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与游戏精神:蒙台梭利“儿童工作”思想的全面分析

2018-04-02 20:47孙文杰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蒙台梭教具儿童

孙文杰

(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山东泰安 271000)

蒙台梭利是欧洲“新教育”运动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继福禄贝尔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她的幼儿教育思想在近百年来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最初传入到我国是在20世纪初,当时在幼稚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中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思想潮流。直到今天,蒙台梭利的思想还在影响着我国的幼教事业:早教机构中运用蒙氏教学法,幼儿园开设蒙氏班、蒙氏园等。因此,很有必要对蒙台梭利的思想进行全面思考与深入研究。

在2016年最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第二十五条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已经达成共识,游戏的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方面对游戏进行着研究。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中,她认为儿童是在“工作”中实现心理发展的[1],“工作”是儿童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经验的方式,而明确提出不主张儿童游戏,但是在其著作中,“工作”与“游戏”的界定是比较模糊的,对儿童的同一种活动时常既称之为工作又称之为游戏。因此,笔者拟对蒙台梭利思想中的工作与游戏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一、蒙台梭利明确主张“儿童工作”而非“儿童游戏”的原因分析

(一)新教育运动的时代背景:蒙台梭利“儿童工作”思想形成的基石

蒙台梭利生活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这一时期由于欧美国家工业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新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促使整个社会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资产阶级已经意识到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希望通过教育的改革来解决一些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重建。另外,随着初等义务教育的推进和普及,人们对于教育质量的关注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教育改革家开始反对欧洲中世纪时期对于儿童天性的摧残,对传统的教育观进行批判,于是新教育运动以及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展起来。实验科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论基础,人们力图建立“科学的教育学”,主张一种与社会生活,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新教育。蒙台梭利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虽然欧洲新教育运动主张儿童的主体性活动,重视儿童的创造性活动,但是总体来说,当时的社会追求的是“工业化”、“科学”、“工作与生产”,蒙台梭利正是带着这些时代烙印,怀着对社会和教育改革的热忱投入到儿童教育的领域,所以她更加倾向和主张既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又体现严谨和秩序化的“儿童工作”[2]。

(二)自然科学的学习经历:蒙台梭利“儿童工作”思想形成的助推器

蒙台梭利于1870年出生在意大利安科那省的希亚拉瓦莱小镇,她的父亲是一名保守、严谨的军人,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蒙台梭利虽是家中唯一的独生女,但是父母对她没有宠溺,而是从小培养她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蒙台梭利在五岁时,由于父亲工作的调动而举家迁往罗马,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蒙台梭利从小便对数学十分感兴趣,数学成绩一直很优异,十三岁时她选择了多数女孩不感兴趣的数学,进入到工科学院就读。初中毕业后,父母都希望她能成为一名教师,但是蒙台梭利却不以为然,她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可以,唯独不选择教师。因此,蒙台梭利又进入到国立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开始学习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然而在二十岁从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她又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学医。女孩子学医在当时保守的欧洲社会里是十分荒谬的,她的这一决定遭到了父亲的反对,但是她却义无反顾进入到罗马大学学医,并成为当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3]。

在罗马大学读书期间,蒙台梭利曾在儿童医院做过实习医生,对于儿童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经验,后来她逐渐对智力有缺陷的儿童产生兴趣,试图设计针对他们的治疗方法。从罗马大学毕业后,蒙台梭利也积极投身于智力缺陷儿童的研究,并成为意大利全国智力缺陷儿童教育协会中的一员,后又担任该协会附设示范学校的校长,在此期间,她不断观察和研究特殊儿童,发现对于智力缺陷的儿童最好的治疗方式不是医学,而是教育。

由其教育和工作经历可知,蒙台梭利本来的专业不是教育,而是医学,并且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智力有缺陷儿童的治疗,因此,她必然会用一种医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全新视角来研究儿童的发展问题,从而形成她独特的教育思想。

(三)“儿童之家”的创办:蒙台梭利“儿童工作”思想形成的核心力量

蒙台梭利一开始致力于智力缺陷儿童的治疗与教育,后来转向正常儿童的教育,并于1907年成立了“儿童之家”,而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的研究与观察最终成为了她儿童工作思想形成的根本原因。

“儿童之家”设立在贫民区内,招收3-6岁的儿童,这些孩子的家庭都很困难,父母基本没有工作,脾气比较粗暴,生活习惯较差,有的甚至有不良的嗜好,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也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智力以及身体发育水平较同龄孩子差。因此在“儿童之家”,蒙台梭利为孩子们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设计有秩序的教具,尽可能的促进儿童的发展。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中观察到孩子会聚精会神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全神贯注地去摆弄,儿童本身的好动、不安等都会消失,而这些是一般的游戏以及儿童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所不能达到的。比如,蒙台梭利观察到一个大约3岁的小女孩全神贯注地摆弄一套教具,这是一个容器,容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孔,女孩把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往里放,再拿出来,这样反反复复42次[4]。因此,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这样专注的操作教具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好地发展,这是其“儿童工作”思想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蒙台梭利“儿童工作”思想中游戏精神分析

