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真光中学 丁洪生
科研兴校是广州市真光中学近10年来走内涵发展道路的策略,课改成功的内生力量。从2006年到2016年,十年间,学校全校性的课题有 《质疑、探究、创新、评价》、 《切问近思,主体发展》、《真光教育研究》,这三大课题是是学校教研的主轴,全面推进了真光教育教学研究。
2012年10月29日至31日,《中国教育报》连续三天以 《“宽银幕”破解名校课改迷局》为题,分别从 《“宽”思想:课改成功的源泉》 《“宽”课堂:最贴近生本的革命》 《“宽”文化:深厚 “真光”底蕴》三个方面整版介绍了广州市真光中学,可以说, “宽银幕”成就了一所名校,让她从广州市E类 (第五组)上升为广州好教育十大品牌名校,回想真光品牌炼就之路,不得不说 “宽课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内驱型内涵发展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宽课堂?广州市真光中学 “十二·五规划”指导专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四耕教授说: “宽课堂就是充满宽广、宽容、宽松的理念的课堂。”为什么要追求宽课堂?因为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不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绽放,不一样的人生。重新检视现实课堂,最基本的缺失是对师生生命多样性、差异性的宽容和尊重,对学生生命多样化发展的尊重和关怀。
宽课堂,是教学变革的方向。真光课堂教学改革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宽”。“宽”课堂,让语文课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宽语文课堂,首先是知识的宽广。保持知识的宽广,教师要借助个性阅读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行为,从而建立阅读层次序列。直面现实课堂,就像一个封闭的 “篱笆墙”体系,学习时间被固定在课堂,学习空间被固定在教室,师生的视野被固定在教材和试题,师生的思维被固定在漂亮的分数。广州市真光中学实行的是教学案合一的模式,宽语文课堂首先表现在预习自学与探究问题上面。每位同学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静心动脑,认真预习、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并用红色笔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二是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在预习之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学案,学案中大部分内容,中等以上的学生自学后都能完成,但一些综合思考性题目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需要讨论解决,要注意标记,做学案一要强调思考和规范,同时强调书写认真,标注清楚。一定用红笔记住自己不会的问题,注重题型、思路、规律的总结。例如,我在讲授沈从文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这篇文章时,将课室放在电子阅览室,首先,让学生分组先在网上找出湘西凤凰古镇的山水、风物的精典图片,做成PPT,并要各组作精要的点评;各小组根据要求自学文章,分别派代表讲述文章的精彩之处。
宽语文课堂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课堂的知识内涵宽广起来,让学生去探索答案;把课堂搬到社会生活,引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让课堂走进内心世界,懂得彼此尊重,善于换位思考,善于交往、倾听和沟通,抵达彼此心灵。陶行知先生说: “民主教育的教材,应从丰富中求精华,教科书以外求课外东西,并且要从学校以外到大自然、大社会中求得活的教材。”宽课堂,让语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
宽语文课堂第二个表现是教态的宽容,接纳孩子多样化的个性和见解。在广州市真光中学,见不到这样的课堂:教师呕心沥血地为学生准备好了一切,从导入、提问、回答,到讲解、训练、得出 “标准答案”,直到学生全部 “听懂了”、“没问题了”,一环紧扣一环,计算得准准的, “服务”得细细的,生怕学生出错、插嘴、提问。广州市真光中学的课堂是宽容的课堂,首先强调的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宽容学生,充分信任学生,不能跟学生抢风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真光中学要求,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生成新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这种课堂要有宽厚文化基础,语文课堂应该充满思辨性,充分尊重和欣赏学生的多样个性,把课堂的约束调控到最低限度,尊重和接纳学生多样化的见解。课堂是犯错和创新的场所,学会悦纳 “犯错”,给予智慧引导,让正确在 “错误”中生长,在 “出错”和 “化错”的探究过程中形成课堂的生成和创新。我在语文课堂上,注重搞好合作学习,抓好学习小组建设:每组6人,分上中下三层,首先分层一对一讨论,然后分层解答疑问。 (分层一对一讨论是指:特优生对待优生讲解点拨,优秀生之间讨论,理解掌握。)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创新小组评价机制,用恰当的评价机制培养各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精神。把评价变为课堂的佐料。例如,我在教授 《兰亭集序》时,几个学习小组对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一句的内涵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一组赞成, “有的人喜欢在室内 (跟朋友)面对面地畅谈抱负”,一组赞成 “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拘束地生活”,但还有几组都不赞成,我让他们说明理由,相互辩论,最终也没有肯定哪一组,但每一组都有收获。
我们无法超脱于高考制度之外,但我们的课堂必须体现宽容生命的理念,必须用恰当的评价机制给学生以宽容,给教师以宽容,给课堂以宽容,使宽容精神成为课堂变革的依据和方向,成为师生课堂中共同遵循的准则。教师要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整体构建等多样化途径,探索适合学生的个性化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