由大到小分布在左右两侧。可以使用拉镜头展示石拱,开始画面拍摄中间最大的石拱,再原地缓慢向后拉镜头,定格在古桥的全景。
一座桥不可能是完全独立出来的,桥因势而生,桥梁不可能与周围环境分开。想要展示一座桥梁的风采,除了要表现它的形态结构,还要展示古桥的周围环境。
文德桥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景区内。夫子庙作为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天游人如织,文德桥旁的南京特色小吃店不仅品种丰富,店面也采用古典建筑风格。文德桥在一年一度的“秦淮灯会”中更是会亮起彩灯,欢乐喜庆的氛围浓厚。在纪录片中展示周围商店的同时还可以加入热闹的人流、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景象、各具特色的彩灯等。这样可以让环境烘托气氛,抓住细节,深入人心。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古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政策的改变、人为的破坏或推动,如今的古代桥栏应是在古人建筑的基础上增添了现代特色。有些古桥摇摇欲坠,有些古桥翻新迁徙,有些古桥废弃不用,而有些古桥还作为交通要道。
可以搜索旧时古桥的照片并拍摄同一角度的古桥进行对比,更直观地告诉观众古桥的变化,给人时光飞速流逝、物是人非之感,呼吁人们保护古桥,保护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物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不同。景别一般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根据实际需求可以用不同的景别表现被摄物体不同的部分。
1.远景
远景指被摄物体所占画面比例约为一比二的高度关系,远景可以表现被摄物体周围环境。拍摄古桥时,远景可以用来交代古桥周围环境。
不同古桥的周边环境各有不同,如文德桥边是繁华的美食商业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玄津桥旁有古香古色的亭子和运动设施,有许多老年人来此休闲散步;七桥瓮的两端种满了参天大树,绿意盎然。
2.全景
全景镜头中,被摄物体大约占画面高度的四分之三。拍摄物体在镜头中占中心位置,较之远景更为具体、清晰。
在古桥的拍摄过程中,全景图为完整的古桥。全景画面主要用来展示古桥全貌,古桥在镜头中占中心位置,描绘了古桥的轮廓,表现了古桥的完整形象,突显出了古桥的魅力。观众想要记住一座古桥首先是记住古桥的整体形象,所以全景拍摄在纪录片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要根据实际调整画面比例,用全景画面让观众对桥的外观有基本的印象,以产生了解下去的兴趣,再深度挖掘其他信息。
3.近景
近景可以用来表现被摄物体的部分形象,不限于远景和全景的模糊不清,近景可以使观众对古桥的构造产生具象,以此对古桥产生深层直观的了解。
近景也可以用来拍摄特写,添加细节描写能使观众对古桥的印象加深,从细枝末节中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奇巧构思和勤劳能干。建筑就是“石头的艺术”,在一砖一瓦中堆砌出来的桥梁中深藏着古代珍贵的精神宝藏,近景画面能帮助我们贴近那个时代,深入体会其中的艺术内涵。
光影是视听语言的重要构成,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不同天气中所展现出来的古桥风貌也不尽相同。要想拍摄好一座古桥,就要以这座古桥的历史沿革、时代背景为基石,挑选最合适此座古桥的时间进行拍摄。
1.表现古桥的雄伟壮阔——阳光明媚的春日。春光灿烂,柳叶婆娑,白云飘飘,阳光洒在古桥上。晴朗的画面仿佛将人带回了几百年前的古代。雄伟的古桥承载着太多故事,游子在此送别,诗人在此吟诵,过路人急急忙忙走过。在阳光明媚的春日进行拍摄可以保证光线的充足,能把古桥的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出来,不会出现亮度低、对比度不够等问题。
2.表现古桥的风雨沧桑——阴云密布的秋日。如果古桥的色彩是悲凉的,那么一定要选一个阴天进行拍摄。桥两旁的树下堆满了落叶,路上的行人穿着棉袄,天上阴云密布,可以将观众带到一个凝重严肃的氛围中,使人如身临其境。虽然光线不足会让画面亮度低,但是可以通过后期调色来修正。
3.表现古桥的热闹非凡——璀璨夺目的灯会。坐落于繁华市区的古桥在晚上会亮起彩灯。晚上的古桥在彩灯的映照下多了几分现代气息,古香古色的古桥融合现代化的街灯,展现出新时代赋予古桥的崭新意义。
每个时间与季节都各有特色,在纪录片中串联各个季节、各个时间的古桥画面,可以丰富纪录片的内容,以多种风格表现古桥,展示古桥的不同风韵。
延时摄影是一种将时间压缩的拍摄技术。拍摄一组同一场景间隔时间相同的照片,后期通过照片串联把几小时的过程压缩到十几秒的时间内并以视频的形式播放。景物发生缓慢变化的过程被压缩成简短的视频,可以看到在短短几秒内景物快速发生变化,呈现出人眼无法观察到的奇异景象。
拍摄古桥的延时摄影时,可以选取桥正面或正侧面的远景,将桥周围的环境也拍摄进去,时间大概是3—4小时,从阳光明媚的下午拍到夜晚璀璨华丽的彩灯亮起,太阳的下落、云朵的飘动、行人的变换、天空中飞机划过的轨迹,都使延时摄影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注释:
①孔庆普.中国古桥的科学分类[A].2009年中国古桥研讨会暨海峡两岸古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