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脉络与传承论析

2018-04-02 23:46黄金魁
惠州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初心利益中国共产党

黄金魁

(惠州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自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九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来,“初心”成了热搜词。2017年10月,党的十九报告则直接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大会主题关键词。在党的十九报告中,习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着重指出,“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习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1]。

“初心”一词,来源于佛教经典《华严经》,其中有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总书记借用佛教的“初心”,意指中国共产党人组党建党“为什么出发”的“目标”指向,以及不懈奋斗的“历程”指向,即“走过的路”与“走过的过去”。习总书记说:“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7-8”。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初心”一词反复出现,其英译更能体现其含义。“初心”的英译,大体上有以下四种:

译法一:remain true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坚持最初的梦想);

译法二:never forget why you started(永不忘记为什么出发);

译法三:has never forgotten its founding mission(从没忘记建立的使命);

译法四:remain true to the founding mission of the Party(坚持建党的使命)。[3]

这些英译,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建党的最初梦想,亦即“为什么出发”;其二是建党要完成的使命。由英译可见,党的使命与最初的梦想是一致的,集中表述为“初心”。基于以上理解,本文试图厘清“初心”话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九十多年历程中的脉络与传承,以深化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解。

一、从“消除阶级区分”到“为人民服务”

早在建党之前,一群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就通过演说、著文及实际行动,初步展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它的指向非常明确,即为着劳工或曰平民阶级的翻身和解放。

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关注底层劳工问题时,提出建立平民政治的主张,以期实现劳工解放。在庆祝“一战”胜利集会的演讲中,李大钊认为“一战”是“资本主义失败,劳工主义战胜”,是“庶民的胜利”,他认为今后的世界,必将“变成劳工的世界”[4]254-256。不久,他又撰文在《每周评论》发表,批驳所谓“平民政治独裁”的说法。借此,李大钊提出,平民政治的真精神,“就是要泯除一切阶级”[4]277。李大钊所指,正是平民阶级应该推翻君主、贵族、资本家等的独裁统治,建立平民政治,并使君主、贵族、资本家都化为平民。

党的另一创始人陈独秀,提出“人民自治”的主张。1919年11月,他撰文指出,我们所主张的政治民治主义就是,“打破治者与被治者的阶级,人民自身同时是治者又是被治者”,“积极地实行自动的人民自治”[5]375-376。所谓“打破治者与被治者的阶级”,即是消灭阶级或者说消除阶级差别之意。次年五一节,陈独秀在给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说中,高度赞扬劳工阶层。他说,“世界上是些什么人最有用最贵重呢?……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他还进一步指出,劳动者的觉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第一步,即只要求改良待遇,而是应该要发展到第二步,即“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居于治人的地位”[5]449,即劳动者要翻身成为统治阶级。

而后,陈独秀、李大钊积极投身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他们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平民政治的主张,在党的一大纲领中得到了体现。一大纲领英文版如此写道:“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6]5,“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6]3。虽然,此时提出“阶级区分消除”的主张过于超前,但为劳动阶级谋翻身求解放的理念,却得以初步昭示。而后,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一直秉承为中国人民寻求解放谋求幸福的“初心”,并用不同的话语向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宣示。

在革命年代,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最集中的表述,当数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服务”。

据考证,毛泽东首次提“为人民服务”,是在1939年2月给时任中宣部部长张闻天的信中。毛泽东说,关于孔子的道德论,应给以唯物论的观察,加以更多的批判。他以“知仁勇”为例指出,“孔子的知(理论)既是不根于客观事实的,是独断的,观念论的,则其见之仁勇(实践),也必是仁于统治者一阶级而不仁于大众的;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7]”。毛泽东通过对孔子道德论的批判,提出共产党人追求的“仁勇”,应该是“仁于大众”,而又“勇于为人民服务的”。

大家熟知的“为人民服务”,则是毛泽东在悼念张思德的演讲中提出的。1944年9月5日,年轻的战士张思德烧炭时牺牲。在8日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为其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作演讲[8]。演讲中,毛泽东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9]1004。这个演讲,后来编入《毛泽东选集》时,直接以“为人民服务”作标题。随后,毛泽东不断强调“为人民服务”。9月18日,毛泽东说:“因为我们的军队是真正人民的军队,我们的每一个指战员以至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10]210”。 12月15日,毛泽东又说:“我们一切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10]243”。

至1945年4月党的七大,毛泽东将“为人民服务”提升为我们党和军队的“宗旨”,并且是“唯一的宗旨”。他说:“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9]1039”。“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紧密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9]1094-1095”。七大党章修改案把“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写入总纲,并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党员的义务予以规定。而后,“为人民服务”成为正常年代党章的必备词,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一次又一次得到坚持和强调。

二、从“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续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结合党在新时期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邓小平给“初心”以更为具体化和形象化的表达,概括起来便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

