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建龙
2018年,我国迎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从深圳国际友城的视角展现深圳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与发展变化,用纪录片创作的艺术与纪实的视角进行构建,是电视媒体的一种有益尝试。9集系列纪录片《天下朋友圈》以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独特的视角,生动、立体地展现了深圳国际友城的鲜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将深圳形象、深圳声音传递出去,成为城市纪录片的一次全新探索。
对于一部反映城市人、事、精神的系列纪录片来说,前期的筹备至关重要。要决定从哪些角度、用怎样的叙事方式、何种镜头语言来表现,规避语言、社会、价值观等地域文化差异问题,体现出真实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需要在拍摄前期做充足的准备。在筹备期间,摄制组还要主动邀请外方给予必要的协调帮助,在双方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摄制组全力投入创作。可以说,真诚、平等、尊重和理解再加上专业精神是《天下朋友圈》创作成功的重要基础。
在现场调动上,灵活变通也是《天下朋友圈》成功的关键。寻根城市精神的难度导致整个拍摄项目不可避免遇到各种问题,尤其是现场的调度、沟通问题,一时成为项目组人员面临的棘手问题。最终拍摄方案几经修改,力求避免纪录片拍摄中最容易出现的重复拍摄和补拍问题。经过多方的沟通,前期的策划方案不断丰满,保障了系列纪录片的顺利拍摄。
纪录片之有节奏,犹如绘画之有疏密浓淡,诗歌之有抑扬顿挫。过密、过疏,过快、过慢,均不可取。一般说来,纪录片的叙事时距大体上有等时、省略、概略、停顿、减缓等几种情况。从纪录片创作角度看,这些情况也是创作者处理本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关系的一些基本方法,作品的叙事节奏亦由此产生。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视艺术,它是通过真实的摄影或摄像手段对于真实的环境里,真实的时间内,发生在真实人物身上的事件所做的记录报道,并给人一定的审美愉悦功能及思考的影视形式①。《天下朋友圈》用镜头语言呈现主题亮点,即用原生态的纪实和采访、视频相互穿插之法,用细腻朴实的叙事手法,最大程度地把握叙事节奏来呈现这一“友城”题材。
在纪实影像表达上,《天下朋友圈》选材精心,影像精致,构建起清晰直观的视觉感受,比如关注休斯顿充满魅力的现代化科技展示,长镜头记录下这个全球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全景式展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以及其能源、航空工业和运河的繁华所在。而画面语言也相对丰富,从点点滴滴的细节入手,尽可能记录下休斯敦这座“太空城”多元魅力。
“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生命体”,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认为,“一切的事情,归根结底都是与人有关的,通过人而发生的”。②
选择并真实记录现实生活镜像,体现国际友城的魅力和精神内核,必须通过对城市里细微生活的深度挖掘和观察。人是体现一个城市精神最为重要的元素。讲好人在这座城市的生活、人所体现的精神、人所在城市的时代大背景,尤为重要。比如《天下朋友圈》针对韩国光阳市的拍摄,在细节的处理上反复斟酌,譬如为了给食客呈现最好的用餐环境、精心营造艺术气息的老板娘黄梅子,弓箭艺术传承人金起老先生,还有梅花村身穿缝补30年的麻布裤的洪双理老太太,镜头捕捉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魅力,也正是因为诸多细节的展现,让城市有了光芒,这种抓住鲜活细节引发共鸣的手段是极为走心的,也更细致看到一座城市与人的关系,并给人们深刻的有关城市建设的启发。
采访是纪录片创作的的主要艺术构成元素。尽管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手段、艺术风格日新月异,但采访和对话仍然是纪录片制作目前采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方式。采访的成功与否,是决定一部优秀纪录片成败的重要方面。《天下朋友圈》通过对人物的采访记录,深度挖掘采访对象的真实感受,在对话中完成叙事架构。比如《天下朋友圈》录制组为了了解18万华人在布里斯班的境遇问题,不仅采访了《澳华时报》以及布里斯班中文广播电台的情况,让观众了解华人生活背景,还在采访中深度挖掘到意料之外的亮点,即深圳对中国城建造的支持,通过被采访者的描述,这一事件以第三方视角呈现出来,更贴近民生,贴近百姓心声。另外,在采访布里斯班与深圳友好合作项目——交换生时,交换生们自由表达对友城生活的感悟和快乐,并在录制组的合理引导下,将布里斯班城市的魅力真实口述出来。
