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教育指导中心 张日明
逐步成熟的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解决方案和深化学习的策略建议。而就教学来说,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大数据将以多种形式为我们提供对于教学内容、应对策略及其成效的多维度动态数据分析和改进建议。这对于教学双方来说意义都是非凡的。
大数据时代能为小学的教与学带来什么呢?至少包括以下两个层面:首先,是带来关于教与学的大数据资源。当前正在探索中的电子书包、移动学习平台在各地中小学方兴未艾,除满足了学生建立在丰富的学习资源基础上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自主学习的需求之外,智动学习平台对于学生练习测试的实时评判及反馈尤其为大家所欢迎。其次,是带来师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将主要作为学生课程学习的引领者、学习资源的有限提供者、解答疑难的助学者、学生自主发展的合作者和欣赏者,而且将会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评价过程之中。
国家教育部2014年出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标准 (试行)》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要求中,从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存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我个人认为还应加上学会创造的素养。毫无疑问,在大数据时代,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的校本课程在内,都应该坚定不移地把以上六方面的核心素养融入各类课程、各门学科及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培养这六大核心素养的同时,如果我们从改进教与学的角度,来探索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中小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在中小学教学活动中是必须要重视培育的。
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住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动摇。在大数据时代,要完成六大核心素养的培育,既要注重学科课程,更要注重具有校本特色的实践体验课程、综合活动课程的完善和实施。二是注重教育科研的有效引领。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同样不能靠想当然、拍脑袋。教育的特殊性决定我们必须以要科学的态度、人文的情怀推进我们的教学改革。三是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统整项目课程的开发基于 “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需求,课程的三个关键词是 “技术、项目、统整”。
目前,我校已成功地为一年级上学期开发了具有国际元素的 “职业日”课程,为一年级下学期开发了 “全球生态探究”课程,为二年级上学期实施的 “多元智能”课程,利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首先,以 “人”的视角构建课程。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基于语文学科视角的统整学习:利用移动终端有效地统整语文 “听—说—读—写—绘”;通过网络学习,让小学生在统整课程学习中提升语言沟通能力;利用社会化语音平台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借助电脑键盘输入拼音学习与汉字输入统整促进拼音的高效学习;通过可视化思维导图搭建统整学习的桥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其次,教师协同推进课程设计。统整项目课程开发策略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自下而上即让教师自主行动起来,通过鼓励教师进行具有统整意义的草根化尝试,激活每位教师的创造力。
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应该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教育教学,思考学校的一切活动。一是以人为本,这是现代的教育理念。二是课堂重建,就是进一步地开拓孩子的思维,让课堂充满着思维的流量,充满文化的含量,真正成为智慧课堂。
在核心素养的落实过程中,学校教育必须把握重中之重,那就是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即努力提高其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新颖性、批判性等。有专家提出,核心素养指向四大方面——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这都与思维的品质相关。可以说,思维品质乃是核心素养的 “牛鼻子”,教育者如果能够紧紧抓住它,也就抓住了核心、抓住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