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军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 215000)
以问题引导为主的初中数学课堂形成方式,往往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的办法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有了进一步思考问题的可能性,并利用独立自主、交流协作等方式,最终走向问题的深度探索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问题和教学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教师需要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在不同教学环节优化问题的引入频率与深度.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属于以问题引导为主的初中数学课堂形成方式中的首要步骤.按照古人的说法:“疑乃思之源与学之端”,也就是说,思维形成疑问,教师与学生协力创设更为恰当的情境,通常情况下均能够对学生的兴趣点与好奇心产生激发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由此让学生以更为自觉的姿态投入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来.比如在讲解到以二元一次方程组处理实际问题的内容时,教师即可以为学生创设“鸡兔同笼”的相关问题情境:小华在市场上发现一位收购鸡与兔子的商贩,他把鸡和兔子置于一个笼子里面,小华问这名商贩,笼子里面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商贩说:从上面数共有35个头,在下面数同共有94只脚.同学们是否可以根据商贩的描述指出笼中的鸡与兔子各有多少只呢?利用此种情境创设手段,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得到宝贵的思维启迪机会,也可谓是强化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做法.
在自主探究中分析问题是处理问题的关键步骤,前述提出问题只是开始环节,在此环节基础之上,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时空环境,让其主动探索问题的处理方案,让其尝试独立攻坚克难、自主探究,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与学习经验,对问题实施深入探索.比如在接触到全等三角形判定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请大家拿出三支长度不同的笔,用它们摆出一个三角形即△ABC,用这三支笔代表此三角形的各边AB、BC与AC,如果确保其中的A点不动,而使边AB与边AC分别旋转,造成∠A的变化,那么大家在观察之后会发现此三角形之中的其余要素是否出现变化,又是什么样的变化呢?在独立思考之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看法表述出来.有些学生的观点是:在∠A出现了变化以后,原有的几支笔不能再组成三角形,如果想继续这样做,三边都应当做出调整.还有学生的观点是:在此三角形之中,如果∠A出现变化,那么边AB与边AC长度能够处在不变的状态,仅需要使对应边BC长度因∠A角度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即可,也就是在∠A角度减小时,把BC边调短,∠A角度增大时,把BC边调长. 此后,教师要再一次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如果再用另外的三支笔构建形成一个三角形即△A1B1C1,让AB与A1B1相等,AC与A1C1相等,∠A与∠A1相等,则是不是可以用替换∠A的办法让两个三角形全等呢?有学生提出在B1C1=BC时,B1C1所对的角∠A1与BC所对的∠A也相等,因此可以用B1C1=BC对∠A进行替换,经过相互叠放之后,发现两三角形重合,说明这样的做法可行.
协作交流环节处理问题,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学生在自主探究环节之中,能够对数学理论知识产生初步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协作交流,会让学生进一步升华思维认知.除此以外,这样的做法也有助于学生彼此间的观点交流,保证相互学习与相互评价效果的优化,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之情,提供再创造的机会.比如在学习至相似三角形性质有关内容时,教师给学生提出探究型问题:怎么样对操场之上旗杆的高度进行测量?接下来要求学生自主划分为几个协作探究小组,组内成员利用协作探究的形式处理上述问题,共同设计可行性较强的操作方案.最后教师则要求每个小组各派代表将处理结果汇报出来.一,将一面镜子平放在旗杆和观测者之间,借助镜子所具有的反射原理,构造出探索答案所需要的相似三角形,最终得到相关距离,继而求出旗杆高度.二,找一根长度适宜的标杆,借助视线调整的办法确定其位置,以此构造出相似三角形,再测出各距离的数值,最后计算出旗杆真实高度.三,借助卷尺得到人的高度,再用人影子长度和旗杆影子长度的比例关系,最后计算出旗杆高度.
无论哪种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才能说明知识真正从外化的理论内化为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所以在以问题引导为主的初中数学课堂形成方式探索中,教师应当基于情境构建、自主探索与协作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同处理生活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任务结合起来,以此强化数学应用能力.比如在接触到函数知识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投资与消费等平时生活中易于见到的问题,保证学生的应用能力有用武之地.如下述问题:某学校准备采购一批A型号的电子产品,它的市场价格是每件6000元,现在两家公司竞标,其中甲公司给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件以上,便可以自第11件起每件依原价的65%计价,而乙公司给出的优惠条件则是无论购买多少件,均按市场价值的70%计价,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品牌、售后服务等项内容均无差异,学校应该如何选择比较合适.该问题生活色彩浓郁,但处理的本质依然是函数知识,值得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如果能够提出更为合理的问题,并使各个问题在不同教学环节发挥出相应的优势,如在情境中的兴趣引导、在过程中的自主与协作能力促进等,则会使课堂教学效果有所保障,让学生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