(一)“儿童工作”价值的游戏性分析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工作对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训练儿童的感知觉,加强他们的注意力,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比如儿童坚强的意志以及良好的纪律性,还可以纠正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缺陷,特别是在婴儿时期造成的人格偏差以及缺陷。在丁海东所著的《学前游戏论》中,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身体发展、智力发展、社会性发展以及情绪情感的发展[5]。笔者主要从这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儿童工作价值与游戏价值之间的联系。

首先,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儿童在游戏中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活动,这样不仅能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还会使内脏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得到发育。儿童在户外活动中的跑、跳、攀爬等以及在区域活动中穿珠、搭积木、拼图等都会促进儿童大肌肉以及小肌肉动作的发展。在游戏中的身体活动和锻炼还使幼儿心情愉悦,带来愉快和满足,从而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儿童工作也会使儿童的肌肉与动作得到发展,比如儿童对于教具的操作,但是主要是对于小肌肉群的锻炼,因此,蒙台梭利提出在“儿童之家”中还要开设体育活动以及游戏,以锻炼儿童的大肌肉[6]。

其次,游戏可以增加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促进儿童语言、想象力、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在“儿童之家”中,蒙台梭利强调教学用语的简单、明了,让儿童通过观察来获得关于物体的具体概念,对于教具的操作也可以很好的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但是,蒙台梭利不主张儿童进行想象性的游戏,认为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再次,在游戏中,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沟通与协作发展社会性。在儿童工作中,蒙台梭利主张进行个别教育,引导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具的操作上,培养儿童的意志力以及良好的纪律,这也是儿童社会性的重要表现。另外,蒙台梭利认为学校就是一个集体,在学校中可以培养儿童的集体观念和团结意识,从而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最后,游戏可以为幼儿带来成就感、美感、愉悦感等。在工作中,儿童通过不断的学习、操作,获得技能,这可以给儿童带来成就感,并且蒙台梭利结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具以及环境,给儿童以精神的熏陶,使儿童心情愉悦,这些都可以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可以看出,蒙台梭利主张的的儿童工作的价值与游戏的价值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但是它们的最终结果都是指向儿童发展。

(二)“儿童工作”内容的游戏精神分析

在幼儿园中,游戏不是单纯只具有娱乐性质的活动,还必须融入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教师予以适当指导的,既具有自由自主性,又具有教育性质的活动。蒙台梭利的儿童工作也具有幼儿园游戏的双重性质,这种双重性质在儿童工作的内容中有明显的体现。在这里,笔者主要从儿童工作的具体训练内容,使用的教具以及周围环境的创设来分析儿童工作内容中的游戏精神。

首先,蒙台梭利的儿童工作内容具有游戏自由自主的特性。蒙台梭利主张儿童的工作是自主自愿的,在工作中要体现儿童的自主性,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教具,反对教师过多的干涉。教具是具有鲜明色彩的,多种多样的,能够引起幼儿注意力和兴趣的,具有了游戏中玩具的特点。在环境的布置上,蒙台梭利为儿童提供的环境是愉快、生机勃勃的,儿童在其中能够自主自由的发展。

其次,儿童工作与儿童游戏的教育性内容是相通的。儿童工作的第一要旨是教育,通过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以及教具的一系列操作来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具体来说,蒙台梭利的教育目的是使儿童成为一个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的人,“儿童都有一个明确可见的最终目的,每个成人都是儿童创造性的产物”[6]。儿童工作的具体训练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感官的训练、日常生活的练习、数学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化方面的学习,这些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工作中,儿童会操作一系列的教具,这些教具的操作是按照一定步骤进行的,有利于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教育性质。另外,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智”,因此要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环境的影响对儿童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7]。因此,无论是具体的工作训练内容、教具的选择,还是环境的布置都体现了蒙台梭利儿童工作的教育性质。

(三)“儿童工作”过程的游戏精神分析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工作的本能。同样,游戏也是儿童出自内在动机的自发活动,两者都是无功利的,都非常注重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的体验。在这里,笔者主要从儿童工作的外部可观察特征以及产生的游戏性体验来分析儿童工作过程的游戏精神性。

