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然
(兰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如果将James H.Y.Tai(戴浩一)1988年由黄河翻译并发表于《国外语言学》上的“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一文作为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的开端(束定芳,2009), 那么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年的时间。初期国内更侧重于介绍西方认知语言学理论,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专题理论研究增多并且更加注重认知理论的汉语研究和汉外对比研究,论文、专著数量大幅增长且涉及的主体范围迅速扩大,对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也就自然而然的发展起来。本文主要针对国内1997年以来对于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些观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回顾,并且根据研究现状在最后对国内对于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在搜索资料的过程中,输入关键词习语和认知,从结果来看,新世纪以后的论文专著数量显著增多,但是通过人工排除,发现关于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不算多,从2006年之后,相关的论文专著数量开始明显增多。也就是说,其实关于习语的认知语言学角度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后十年左右,这可能是由于本身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而且国内相对国外起步晚,前期国内处于对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学习阶段,而国内认知语言学理论与习语的结合就会更晚一些了。但是正是有了前期对国外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相关研究,才使得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水到渠成,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人类对世界的经验以及他们感知和概念化世界的方式。它仍然致力于人类语言的研究,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作为一种典型的隐喻语言,成为了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很好的切入点。
作为语言的精华及文化的载体,习语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因此在每一种语言和文化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来讲,习语指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它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俚语、行话等。国内一直都有关于习语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研究,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习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国内学者也开始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习语的各个方面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思考。通过对相关论文的分析,发现国内对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认知语言学角度下英汉习语的对比研究、习语演进、习语理解模式、习语特性、习语认知角度的分类、认知角度的习语的翻译、从认知角度研究某一特定种类习语、习语中所用修辞的认知理论研究、习语的习得与教学等。下面将结合习语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些文章及其内容来阐述。
国内较早的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也侧重于对国外相关研究的系统阐述与分析,之后也结合了习语的不同方面进行研究。隐喻与转喻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在认知语言观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国内很多对于习语的相关认知学研究都结合了隐喻及转喻进行研究。上海外国大学学报上学者陈道明(1998)的文章《从习语的可分析性看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能力观》中,作者否定了传统的将习语理解为“死喻”的看法,认为习语是可分析的、可活用的,探讨了隐喻能力的重要性。文章主要结合了Danesi 隐喻能力的概念,阐述了Gibbs和Glucksberg根据习语的可分析性对习语的分类,作者也结合了汉语习语的例子进行相关分析,来说明隐喻能力的重要性,提出要“重视培养隐喻和创造性活用语言的能力,用旧的语言形式创造出新的意义,表达出新的思想”[1998:26 ]。在习语的演进方面,张志宏、董粤章(2006)提出了不同语言和文化习语演进的共同认知模式-习语演进五律一论,五律即生态环境横向决定律、历史发展纵向决定律、社会风俗决定律、宗教文化决定律和身心体验决定律,一论指原欲动理论,即“全人类的习语都是在融合了生理性和心理性、包括物(食)欲、情(性)欲、权欲和众欲在内的原欲的驱动下产生的”(2006:94)。这是国内学者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习语研究的创新观点的例子,文中除了五律一论,比较新颖的提法还包括对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的定义,以及在Gucksberg对习语分类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习语的五种分类:可分析中性、可分析隐性、存在准喻型、意识准喻型及可分析显性,分别对应上文提到的五律。这是国内学者新的探索的例子,国内学者在国外学者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探索出新的方面,这种演进模式几乎适用于全人类共同的习语,是人类习语的共性。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解模式方面,学者们从理论依据和实证研究方面进行。陈明芳等(2006)运用了 L akoff 和Johnson 关于惯用语产生的认知机制的观点,分析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规约常识等三种认知机制在惯用语理解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惯用语的复现、同现和连接等衔接功能,并且从可分析性、多样性、矛盾性和临时性等主要词汇语义特征探讨了惯用语隐喻意义形成过程中的理据。朱风云,张辉(2007)论述了熟语语义加工的几个基本概念: 字面义、非字面义和突显义,然后对国外学者提出的几个主要的熟语语义加工模式进行述介。最后通过对熟语语义加工影响因素的思考,指出了这些熟语语义加工模式的不足和熟语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张辉,季锋(2008)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以具有动宾结构的英语熟语以及双动宾结构的汉语四字格成语为语料,在国外学者提出的复合场境模式、棱镜模式和熟语激活模式的基础上,对熟语特性、语法地位、组构假设、语义结构混杂性等问题加以考察。这些模式能够为关于熟语语义加工理解的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研究提供理论方面的启示。