1979年初访美期间,在回应美国广播电视界关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能否持续的问题时,邓小平便是以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态度为评判标准的。他说:“正确政策的持续不是由个人因素可以保证的,关键在于这些政策是否正确,人民是否赞成,对人民是否有好处。如果这些政策是正确的,对人民有好处,又得到人民的支持,政策的持续就有了根本保证[11]”。5月,邓小平与瑞士客人会谈时,再次表达了这一观点。他说,如果政策对,符合国家利益,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民就欢迎,谁也改变不了[12]495。

论及改革,邓小平同样注重从人民利益的视角出发。1980年7月,邓小平说,经济建设的目标,“一定要反映人民生活在哪些方面受益”,“必须把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生活得到的改善反映出来”,“人民生活要有相当增长,人民才满意”[12]657。8月18日,邓小平在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人民利益的重要性。他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我们党只有紧密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完成各项任务[13]。1985年9月,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邓小平说:“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取得成功[14]”。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把包括“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内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各项改革政策的标准。“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对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表述,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直观呈现。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在不同场合重申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在继承邓小平以人民利益与人民态度为标准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进行了新的阐释,把人民视为“最高裁决者”[15],并最终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定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提升到党的指导思想层面。

1989年6月24日,作为新当选的党的总书记,江泽民明确提及人民利益。他说,“我们的各项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都需要继续完善和发展,以保证党和国家的政策和工作能够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16]”。9月29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又一次突出强调人民利益。他指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17]66”,“我们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7]77”。在1998年12月召开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大会上,他再次重申,“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是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18]”。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位列其中。他说:“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19]2”。而后,“三个代表”得到逐步完善并且体系化。在建党8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系统阐述。关于“人民利益”,江泽民说:“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19]279”,“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19]280”。在党的十六大上,包括“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内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被写入党章,“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在党的指导思想层面得到彰显。

十六大后,胡锦涛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方针,继续践行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2002年12月,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期间,希望各级领导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他说,“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带领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20]8-9”。他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高级干部率先垂范,“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广大人民谋利益[20]11”。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又一次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要求各级干部在做群众工作的时候,“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认为,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21]。这些论述,既是对广大干部的要求,更是我们党为践行党的宗旨、宣示党的“初心”,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胡锦涛还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指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他说,“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22]”。胡锦涛将“以人为本”视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对“以人为本”如此论述:“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3]。会上,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被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被写入党章。至党的十八大,科学发展观被列入党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成为我们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成为实现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根本手段。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立场”,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立场”,明确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就任伊始,习近平就明确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说,“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他承诺,“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24]4-5。他还用通俗话语解说党的宗旨。他说,“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央的考虑,是要为人民做事[25]”。习近平用“为人民做事”这一简单朴实的话语解说党的宗旨,并指明践行“初心”的举措。类似的表达,还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等等。

“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是习近平阐释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习近平不断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说,紧抓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6]。他要求,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时,“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2]18”。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并将其置于仅次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位置,以突显其重要性。实际上,在报告中,基本方略的第八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及第九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落实人民中心思想、实现人民利益的具体举措,最终都是为了人民“安居乐业”,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关于“人民立场”,习近平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18”。他以古语“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来说明我们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性。他说,这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他还联系党的历史进行说明。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他认为,长征的胜利,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牢牢扎根在人民之中;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27]。2017年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将人民立场视为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他说,人民军队“只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赢得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就能构筑起众志成城的铜墙铁壁”,“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他说这是军民团结的力量,“人民军队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完全彻底为人民奋斗,哪里有敌人,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28]。因此,他反复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他要求全党,“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29]52。

“人民福祉”,也是习近平用来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话语。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便要求全党,紧紧抓住十八大的部署,“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24]14。他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视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视为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的一面镜子。他认为,“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24]96”。这一理念,在中共中央给“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建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六条必须遵循的原则中,第一条便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建议”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0]”。而且,“建议”还有专节详述“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的具体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习近平不但指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还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确立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方,而且明确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有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也就是说,人民的幸福,不仅仅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其他诸多方面。会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列入党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与内涵之一,实现“人民利益”“人民福祉”“人民幸福”的“初心”,在新时代新思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四、结语

在九十多年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化作具体纲领,化为具体行动,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而今正处在走向“强起来”的征途中。回顾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脉络与传承,我们能够从中得到诸多启示:

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自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人便将人民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党的章程一次又一次明确宣示: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党章还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更好实现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初心”,毛泽东甚至用“唯人民的利益是图”[31]来表达,邓小平则说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习近平说他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建党的目的,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一路走来获得人民支持的根本原因。

必须始终坚持“狠抓落实”。如果没有落实,一切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上,任何好的政策都不变成具体行动,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初心”便无法实现。恰如毛泽东所言:“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32]”。习近平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他说,“以人民为中心”,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他要求广大干部要着力践行,要将“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29]213-215”。“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守住“初心”,才能实现“初心”,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满足,我们党才能走得更远,走出更辉煌的未来。

猜你喜欢
初心利益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永远的初心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论“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