首先是外部可观察的特征,儿童在游戏中是有可以观察到的外部特征的,主要包括表情、动作、语言以及材料四个方面[5],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首先是表情,儿童在游戏中的表情有微笑、大笑或者是认真专注,比如儿童在拼图或者搭建积木的过程中就是专心致志的,而积木搭建完成后,儿童会微笑,因为这给他带来了成就感。在儿童工作中,幼儿表现出来的表情同样是专注认真,这表明儿童在工作中同样是处于一个积极活动的状态,这与游戏是相同的。其次是动作,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动作具有重复性、随意性以及非常规性,比如一个儿童来来回回爬楼梯,做着重复的动作,这也是一种游戏行为。重复性正是儿童工作的主要动作特征,教具的操作程序都是固定的,因此儿童工作与游戏活动相比,相似的动作特点是重复性,不同的是儿童工作强调的是顺序性和步骤性,而不是游戏活动的随意性和非常规性。再次是语言,儿童在不同的游戏中语言的多少和特点是不同的,在以认知分类的练习性游戏和象征性游戏中,儿童的语言使用频率较高,而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的语言相对较少。蒙台梭利认为一个好的儿童工作状态应该是每个人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全身心的投入,安静的工作,这种语言特征类似于结构游戏和一些规则游戏。最后是材料,是否有玩具或材料也是判断游戏的指标之一,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玩具有专门化的,比如经过设计、造型精美的,也有非专门化的玩具,比如易拉罐等,蒙台梭利的教具正是经过专门设计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育材料。

其次是游戏性体验,游戏性体验是指游戏者在游戏活动中产生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它主要包括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或成就感体验、幽默感体验等[8],其中,前三种是游戏活动中不能缺少的基本成分。蒙台梭利在儿童工作中强调幼儿的自主自愿性,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教具与材料,儿童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完成教具的操作,这些都会给儿童带来兴趣性、自主性以及成就感的体验,但是蒙台梭利不主张儿童进行想象性的,不切实际的游戏,因此,将导致儿童幽默感体验会有所欠缺。

(四)“儿童工作”指导策略的游戏精神分析

在幼儿园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可以分为言语指导与非言语指导,言语指导包括建议、重述、评价、询问、提问等方式,非言语指导策略包括表情、动作、眼神等,教师根据不同的游戏情境选择适当的指导方式。无论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游戏指导方式,首先要考虑的是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这与蒙台梭利儿童工作的指导方式是一致的。

具体来说,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一般先采取观察的方法,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幼儿的游戏中存在困难或出现同伴冲突,教师再选择合适的指导方式进行介入指导。同样,在蒙台梭利主张的儿童工作中,也十分强调儿童的自主活动。蒙台梭利十分反对传统旧教育中对儿童权利的剥夺以及“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主张让儿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教具与材料,自主探索,而教师起到观察引导的作用,这与游戏的指导方式是相同的。

三、蒙台梭利“儿童工作”思想中游戏精神的总结与评价

(一)儿童发展:儿童工作思想具有自身的合理性,有良好的教育作用

蒙台梭利的儿童工作思想是她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以及对儿童的观察与研究得来的,她主张给儿童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这个有准备的环境是生机勃勃,符合儿童发展特点的,儿童在其中可以依照兴趣自主选择工作的内容,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教师在“儿童之家”中给予儿童指导与帮助,尊重儿童,这些都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能够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二)游戏精神:反对想象类游戏的价值,不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蒙台梭利明确反对幻想类和想象类的游戏,认为这些会把儿童带入到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也不可能培养儿童严肃认真以及良好的责任感。但是实际上儿童的想象类游戏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也是儿童最喜欢玩的游戏种类,在这类游戏里面,儿童可以天马行空,尽情的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儿童游戏精神最淋漓尽致的表现[9],而蒙台梭利对这类游戏的反对,会让儿童缺失游戏精神的充分表达。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工作与游戏各有自身的特点,但总体上是相通的,儿童工作具有游戏的特点,是一种特殊的游戏。蒙台梭利并不是反对所有的游戏,她反对的是儿童想象类的,非现实性的游戏,认为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是不利于儿童发展的。因此,对于蒙台梭利的儿童工作思想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批判性评价与继承,既要看到它对于儿童发展的促进性,又要意识到它并没有对游戏精神进行完整的诠释。在幼儿园中,对于幼儿的结构性、规则性、探索类游戏以及一些安全、情感类教育我们可以借鉴蒙台梭利儿童工作思想的严谨、认真性,但我们也要特别重视儿童的想象类和创造类游戏,促进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两者的有机结合应该才是儿童发展与游戏精神的完整表达。

[]

[1] 霍力岩.试论蒙台梭利的儿童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0(6):51-56.

[2] 段锦丝.蒙台梭利游戏思想研究——基于对《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的文本解读[D].重庆:西南大学,2010.

[3] 米歇尔·波拉德.蒙台梭利传[M].陈美芳,译.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7.

[4]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1.

[5]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6]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马荣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92-471.

[7] 卢乐山.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25.

[8]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72.

[9] 周颖.游戏精神:幼儿教育的价值诉求[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1):6-10.

猜你喜欢
蒙台梭教具儿童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科学化之刍议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下的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设计
蒙台梭利教学法引入中的选择困惑及其运用中的思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蒙台梭利运动在美国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