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重庆 400000)
为了更好应对全球竞争,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引智计划和专项人才扶持政策;《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海归”通过国外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既获得了专业能力、锻炼了创新思维,又拓展了全球视野,成为重要的国际化人才。
学术界从不同角度考察了“海归”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比如,Wang,Duan和Hou发现“海归”在帮助国家实现工业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Almeida和Kogut发现,“海归”流动带来的技术外溢在帮助新兴经济体实现赶超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国内学者中,李平等利用宏观数据考察了“海归”人才对我国不同地区技术进步促进作用的差异[3]。王辉耀则以典型案例方法展示了“海归”在我国科教文卫领域做出的贡献[4]。
同时,从企业层面,海归人才也发挥了积极影响。海归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或相关领域工作经验,人力资本水平一般较高,往往能将先进技术以及理念带到企业,进而提升企业人力资本水平[5]。Dai O和Liu X以中关村高新企业为样本,证明了海归企业家的技术商业知识和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业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
高阶梯队理论(Upper Echelons Theory)强调,高层管理团队认知能力、价值观和洞察力等特质,影响了企业决策行为[7]。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高管既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制订者、执行者,又是监督者,在整个战略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海归”高管掌握的先进技术、理念及其国际化的视野使其能够较为精确地识别国内外的技术差距,有助于企业决策。我们从心理学和社会资本两个层次来进行分析和推理。
(一)心理学视角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有海外经历会强化高管的过度自信的性格特征。范巍和蔡学军对海归进行人格测试并与国内中高层管理者比较,发现留学人员对自己的智力更有自信,更具有远见卓识,更喜欢创新和变化[8]。而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发现高管的自信乐观等心理资本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活动[9],过度自信的高管有更为强烈的动机关注创新投资和创新绩效,他们往往高估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10],高估项目的未来收益,低估项目失败的风险[11],偏好投资创新项目来获取高收益。
(二)社会资本视角
在全球经济背景下通过人际关系、社交网络获取知识和商业信息是难以复制的。海归高管可以利用自身的社会网络关系,帮助企业打开国际市场,有利于企业更有效地实施海外投资战略。朱晋伟和胡万梅发现海归创业者国内社会资本、国外社会资本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2]。因而,海归高管作为企业战略的决策者,通过建立起的海外社会关系网络捕捉最新科技动态、获取先进科研技术成果,成为其把握商业先机的独特优势。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企业拥有的异质性资源。海归作为异质性人力资源具有具有独特的异质性经验,而高管团队的异质性越突出,解读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对复杂问题更能深刻地理解并加以分析,制定决策时就能很好地预见风险并合理地规避风险,避免不当的融资决策行为发生,进而挽救企业的财务损失,提高企业的绩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引入外国资本和技术,然而,过度依赖国外技术,也带来了创新能力较弱、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如何更好的引进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公布《全球创新指数报告(2013)》时指出,中国在知识和科技产出领域表现突出,庞大的海外留学生群体是中国创新的主力军。可见,进一步鼓励海外优秀人才创业发展,是一条有效的促进本国走向富强的渠道。在海归群体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大力鼓励优秀海归回国创业发展,无疑将对中国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Wang H,Duan T,Hou W.Returnees’ Influences on China:A Business Perspective(1850s to 1940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4.
[2]Almeida P,Kogut B.Localiza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Mobility of Engineers in Regional Networks[J].Management Science,1999,45(7):905-917.
[3]李平,许家云.国际智力回流的技术扩散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地区差异及门槛回归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1(2):935-964.
[4]王辉耀.百年海归创新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Kapur D,Mchale D.The global migration of talent:what does it mean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J].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2005.
[6]Dai O,Liu X.Returnee entrepreneurs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Chinese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9,18(4):373-386.
[7]Hambrick D C,Mason P A.Upper ech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9(2):193-206.
[8]范巍.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环境报告[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易靖韬,张修平,王化成.企业异质性、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5,18(6):101-112.
[10]Camerer C,Dan L.Overconfidence and Excess Entry:An Experimental Approac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89(89):306-318.
[11]Ahmed A S,Duellman S.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3,51(1):1-30.
[12]朱晋伟,胡万梅.国内外资本与海归创业绩效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20):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