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华
(寿宁县实验小学,福建 寿宁 355500)
在中高段的语文课堂中巧用比较策略,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还能促进更高层级阅读能力的形成,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下面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为例,谈中年级“比较”策略的运用。
文章的标题常常是情节展开的线索,也是全文的文眼,提示了文章的中心。《普罗米修斯盗火》是神话故事,学生耳熟能详。根据课前的了解,学生看过不同版本的故事,大部分用《普罗米修斯》或者《普罗米修斯盗火》为题。为什么同样的故事会用不同的题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第一次比较,体会题目与文章内容的密切关系。
师:《普罗米修斯》和《普罗米修斯盗火》有区别吗?
生:第一个题目就是人物的名字,第二题目还有事件。
师:猜猜两篇文章作者的写作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生:用名字做题目,可能强调的是人物本身。
生:第二个题目多了“盗火”这两个字,也许强调了普罗米修斯所做的这件事情。
师: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这篇课文我们有一个学习的重点,那就是“盗火”。
抓住对比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测,高速有效地提炼文章的重点,那么“为什么盗火、怎么盗火、盗火的结局”这样一条文章的线索也能很快整理出来。由“比较”带动了推论、提炼等阅读能力的锻炼。
文章的标题也是作者情感的出发点,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作者情感的载体。以关键词进行第二次比较,就能做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建议的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要求。
师:“盗”什么意思?
生:“偷”。
师:题目能不能换成《普罗米修斯偷火》?
师:《普罗米修斯盗火》《普罗米修斯偷火》读一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用“偷”感觉是小偷小摸,干的是一件坏事,用“盗”感觉干的是大事,是好事。
师:这是一件大事,大到关系到所有人类的生活,大到关系到天神的命运。再读课题,读出你的感受。
“偷”和“盗”同样是不合法的举动,但是汉字有自己的情感属性,一个“盗”字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侠盗”“大盗”,一种磊落之感油然而生。这样一种对比,在学生心中打下了普罗米修斯盗火悲壮的情感基调。
人类长期生活在无边黑暗中,非常困苦,这一部分内容可以说是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背景。但是,什么是“无边的黑暗”?如何理解“非常困苦”?对于当今的学生来说,是很难感同身受的。这时可以将日常生活和课文词句进行对比。
师: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火,请举例子说明。
生:各种食物要用火煮熟。(多媒体设备展示各种食物)
生:晚上看不见要用火把。(多媒体设备展示点亮的洞穴)
生:寒冷要生火取暖。
师:可是,没有火,你吃的食物是这样的(出示各种生的食物);没有火,人类的洞穴是这样的(出示一片漆黑的画面)……
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与文章中所描写的场景进行对比时,无需教师多说,学生对仗义为人类谋取幸福的普罗米修斯产生了敬仰之情。同情弱小,这种美好的情感也会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种子。
此外,文章的重要章节,普罗米修斯受到的“烈日暴雨”“啄食肝脏”的惩罚,也可以对比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巨大痛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能从课文所描述的语言和事件中感受人物的命运和情感”的要求。每篇文章中的人物都各具特色,在同一件事情中对众多的角色进行对比,有助于把握人物的形象、心理和命运。在《普罗米修斯盗火》这个故事中有:普罗米修斯、主神宙斯、太阳神阿波罗、希腊大英雄赫拉克勒斯以及其他的众神。在教学中,笔者运用三次对比,以期有效实现目标。
第一次,普罗米修斯和众神的对比。
师:在希腊神话故事当中,有许许多多的神,难道人类生活得如此困苦,只有普罗米修斯知道而其他天神都不知道吗?
生:他们应该也知道。
师:众神为什么没有帮人类?(思考并讨论。)
生:众神是神,也许他们认为人类的生活和命运跟他们无关。
生:众神可能也愿意帮忙,但是,他们更害怕主神宙斯。
师:对比一下,普罗米修斯也是神,众神的想法和顾虑他不知道吗?(生答略)
师:此时普罗米修斯在你的心里是个什么样的神?(生答略)
师:当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来火种之后,宙斯直到“人间烟火袅袅”才知道,在这过程中众神都不知道吗?
生:众神应该也是知道的,只是他们也同情人类,却没有勇气违背宙斯,当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之后,他们也假装不知道。
通过这个对比能让学生明白普罗米修斯盗火会受到极大的压力,他极富同情心并非常勇敢,强化了人物的特征,更好地为人物定位。也明白众神和人类一样也害怕主神。实际上在课文当中并没有出现众神,但是学生对希腊神话的特点应该要有所了解,通过这个对比,学生能从感性上对这一特点有所领会。
第二次,主神和普罗米修斯的对比。课文中对主神的描述并不多,学生能很容易找到所有相关的语句,比如:“立刻追查、大发雷霆、狠狠惩罚、不解恨”等。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的关键语句,细致地阅读,对于把握宙斯的性格特点,进一步了解普罗米修斯具有重要作用。
师:盗来火种普罗米修斯是什么下场?
生:受到狠狠的惩罚,忍受巨大的痛苦。
师:但是他……
生: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师:盗来火种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火种被盗,对天神来说有损失吗?既然没有损失,宙斯和普罗米修斯对待人类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生:宙斯恨人类,也恨普罗米修斯。
师:此时,宙斯在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普罗米修斯呢?
对比,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丰厚了人物形象。
第三次,对比普罗米修斯和大英雄赫拉克勒斯。课文中将普罗米修斯盗火称为“英雄壮举”,将希腊人赫拉克勒斯称为“大英雄”。什么是英雄?普罗米修斯有勇有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英雄。赫拉克勒斯呢?众神在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的无数年当中,没有向他施以援手,迫于宙斯的权威,任凭他忍受巨大的痛苦,是赫拉克勒斯张弓射箭救下了他,他们具有同样的气质。英雄和英雄惺惺相惜,作者的情感倾向在对比中更加清晰。
总之,文本作为作者情感的体现,常常是各种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在教学教师中如能多角度挖掘,找到对比点,引导学生对比,养成对比习惯,对比策略能在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并培养更高阶阅读能力的道路上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郑海标.发挥“比较”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作用[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1(9).
[3]吕文灿.小学语文神话类文本阅读教学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