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合行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100)
道德与文化都是与人类共生存的,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当下大数据时代,文化建设面临多方面挑战,出现了一种逆道德、反道德思潮。一方面是文化领域里道德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文化的物化趋向,出现了泛商品化、消费化等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汇,中国传统文化一定程度出现了消解,导致了绝对价值的遮蔽,使文化的发展缺失了主导性价值目标。加强文化与道德关系的研究特别是道德的文化价值,对于推进新时代先进文化建设,减少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在中国,虽然道德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在道德价值方面的探讨才刚刚起步。从广义上说,道德是文化的一部分,道德价值是道德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道德价值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道德的文化价值是道德的价值在文化领域的表现形式。
价值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是主体与客体在相互作用中“主体按其需要对客体属性、功能进行选择、利用的关系,或客体功能、属性对主体需要满足、实现的关系”[1]41。《汉语大辞典》中对“道德”一词是这样描述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所以道德的本质是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等道德现象的抽象。道德价值作为道德体系的一个核心要素,既要反映价值的一般属性,又要体现出道德的特殊属性,不能脱离道德主体与道德客体之间关系而存在。道德价值是在道德主体与道德客体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它的客观基础是道德事实,以对事实好坏的评判的道德评价作为其自身体系的最重要环节。能否提升作为道德和价值主体的人的社会性本质以及提升的程度,是评判一种道德现象是否具有道德价值以及具有多大道德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道德价值是人的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存在方式,体现着一定的道德现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通过社会实践将人的内在属性外化和对象化。道德价值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现实性与理想性、主观性与客观性以及独立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如梁漱溟所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2]62。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融合性和阶级性等特征。道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道德属性表现在道德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这是因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道德价值是文化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讲,文化诸多方面形态功能和作用的发挥,都渗透着道德价值的功能与作用。或者说,所有文化形式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一些道德的内容,向主体灌输着一定的思想观点和人生态度,通过凝聚、教化和定向,塑造着人的道德品质。与此同时,道德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果和一种生存方式,在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等活动中都表现出特定的文化属性。人类文化活动的自由是以道德的社会化为标志的。人类道德的发展历程就是人类改造大自然、获取更好生存方式的过程,也是人类文化发展与进步的过程。道德范畴的文化特征和道德评价的文化功能都是道德的文化属性的体现。
道德文化价值是道德价值在文化领域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反映着道德与文化诸多其他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道德与文化的关系,决定了道德文化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关系,道德文化价值是文化价值一个方面的重要体现。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而不同文化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其文化价值体系的差异。
文化内部的主要要素包括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道德文化价值的基本构成主要反映在道德与文化内部上述诸要素的关系上。
教育对真善美的道德价值追求使得教育价值具有超越性特征,体现了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的认知、审美和伦理三个主体精神的整合的发展和建构,这正是教育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教育作为文化的一个形态,其价值性突出地表现为道德性。这是因为教育不仅是作为道德的一个条件存在,而且可以说教育本身就是道德,“教育即道德”,或者说“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3]30。某个角度来说,教育所表达的概念是一个道德概念,所指称的事实是一种道德实践,道德与教育有着天然的紧密关系。从中国古代道德教育基本上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发展到今天道德普遍成为教育的最高目的,这些都说明了道德与教育的关系。
教育具有多种价值功能,但教育的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育人。离开了育人这一基本前提,教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其他价值功能便失去了根基。根据教育的价值关系的主体形态划分,教育的道德价值包括教育的个体道德价值和社会道德价值两个部分。教育的个体道德价值表现为教育满足受教育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从教育的本质说,教育不是一种本能性活动,是与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等密切相关的价值活动。或者说,教育在本质上是建构人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活动。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向受教育者传授生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促进个体和人类的生活自觉有序地进行,推动个体保持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教育是人的一种活动,人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教育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更何况教育本身就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教育的社会道德价值表现在现实性和超越性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要主动适应并服务于现实社会,另一方面教育要在其理想和超越的本质驱使下,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科学是人类在自身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科学不仅本身蕴涵着道德的价值,它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社会伦理道德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科学有着丰富的价值,但人们往往只是重视科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的工具和手段的价值功能,对科学的道德价值关注不够。要真正理解科学精神及其价值,充分发挥科学的各种价值功能。
