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开发局物化探大队 新疆 昌吉 831100)
铁红山铅锌矿属秦岭—祁连山—昆仑山中央造山带的西延部分,大地构造单元属于塔里木—华北板块,二级构造单元属柴达木微版板块,三级构造单元属祁漫塔格古生代复合沟弧带,地层划分属于东昆仑之祁漫塔格分区。在成矿区带划分上属东昆仑祁漫塔格钨、锡、铅、锌、铁成矿远景区内的维宝铅锌矿矿集区。铁红山铅锌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鄂拉山组(T3e)的浅灰绿色晶屑岩屑凝灰岩及灰-白色大理岩;岩浆岩为燕山期的冰沟序列多登单元(J1ξγ)的中细粒正长花岗岩等。目前该矿床周围已发现的矿床(点)有:东有维宝铅锌矿、阿布拉斯南铜金多金属矿;西有阿尼亚拉铁多金属矿、卡南铜钼矿以及北东有阿达滩多金属矿等。
(一)地层
铁红山铅锌矿地处祁漫塔格早古生代构造带中东段,南为库木库里新生代盆地,北邻柴达木新生代盆地。矿区内地层划分为上古生界石炭系打柴沟组(P1d)、中生界三叠系鄂拉山组(T3e)。矿区内广泛出露分布的地质体,多被新近的造山(燕山)期构造形迹分割为不同规模的不规则菱形或条带状块体。
1.上古生界石炭系打柴沟组(Cd)
主要呈残留体形式存在,呈灰白、白色大理岩,岩石为它形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方解石呈它形粒状,粒度d=0.5mm~3mm,相互镶嵌,成分十分单一。含量95-99%。矽卡岩主要由长石、石英及透辉石等矿物组成。矽卡岩化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及少量石英组成,方解石呈它形细晶状,局部见蛇纹石化现象。打柴沟组与三叠系鄂拉山组呈断层或角度不整合接触,部分地区被第四系覆盖。因受侵入体及构造活动影响,局部地区还经受接触变质及动力变质作用影响。
2.中生界三叠系鄂拉山组(T3e)
由一套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组成。主要岩性有灰黑色晶屑、岩屑凝灰岩、凝灰熔岩等。主要岩性特征如下:
灰黑色岩屑、晶屑凝灰岩:灰色,岩屑、晶屑凝灰结构,斑杂构造,岩石中碎屑粒度大小不等,其中大于2mm的岩屑约占10~15%,主要由较大石英晶屑和岩屑构成。晶屑大小不等,相差悬殊,极不规则状、港湾状、蚀圆状、尖角状,主要成分为:斜长石25~30%,石英:15~20%,暗色矿物已全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约占5%。岩屑呈角砾状,由霏细岩,凝灰岩等构成含量约10~15%;蚀变矿物:绢云母5%,方解石5~10%,绿泥石1~5%。
(二)构造
1.褶皱
矿区内未发现背斜、向斜等褶皱。
2.断裂
区内断层较为发育,其原因为该区东部为火山活动中心区,环形构造发育。从矿区整体看除环形断裂外,其他断裂基本呈北西向发育。主要断层共计2条,其中F1至F2断层近平行。
(三)侵入岩
矿区的侵入岩多为规模不大的岩体或岩脉。主要为燕山期肉红色中细粒正长花岗岩,且该侵入岩在本矿区内多次侵入。
(四)变质作用
多见于燕山期侵入体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区内主要发育青磐岩化及矽卡岩化。
1.青磐岩化
青磐岩化岩石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中部附近的蚀变火山岩内,由燕山期正长花岗岩与火山岩类岩石接触交代形成的蚀变岩石。该蚀变带出露较窄,分带现象不明显,特征矿物组合为:绿帘石+石英+钠长石。带内有时发育黄铜矿化现象,铜、锌、铅、金、银含量明显偏高。
2.矽卡岩化
矽卡岩化岩石主要分布于矿区打柴沟组碳酸盐岩外接触带内,其形态主要呈豆夹状、宽窄不一,一般宽数米至数十米,长十几米至数十米。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化透辉大理岩、矽卡岩化大理岩。
(五)围岩蚀变作用
围岩蚀变主要为: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绿帘石化、蛇纹石化等。
1.碳酸盐化作用亦分布小,主要分布于含黄铜矿、金矿、方铅矿、闪锌矿较多的地段。
2.绿泥石化主要分布于矽卡岩的裂隙面处,与构造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3.硅化主要表现为岩石中见有细粒和团块状的石英分布或呈细脉状穿插岩石中。
4.绿帘石化主要出现于绿帘石、透辉石矽卡岩中。
5.蛇纹石化主要出现在蚀变大理岩中(蛇纹石化大理岩)。
就铁红山铅锌矿区地层特点,赋矿岩性主要为燕山期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其次为石炭系打柴沟组大理岩和晚三叠系鄂拉山组火山碎屑岩。其含铅锌矿赋矿岩性的热液来源、矿物来源均来自燕山期中细粒正长花岗岩的第二次侵入,属同源不同期次侵入。其找矿标志为:燕山期第二侵入期正长花岗岩与第一侵入期正长花岗岩接触部,以及与打柴沟组(Cd)大理岩、晚三叠鄂拉山组火山碎屑岩接触部位。
[1]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2006年,新疆若羌县维宝铅锌矿普查报告
[2]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2006年,新疆若羌县库木艾比热孜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
[3]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2011年,新疆若羌县维宝铅锌矿普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