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71)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新世纪由。“一带一路”既具有“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又展现了新时代开放合作、和平发展的主题,其旨在通过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交流,共同推进与沿线国家创新合作。该战略既为我国现代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路径,又为我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更为促进泛亚欧一体化描绘了一幅崭新的蓝图。借此机会,攀西地区应充分发挥在矿产、水能、旅游等方面拥有的丰资源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克服自身的发展瓶颈,努力化解沿线国家的政治风险和环境恶化带来的挑战,进而实现经济发展的“二次腾飞”。
一是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攀西地区蕴藏多种矿床,已探明的大型矿产资源就有50多种、有色金属10余种,其中钒钛储量近百亿吨、铁矿储量约六十多亿吨,具有建立钢铁、钒钛生产基地的矿产资源条件。其次,攀西地区地处横断山脉东侧,高山峡谷,天然落差大;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三大河流纵横交错,水力资源丰富,附近的水力蕴藏量达四千瓦,具有建立大型水电站的能源条件。此外,攀西地区位于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上,以高原明珠泸沽湖、大黑山森林景区等构成的自然风光和以彝族火把节为代表的民族人文景观,丰富了攀西的旅游资源。
二是农业自然条件优越。攀西地区位于低纬度、高海拔、年降水量充沛的攀西裂谷,其河谷内具有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积温高、日照时数长的特点,并且安宁河流域拥有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因此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另外,攀西地形复杂,具有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其野生动植物富集,具有100多种特色农业资源。此外,攀西地区的光热条件既有利于温热带水果的生长,还有有利于水稻多样化种植,因此这些优越的生产条件造就了攀西地区享有“西南粮仓”的美誉并成为了四川省甘蔗生产基地。
三是区位优势独特。攀西地区地处川滇交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交汇处。作为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攀西地区既是古“南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亦是云南通往四川的必经之路。攀西北接成渝城市群、南连滇中经济区、东抵黔中经济区,具有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大大提升了攀西地区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攀西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虽建有攀枝花保安营机场,但面临着通航城市少、航线单一以及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停航现象,其次西部山区发展通信的不利条件突出,存在着投资大、建设难、运营维护成本高、亏损严重等问题;此外,攀西地区仅有成昆高速和成昆铁路南北运输动脉,东西交通网络欠发达,公路、铁路网并不密集。
二是资源开发技术落后。攀西地区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开采技术的限制,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矿山采选回收率低以及尾矿利用率不高,导致其矿产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另外,由于水力资源季节分布不均匀,再加上攀西地区小水电站的技术经验不足,导致其对水能资源利用率低。此外,攀西水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并且与农业发展、工业布局不协调,再加上缺乏大型水利工程,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
一是政策机遇。攀西地区位于西南地区经济腹地,政策机遇明显。《关于支持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意见》指出要加大对攀西试验区建设的资金、用地的支持并推进创新平台的建设。另外《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出台,明确攀西作为四川省四大城市群之一,并绘制了其发展空间布局,同时确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总之,攀西地区应根据自身发展的水平,合理的将区域产业布局融入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去,进而实现经济发展的“二次腾飞”。
二是开放机遇。2013年,中印双方倡议共同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加强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孟中印缅地区面积大、人口多,但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对于攀西地区而言,通过空间地理优势,加强地区间合作,形成产业互补优势。另外,印度的东向政策的提出以及对东北发展战略的改变,一方面加大其对东北地区的投资,并颁布多项优惠,另一方面鼓励东北地区发展工业,通同时开放通商口岸等,对于攀西而言,应该充分把握印度广阔的市场空间,汇聚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自身经济的发展。
一是沿线国家的政治风险和文化差异。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领土争端,由此造成的政治互信度不高势必带来贸易摩擦,阻碍经济往来。另一方面,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党派更替频繁造成政策的不确定性高;政局的不稳定性引发的地区间潜在战争风险高。
二是区域竞争加剧。攀西地区的旅游开发,通过凉山州彝族火把节等项目,打造以民族风情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基地。但云南等周边省区,与攀西具有相似的民族特色和共同的自然资源,一方面,以凸显彝族特色的云南楚雄自治州,与其构成了竞争。另外,在面对两省共有的泸沽湖,由于云南对其开发早,因此旅游产品丰富,其产业发展更加成熟。
三是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恶化。攀西地区由于资源的开发,导致环境恶化严重。一方面,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工矿区的原有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另一方面,由于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此外,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导致一些生物缺乏天敌,因此,病虫灾害泛滥,由此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通过对攀西地区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分析,并对四种因素进行组合,提出了借助对外机遇并发挥资源丰富的增长型策略、发挥区位优势并迎接地区竞争的挑战型策略、借助政策机遇并克服建设落后的扭转型策略以及化解政治风险并克服落后技术的防御性策略。
一是攀西地区增长型策略分析。在新形势下,攀西地区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助“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的政策机遇,建立贸易合作区;通过引进发达国家高精尖的工业技术,促进科技创新;借助深化体制改革的行政力量,推进体制创新;三者有机融合来促使产业转型并向高端发展,以此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最终实现攀西地区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另外,通过与国外的农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以特色生物资源为主的农业新兴产业,增加攀西地区发展的经济增长点。此外,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与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有机融合,再借助“飞地”模式来构建钒钛创新技术平台,引进大批海内外技术专家,聚集钒钛开发利用的高端人才,促进攀西地区对钒钛的开发与利用。
二是攀西地区挑战型策略分析。攀西地区可以和云南等周边省区合作打造旅游合作区,联合开发新的旅游观光线路和旅游产品,既拉动自身经济的增长,还推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此外,在面对资源开采对环境造成的恶化问题上,在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的同时,攀西地区应成立野生动植物生态保护区,向下游地区适当索取资金、技术、实物上的补偿以及政策优惠,与沿江城市共同建立系统完善、行政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三是攀西地区扭转型策略分析。攀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是矿石品位较低,再加上受制于国内开采技术的限制,存在着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因此,攀西地区的企业应该积极与“一带一路”中的发达国家合作,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通过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另外,攀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在面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布局下,攀西地区应充分借助政策机遇,加快成昆铁路复线的建造及滇藏铁路项目的落地,推进攀西—六盘水地区交通网络的形成。
四是攀西地区防御性策略分析。我国一直坚持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在面对国际冲突时,秉承“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积极开展国家之间的对话,提高政治互信度。另一方面,对于社会资本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时,一方面要遵守对方的法律法规并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而对于政治动荡的国家,应采取谨慎的投资策略,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相应的政治风险。另外,攀西地区应充分利用四川省在对外开放的优势,来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以四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为契机,积极举办“大凉山冬季阳光音乐季”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举办的同时,一定要尊重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差异,秉承文化多样性、文化包容的理念,其次要丰富文化传播的形式和内涵,同时加强我国优秀文化品牌的建设与宣传,输出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以此减少文化的差异带来贸易冲突。
【参考文献】
[1]王彬彬.攀西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2):68-72.
[2]赵爱明.攀枝花的二次腾飞——从钢铁经济走向钒钛经济[J].四川省情,2008,(07):7-8.
[3]陈继东.攀西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机遇[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10-13.
[4]黄志宇.对攀西开发的思考和建议[J].天府新论,1996,(03):21-22.
[5]李曦辉,狄洪旭.“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蒙俄经济走廊的SWOT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6,(06):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