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革视域下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探索

2018-04-02 16:46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素质人才改革

 

(湘潭大学 湖南 湘潭 411100)

一、结构改革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的要素

(一)创新与社会责任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培养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个人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接受完整的课堂学习,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对求知的兴趣和在实际过程中的科研和实践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明确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肩负起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

(二)专业人才和复合人才的分野

专业人才是目前高校教学的主要人才培养方式,在高校培育的过程中,专业课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部分,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人才培养的阶段结束后学生在专业相关的工作方面有着较高的适应性,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但是在职业发展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难以后继,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其他方面才能获得更好地福利和工作机会。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又被称为通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多个领域中都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在未来的发展潜力比较大。事实上,复合型人才是人才培养的主流,不应该过多地强调复合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区别,而是应该在专业课为基础的模式上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多层次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意识,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完善和统一。

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当中的结构性问题及结构改革方案

(一)人才培养的应用和研究问题

人才培养终究要走向应用一途,但是如果没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其应用也必将和人才培养的理想状态有所差距,目前各大高校在人才培养当中存在着两种方向的偏差,一种是偏向于对社会经济需求的适应从而放弃了学术知识积累的道路,一种是重视学术,忽视培养知识应用能力的道路,这两种偏差都不利于正常且全面的人才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在社会上出现的问题在于虽然能良好地完成工作,但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规划与思维方式,学术型的人才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全适应社会上的工作节奏,极大地提高了单位的用人成本。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人才培养中教师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的问题,很多高校教师的人才培养研究只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没有考虑到研究成果该如何运用到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的应用中。

(二)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侧重问题

虽然各高校设置了各种各样的专业,但是不同的专业热度是不一样的。经过对多个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观察,每个高校都有所谓的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其区分的标准就是对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热别是在技术类的工科、职业教育、工程师培养方面需要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而对一些比较冷门的专业也不能被学校所抛弃,高校要采取一定的调研和改革实践,寻找冷门专业更加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改革优化方法,对于一些实在没有应用价值而且找不到市场切入点的专业要实施改革转型甚至是专业的合并撤销。

(三)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培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也是国家大力倡导的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模式之一。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要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知识三个方面出发对人才培养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意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各种知识,让学生在充满创新意识的同时也要有相应的能力和知识进行创新。并且要培养学生关于知识创新和能力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以及相应的风险承担意识。

(四)高校人才培养中对当前形势的判断

高校人才培养除了要促进改革优化之外,还需要对当前形势进行准确的判断,在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时代,最重要的形势特点就是国际化的人才需求特点。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不仅要吸收国外的先进人才培养经验和知识,而且也要立足中国特色和当前的中国国情,立足于国际化的视野,并且从地方特色出发,探讨人才如何能更加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以较高的高度来进行人才培养和人才的应用对接。同时也要顾及到高校所在地区的地方发展规划,同实际的情况相结合,使得人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当前地区的发展,同时又能不落窠臼,不受限于地区发展的限制,使人才在自身的职业应用之外对自身发展规划也有一定的认识。

(五)高校人才培养要注重对高素质人才的训练

高素质人才是所有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之一。对高素质人才具有强大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素质人才培养领域高校应该对自身有明确的认识,从而在这方面适当地提高或者降低这方面的成本投入,不能在人才培养中忽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倾向,也不能因为精英化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而错失了大部分的人才均衡培养。但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一定是高校人才培养所界定的最终目标,一切人才培养工作都要以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准绳进行操作。

三、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改革的优化思考

针对上文中出现的人才培养问题提出的改革和优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治标不治本的,因此在人才培养的结构改革中,除了要对以上那些问题提出具体而有效的改革方案意外,还需要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结构进行全面优化,从而实现高校人才结构从根源到细节的全面改革,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解决措施的提出,在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结构上还要做出以下的改变。

首先,高校人才培养的结构改革要注重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即以何种元素作为人才培养的本位,一般来说人才培养有着人本位、社会本位、知识本位和文化本位四种评价体系,高等教育要在这四种评价体系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平衡这四种评价体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平衡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四个本位是高校人才培养初期的出发点评价体系,在高校人才培养的结果评价中要参考上文所提到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人才培养进行初步的评测,以人才评测的结果来反向引导高校人才培养做出更多的调整,从而更加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状况。

其次,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还要注重与社会需求的全面接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同时以下几点:注重使学生的知识丰富、注重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还要为个人的发展打好基础。高校应该从学生的长远职业规划进行考虑,在结构改革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性与和可持续性,让学生在掌握自身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未来的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准备,能够较快地接受新事物。

最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探索还需要在社会需求和学校条件的基础上兼顾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情况下,孔圣人的梦想变得不再遥远。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结构改革中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在现有的资源之下对人才培养的个人化进行侧重和资源倾斜。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当前重要任务,要认清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更要在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的对接方面对高校人才教育进行宏观把控和细微调整的有效结合。本文从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结构改革的过程中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探索,首先要找准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教育当中的出发点和位置,其次要注重与社会需求相接轨和学生自我知识体系发展的相平衡,最后要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保障新时期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实现全面的结构改革,从而更加适应当前社会。

【参考文献】

[1]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解放生产力[J].贾康.中国经济周刊.2015(49)

[2]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张淑梅.唐山学院学报.2006(02)

[3]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陈云霞.兰州大学 2010

猜你喜欢
高素质人才改革
人才云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改革之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