传统的观点认为,习语是一种纯语言现象,具有语义整体性和结构固定性,是独立于人类思维之外的固定语言现象(张志宏、董粤章,2006),主张从词汇、句法及篇章特点等语言层面来进行分析,把习语的意义看作一个统一体,认为习语的意义不能从单个组成习语的词汇中得来,这就否定了习语的认知本质。在国外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国内学者提出了不同意见。基于Lakoff 基本范畴和意象图示理论,国内学者指出成语是人们概念体系的产物,不是纯语言层次的,是在基本层次范畴和意象图示的基础上产生的,与人们直接体验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相关,比如人们关于火的概念或概念域衍生出许多与火的体验相关的习语。也就是说,认知机制在习语的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可以凭已有的经验和概念基础来理解习语意义,而并不是必须靠死记硬背,这就为习语的习得和教学提供了启示。作为人的认知结构的产物,大多数习语是在百科知识、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三种机制的基础上产生的,国内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学生习语习得和习语教学的建议,比如文娟(2009)李曼钰(2011)都提到了将习语按照隐喻进行归类,使学生明白隐喻中不同域之间如何投射,以此代替直接将习语意义告诉学生。此外,关于某种特定种类的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也是国内研究者研究的热点,比如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与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器官相关的习语,与动物相关的习语,与食物相关的习语,等等。
国内学者不断扩大认知语言学在习语研究中的应用,将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到了习语的翻译,文学作品中习语解读等方面,与之相关的论文也不在少数,比如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名著中的习语,相关文章如《从隐喻角度看杨译本《红楼梦》中的动物习语》(王淑雯、刘洪,2014),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角度,通过将隐喻分为重合隐喻习语、平行隐喻习语、全空缺隐喻习语、冲突隐喻习语四种类型,对杨宪益夫妇《红楼梦》英译本中的动物习语进行了隐喻分析与评价。国内也出现了运用ERP(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 事件相关脑电位)与习语的研究相结合的研究,ERP是新兴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处在科技的前沿,被誉为“观察脑功能的窗口”,这项技术无疑将会给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提供科学并且具有说服力的支持,同时也为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有利于从科学的角度对习语进行认知语言学研究。ERP还没有广泛地被大家所熟识,也还没有被广大高校所采用,但是它必将在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将ERP与习语相结合的研究在国内已经出现,比如《中国英语学习者习语理解的研究》一文(沈海波,2013),作者主要“借助Cite Space II这一科学计量工具综合分析了习语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前沿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两个针对汉语习语和作为二语的英语习语的时间相关单位脑电(ERP)实验,观察并记录了28名来自大量大连理工大学英语专业的中国学生理解汉语和英语习语的行为数据(正确率和反应时)和ERP数据(主要观察N250和N400),以期探讨在两种语言情境下习语显著性在习语理解中的作用以及大脑的脑区活动[12],结合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和前人的研究作者得出了关于两种语言中习语理解的几点推论。我们可以暂且不关注作者的实验方法或实验结果等方面,仅仅作者的这一研究角度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就是将习语的理解和ERP联系起来,运用科学的实验手段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这必将成为语言研究新的发展方向,同时关于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也必将会越来越科学化,借助更多的科学实验手段,得出更科学化的结论,这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趋势,自然也将是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趋势。
对于国内关于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大致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一)相关论文专著数量逐渐增长。如前文所述,搜索中发现相关专著论文在后十年间数量显著增多,并且每一年相比往年数量上都有增长,说明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习语的研究在不断发展。(二)对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结合较多的是认知语言学隐喻与转喻的理论。习语是典型的隐喻语言,对于习语,从认知隐喻角度的分析自然就比较多。(三)如前文所述,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习语演进、习语理解模式、习语的习得与教学等方面。其中习语的理解占据了很大部分,认知语言学为习语的理解模式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这又必将促进二语习得与教学方面的研究。(四)相对来说,国内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对国外理论的低层次的重复介绍多,比较局限于对基本理论的阐述,结合我国习语的深入的、系统的、创新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五)以汉语为本体的习语的认知学研究还相对较少。
对于国内对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有几点建议,或许可以为以后国内的研究提供一些启发。首先是可以注重从汉语习语出发,在国外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的研究,而不仅仅局限于借助汉语习语对国外基本理论进行阐释,像前文提到的五律一论就是值得鼓励的创新的观点。认知视角的汉语本体研究将是未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汉语博大精深,习语更是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理应受到语言研究的重视,从汉语习语出发进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必将有更多创新的、突破的发现,应该认识到汉语本体的认知视角的研究是我国引进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最终目的,也将是最终趋势。此外,可以结合更多方面的认知语言学知识对习语进行探索,这样有利于有更多新的收获。另外,对于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可以采用更多例如ERP这样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同先进的科技结合起来,这不仅可以为认知角度下的习语理解提供更多科学的、具有说服力的依据,也将会促进习语的认知角度的研究。国内对于习语的认知角度的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国外的理论阐释阶段,更应该借助于先进科技手段去验证和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并且结合汉语习语的特点作出创新。
习语作为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全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全社会的语言财富,习语在各种语言文化中被广泛使用,对于习语的研究热度不会减退,对于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也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创新。相信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快速发展和国内研究者夜以继日的努力和刻苦钻研,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也将会将日渐成熟,国内认知视角下的习语研究也将会有新的突破和更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