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指出:“镜头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一方面,它是一架能准确客观地重现它前面的显示的机器自动运转的结果;另一方面,这种活动又是根据导演的具体意图进行的。”③《天下朋友圈》“抓住现实的片断,将其有意义地结合起来”(维尔托夫语),“创造性地处理现实”(格里尔逊语),充分将艺术张力和现实力结合,不仅有艺术的美感,更将镜头语言的运用提升到叙述的极致。
一方面,充分展现艺术性。美学家滕守尧认为:“对审美活动来说,不是外部世界的一切都能使他获得审美愉快,只有那些由主体的整个心灵选择出来的与自己类似和相通的事物才能使其愉快。”④《天下朋友圈》在对美国休斯顿的介绍中,借长镜头化作观众的眼睛,刻画环境,渲染气氛,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艺术性的美。这里的“太空城”特有的太空文化赋予当地人创造的品质与积极进取的冒险精神;这里激情不眠的午夜生活,开启热力城市的全情多元化模式;这里美轮美奂的牛仔舞蹈,成为休斯顿作为艺术“牛仔城”的生动写照;这里不紧不慢的牧场生活,体现了当地人追求健康和谐的生活理念。
另一方面,多角度呈现,提高了画面表现力,多维度展现了纪录片的内涵。
第一,“有温度的人文视角”。在《天下朋友圈》的创作和摄制过程中,以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去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城市、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触摸城市与人的体温。整个系列纪录片里不乏当地风光、当地人、当地生活场景的描述。观众在这样的画面语言里能直接感受异域文化,并进一步形成深刻的情感共鸣和代入感。
第二,“有广度的文化视角”。要讲好国际友城和中国的故事,必须摆脱传统宣教的窠臼。在西方学者对文化的各种界定中,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与K.克拉克洪认为:“文化存在于各种内因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于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天下朋友圈》不仅展现友城文化的多元内容及蕴含的丰富情感,也将视角深入到更为宽广的国际视野里。比如在介绍移民城市过程中,录制组没有局限在一般采访对象和本土文化的呈现上,而是采访了家喻户晓的太极老师陈英才,从中西文化交融中凸显文化视角的广度。《天下朋友圈》还用体验者的身份陈叙该城市的文化特点与魅力所在,把表现对象的最有典型的文化内涵分析透彻,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城市。
第三,“有态度的未来视角”。纪录并不仅仅单纯为了回顾与记忆,只有面向未来,才能展望人类的更多辉煌。《天下朋友圈》正是采用未来视角帮助观众找到一个对未来产生无限遐想的机会。《天下朋友圈》的画面语言不仅仅是要呈现友城纯粹的本真面貌,更试图表达未来的想法和规划,去归纳一定的思想和观念。比如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CBD城市绿肺——南岸公园画面呈现中,纪录片将未来城市的生态和谐完整地展现出来,寄托了创作者对未来的期望,这也是人类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价值所在,与深圳的城市建设理念也趋同。
总而言之,《天下朋友圈》的探索实践力求在视觉美学和人文美学上双重提升纪录片的现实意义,在城市纪录片的创作突破上机具代表性。它所展示的人文关怀、文化视角和未来视角,将这部纪录片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特有的画面创作手法和艺术语言表达,也总结出可适用于一般纪录片画面语言的创作系统,为今后的纪录片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价值。
注释:
①王列.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8.
②[美]埃里希·弗洛姆,罗原译.生命之爱[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102.
③[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153.
④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