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2018-04-02 15:38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转型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6)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扩大有效供给,更好满足最终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对比来看,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为的是通过实现资源要素的最优化配置,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使经济增长既有速度又有质量;而需求侧主要是通过投资、消费、出口,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元素,实现经济的增长。

中国为何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二是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和后遗症越来越大。三是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推进全面改革相吻合。四是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提高整个国家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优化经济结构,破除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桎梏,寻找经济中长期增长的新动力。

二、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来源及必要性

(一)中国经济政策管理模式的形成

1981年到1989年是第一个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最关键的十年,经济制度转换,我国第一次经济转型;1990到1992年是过渡期,经济政策回归,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化;1992到2002年是第二个阶段,中国经济严重失衡,出现过剩性危机,市场疲软,1999年到2000年中国经济开始复苏,是中国经济宏观政策创新期;2003到2012年是第三个阶段,我国经历了第二次经济转型,2004后半年通货膨胀速度加快,出现结构性过热,到2007年全面性过热,我国启动全面调控,2008年次贷危机传入中国,我国的经济政策转变为全面性刺激;2013年至今,我国经济政策管理模式处于第四个阶段,处于彻底的经济转型期,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实行需求侧管理,然而这种通过刺激和压制需求的方式难以彻底改变经济下行的状况,甚至会让原本疲软的经济陷入更加艰难的困境。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管理经验的吸取和比较可以发现,实施以提质增效为主的经济供给侧改革,是激发经济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

(二)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1.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经济增速由此前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以产业结构、供需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步调整,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风险逐步显性化,诸如政府债务、房地产库存、金融政策等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这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稳定状态。

2.供给侧矛盾突出。我国面临的最突出矛盾是内在的结构性问题,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如果延续“高增长、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成本”的发展老路,将带来更多的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问题。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

3.世界经济低迷导致外需疲软,国内需求难以激发。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需求严重下降,国外对华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不断增多,贸易摩擦持续升温,出口严重受阻;一系列过度的内需刺激政策,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金融遗留问题;国内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缓慢进步甚至停滞不前,很难支撑消费需求的增长;国内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刺激内需便难以取得更大效果。其中十分关键的一项因素就是供给侧改革相对滞后,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4.“中等收入陷阱”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已跨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也越来越受到“中等收入陷阱”的制约。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突破困境就要变革经济发展方式,而关键在于改革,改革的重点无外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需求侧的改革不仅受到一系列因素制约,而且还会引发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而供给侧改革是经济的结构性变革,更加注重经济的质和效,必须大力推进。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促进创新创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通过创新创业激发经济活力,转换发展动力,将经济发展由“刺激政策”转变为创新驱动。一方面,要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突出实体经济导向。另一方面,要发挥政策扶持、财税支持政策的最大效应,支持和鼓励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为小微企业创业简化审批流程,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建立绿色生产、绿色供给、绿色消费相协调的产业体系和供需结构体系。

(二)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供给品质

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具体工作任务就是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和降成本、补短板并行,将改造传统比较优势与培育新的经济发展优势相结合,以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和落脚点。首先,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通过重组、兼并、退出市场等途径,尽快淘汰“僵尸企业”,清理无效供给。其次,通过法制化建设,提高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强化环保执法力度。再次,全面推行国企去行政化改革,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同时要放宽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最后,依托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扶植新兴产业和行业,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三)积极推行体制改革

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根源在于体制的阻碍,因此,体制改革是实现供需再平衡的核心任务。首先,政府要继续简政放权,让市场主体自由竞争,自主经营。其次,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与创新创业相适应;加强多层次资木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除此还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以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的活力。

(四)协调供需关系

从改革的整体来看,真正的结构性改革,既包括供给侧,也包括需求侧。从短期来看,稳定需求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基础;从长期来看,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使生产供应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因此政策的着力点必须注重供需双侧发力。从需求侧看,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热点,提高消费能力;增加短板投资,加强投资的有效性和投资的多元性;提升产业的国际价值链地位,推动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1]刘霞辉.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3(10):9-19.

[2]董艳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供给管理创新[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6(02):76-81.

[3]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02):12-17.

[4]尚航.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宏观政策[J].经济问题,2016(12):26-29.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转型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