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古诗五趣导学法的实践探索

2018-04-02 22:51翁诗泓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字音生字古诗

翁诗泓

(福州市台江第五中心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4)

古诗的语言质朴清丽,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易于诵读,能够萌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低年级的学生也存在对语言文字理解能力低,对于古诗所表达的优美意境感悟不到的问题。如果像中高年级一样就文字教文字来组织教学,将非常枯燥乏味。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应该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适合他们的方法。

一、趣味导入,激发学习积极性

低年级教材中编入的古诗题目大体分两种,少数是以古诗的类型直接为题目,如《绝句》这类古诗题目与内容的联系不大,所以不必作为重点,只要简单解释题目的特点:绝句每首诗是四行,每行是五个字或者七个字。而多数是与古诗的内容息息相关的作为题目,称之为“题眼”,而这一类的题目就可以成为教学的切入点。例如《回乡偶书》一文,教师围绕诗题,咬文嚼字,解释“回乡”“书”和“偶”来知道是诗人回到家乡偶然写下的诗。教师生动地为学生讲述贺知章36岁离开家乡,一直到85岁才返回家乡。虽然他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他的头发已经白了。小朋友都不认识他,笑着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客人。这时候的贺知章,内心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于是他随笔写下了《回乡偶书》。从这个故事展开诗的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带着渴望的心情学习古诗。

二、趣味导读,调动整体感知主动性

诵读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今人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方法。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做到趣味导读、多样导读,在读中正音,在读中初学字词。在自学古诗的环节先把字音读准确,扫清读的障碍,在理解诗意的时候再把字义弄懂,最后在写字环节把字形掌握好。例如教学《静夜思》就可以这样导读:首先教师先范读引领,学生边听边给要学的生字做上记号。再次范读,让学生听清生字的字音。接着学生自由试读,读准生字的字音,不懂的地方可以举手问。自由读后指名朗读并随文出示生字,解决生字的字音教学,而后再次读诗巩固字音。还可以采用多形式诵读:师生接龙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等等。在多形式读之后,学生已经对诗的内容非常熟悉,多数学生已经能够熟读成诵,扫清了诵读障碍。

三、趣味解词,排除古诗理解障碍

古诗中的生字字义,很多与平常使用的不同。在初读感知的环节解决了字音的问题之后,在这一环节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扫清理解障碍。教师可以教给学生简单理解词语的方法: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

例如《回乡偶书》中的“客”字,教师先让学生用“客”字组词,学生组了“请客”“客人”“做客”。教师再让学生用组的词语说句子,然后让学生从古诗找出“客”字,想想这里的“客”是客人的意思吗?请学生仔细读诗,观察插图,寻找答案。学生联系上一句诗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理解出诗人在很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年老的时候才回来,所以不是客人。从下文“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读懂正因为“少小离家老大回”,所以小朋友们不认识他,把他当作客人。

(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意

例如《池上》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孩子瞒着大人偷采白莲的情景。小娃看到荷塘之中挤挤挨挨的荷花,闻到莲蓬散发出的清香,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到自己如果是这个孩子,也会情不自禁地去采莲蓬、吃莲子。教师又引导学生体会,这个瞒着荷塘主人偷采莲蓬的小娃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学生觉得高兴而又紧张,就像是做了恶作剧一样。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偷偷恶作剧的经历,感受小娃此时的心情,学生从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鸣。

四、趣味品读,感受古诗意境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对古诗的理解只要做到整体感受,略知一二。低年级的古诗应当更多地从情境当中去理解。因此,创设情境就显得格外重要。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是使用插图和想象激趣。

(一)以插图贯穿全诗

古诗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一体”。由于低年级学生字词识别的困难,阅读技巧缺乏,插图可帮助儿童提取阅读需要的知识,整合阅读内容,提高阅读兴趣。第一学段的课文中,每首古诗都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图,这成为学生走近诗人所描绘诗境的金钥匙。做到由画入诗,以画解诗,由诗及画,在诗与画间流连。以执教《画》为例,教师先请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开始允许学生看到一处说一处,但是要求说完整的句子。然后再请他们按照一定顺序,如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把整幅图描述一下。接着再让学生找找诗中写了哪几种景物?学生找到“山、水、花、鸟”这四种景物。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见过这几种景物吗?谁能说说自己见到的是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花?什么样的鸟?请学生从颜色、形状、状态等方面进行表达。接着比较诗中的这四种景物跟生活中见到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学生从古诗的“有色、无声、还在、不惊”这几个词中找到不同之处。最后引导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以想象激活全诗

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诗歌所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品读者,品读者只有自己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描述的内容。而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佳途径就是充分调动其想象力,将自己设想成诗人,入情入境,进而掌握诗词的精髓。例如,《草》是一首咏物诗,形象地表现了野草极强的生命力,情景交融。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是中心思想所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结合图片让学生说说小草生长的环境,然后想象小草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能够列举出小草被踩踏、被石压、被雨打风吹、被野火焚烧等。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小草面对熊熊燃烧的火焰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春风看到重生的小草又会说些什么?结合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的指导,情感逐步深化,在一系列的想象与诵读中,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达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

(三)以情境促理解

古诗词以意境为最上,是诗词的灵魂。王国维认为“言有尽而意无穷”。鉴赏诗词就是品味诗词意境,引导学生品味诗词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例如《小儿垂钓》中,“路人借问遥招手”中的“招”字。在平时的语言习惯当中,“招手”是上下摆手的意思,示意他人过来或者打招呼。可是在这首古诗当中却是左右摆手,示意不要靠近。教师创设了这个情景:由教师扮演问路的人,让学生扮演正在垂钓的小儿。学生在互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到垂钓的小儿一心想要钓到鱼,害怕吓跑了鱼,所以对路人的询问是不做回答的。而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体会到了小儿的天真、顽皮和机警。

五、趣味诵读,积累语言

在对全诗有了了解之后,诵读积累就是最主要的任务。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能够让学生再次得到语言的熏陶。教师以绘声绘色地领读,指导学生关注诗的停顿、节奏和韵律,读出感情。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音律美和节奏美,从而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多种朗读形式,如轻声读、个别读、小组读、分男女读、全体大声诵读等,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感受读的乐趣,领悟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进而做到久读能背,完成对古诗的积累与运用。

参考文献:

[1]白芸香.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的高效教学[J].科技世界,2015(15).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3]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卢梦璐.古诗教学初探[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3(35).

猜你喜欢
字音生字古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品读古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音注(八)
生字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