科学的道德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对科学的道德所产生的精神性价值即科学精神所体现的道德价值;人文社会科学蕴涵的追求真、善美的道德价值。首先,科学的道德价值功能表现在科学是促进道德完善的内在力量,这是因为科学与道德都致力于真善美的统一。其次,科学推动道德观念的进步和完善。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在促进人类开阔认识视野的同时,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进而改变着人类的道德观念。最后,科学蕴涵着高尚的道德境界,具有道德教育功能。科学活动就是对真理的孜孜追求,这个活动本身就蕴涵着高尚的道德境界。科学活动对从事这一活动的个体有着严格的规范性要求,这些规范性要求经过长期的积淀会转化为科学工作者的道德品性。科学知识的推广与普及会促使人们克服迷信与盲从,产生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道德观念,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
实现科学的道德价值功能需要实现科学发展从工具价值理性到道德价值理性的转换。科学技术的充分应用和不断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但与此同时,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人与自然关系失衡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的主体性丧失造成社会道德滑坡,当代高科技发展引发的生命伦理基因伦理等一些新的伦理道德问题的出现等。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行为对于社会生活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随之必然引起各种伦理道德问题的产生,只有通过提升科学工作者的良心和道德责任感、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严格把持科技运用的伦理尺度等途径,实现科学的道德价值功能。
文学艺术是一种借助人为塑造的形象反映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道德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道德影响着文学艺术并作为思想内容包含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文学艺术是道德重要的传播手段。文艺作品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途径传播特定阶级和阶层的道德要求及道德观念。文艺强烈地影响到人们的道德观念。从文艺与道德的关系分析,文艺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但每一类作品都涉及道德。第一类是有道德目的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将灌输道德放在首位或者作为唯一目的,直接宣扬某种道德观念,艺术价值的体现从属于传播道德观念的功能的发挥。第二类是有道德影响的文艺作品。人们通过与这类作品的接触,个体的气质或者思想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自身道德体系的构建。无论是哪一类文艺作品,其面对不同道德修养的个体时,产生的道德影响,达到的道德目的会有一定差异。个体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认识影响对文艺作品的理解。“文如其人”,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者本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在作品中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反映出来。所以创作者的道德意识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创作。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出身的创作者的文艺作品所反映出的道德意识是不同的,带着时代的痕迹和个体的气息。
文学艺术对于道德的重要性更多地体现在文学艺术对道德的涵载与升华。正是因为文学艺术具有涵载与升华道德的义务与功能,马克思把文学艺术称之为“人类社会精神方面的生产力”。那些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就体现在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强烈的文明意识和道德力量。文学艺术既是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又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肩负着道德教化功能。虽然不同时期不同阶级或者阶层对道德范畴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就总的趋势来看,文学艺术的道德教化功能始终得到重视。
20世纪末,中国文学艺术出现了一种反道德的现象,受拜金主义的不良影响,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不以宣扬真善美为己任,而是以低级趣味的东西来迎合一些人的口味。这不仅背离了文学艺术的本质所在,而且造成了自身道德信念的失落。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升或者重建文学艺术工作者的道德人格首当其冲。文学艺术工作者只有恪守真理与理想,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才能不放弃对假丑恶的批判与抗争,通过作品传播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的道德价值。
价值是人类行为的根本目的,文化的差别就是价值体系的差别。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构筑适应社会需要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公共价值观。任何道德都是某种价值观的表现,任何价值观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所以,道德问题始终渗透在文化价值体系当中。在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道德文化价值的功能,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文化有着自身质的规定性,映射着人类主体的自觉性。不同时代、同一时代不同时期社会实践的特点不同,人的主体自觉性的程度不同,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也就不同。首先,道德文化价值体现在道德作为一种优势文化决定着文化的性质。道德是人类社会最为广泛有效的规范系统,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成果,显现出文化的特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性质,存在着先进与落后甚至反动的文化。对中国而言,道德文化价值能够增强我们在自身文化发展中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克服一些旧的落后的文化的影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新时代我们更需要把加强道德建设作为打造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其次,道德作为一种时代文化引领文化的发展。道德的感召力和生命力决定了道德文化是一种时代文化,体现时代的要求并引领文化发展方向。道德文化价值代表了文化发展方向的客观要求。它通过灌输特定利益的正义性,把人们的行为导入一定的秩序,保证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条件等来引领文化发展。当代文化正在朝着大众化、世俗化的趋势变迁。在这个变迁的过程中,高与低、雅与俗、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愈发模糊。本该具有创造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文化与调侃式的娱乐性的“快餐文化”混为一谈,鲜活的个性、丰富的情感等存在让位于世俗的需要。新时代必须强化道德文化价值的构建,还原文化应该具有的面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最后,道德作为一种核心文化整合不同阶层的文化冲突。道德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就是调整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道德文化价值是维系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具有强大的文化整合力。在当前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利益主体多元化,各阶层之间的文化冲突愈发明显。社会主义道德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标,应该发挥其协调各个阶层利益冲突的功能与作用。 在协调各个阶层利益冲突的同时,化解其文化冲突,将其整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先进文化之中,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