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现状及风险控制

2018-04-02 11:42:56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4期
关键词:信用机构机制

(安徽大学 安徽 合肥 230601)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现状

(一)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现状

党中央采取了许多的财政扶持政策,鼓励各个地方政府建立省、市、县三级政策性担保机构,一些民营资本也被吸引,不约而同的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始形成了政策性担保与民营担保互补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根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有4439家,担保资金约为4200亿元,运行状况还不错[6]。

我国中小企业是在十五大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巨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小企业,解决了大多劳动力剩余和就业问题,稳定了社会秩序。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存在着一些劣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资本金不足、科技创新弱、管理落后等问题,导致中小企业也时常发生危机,例如温州和东湾中小企业倒闭,也给我们警示,中小企业的发展依然要努力完善。

由于一些银行担保的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导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成了其风险转嫁的对象。因为中小企业是小规模的,其在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缺陷问题,以至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极度的不对称。如果发生了代偿行为,担保机构要全额代偿,银行没有承担任何风险。由此可见,二者的不平等性。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未完全受到政府给予的增资和信用风险补偿机制[7]。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政府的庇护,在体系建立和运作上以政府支持为主。但我国并未完全建立,机构没有有效的资金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还有一些信用体系不够完善、风险不能有效分散、担保的监管不力等诸多现状。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内部风控与管理有问题。部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存在着缺乏风控的法律规章制度,专业知识不够、业务能力不强,缺乏全程动态监管风险,就不能主动发现和抵御风险。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体系不一致。一些中小企业由管理部门监管,另一些中小企业又由财政、发改委、金融办等部门监管,这些监管方面的不统一不利于担保体系健康发展。

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速度太慢不利于发展担保业。我国对于信用担保的需求和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是阻碍担保业发展的一大因素之一。因为失真的信用信息、不平衡的信息资源供给与需求,混乱的信息行为等,使担保业面临很大的风险

4.亟需制定担保机构组织法和行业管理规定。我国尚未构建担保机构的准入机制,担保机构增长速度快,受到了瞩目。国内担保机构已形成许多种模式和结构,急需较为完善的法律规定,以避免因为这而造成的不良影响。

5.担保机构缺乏政策性资金补偿机制[8]。政府为了实施重大经济政策设立的服务机构,具有经济杠杆作用,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很多的资金,因为担保机构的风险与收益不相匹配。现阶段大多数担保机构都未形成一种稳定的担保资金补偿机制。

6.专业担保队伍人才缺乏。伴随着担保机构数量的增加,担保业的专业人才却大大不足。此问题也限制着担保业的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中的风险

1.源于被担保中小企业的风险

源于被担保中小企业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企业自身的风险两种。(1)信用风险,受保企业不履行还款承诺而使得担保机构需要承担偿还债务的行为,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经常发生抽逃资金、各种违约行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市场交易中因为信用缺失导致的损失达到了十分之一。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解决,也将造成风险。(2)企业自身的风险。中小企业本身实力较弱,资本金不足、法律监管不健全、技术创新能力低、管理不够科学等问题都会造成风险。

2.源于担保机构的风险

我国担保机构的风险有两种。分别为担保机构管理不健全和担保机构人员道德风险[9]。(1)担保机构管理不健全,很多机构对内部控制不重视,导致组织不恰当、管理无序。担保机构使用资金违规,胡乱投资其他业务,抽逃、裸泳注册资本金、占用保证金等行为都会导致风险。(2)担保机构人员道德风险,由于担保行业的综合性和风险性,要求其在职人员有经济金融、财会、法律等全方面的知识,但现实中却是参差不齐的、专业不够、审查不严,加大了风险的发生率。

3.源于协作银行的风险

这主要是双方关系的不对称性,由于协作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如果一旦发生风险,几乎全部由担保机构承担全部本金和利息等费用的代偿风险。银行向担保机构收取保证金,这使本来就资本金不够的担保机构雪上加霜,使其面临更大的风险。

4.信用制度风险

良好的信用制度可以为企业提供健康发展的基础,但是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度普遍没有很高,因此,有较大的信用风险,尽管在逐渐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并且担保机构的担保成本也比较高,中小企业亟待改善信用环境。

5.源于外部环境的风险

信用担保业发展离不开周围的经济环境,好的环境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但是,不好的环境会带来风险和反作用。(1)政策环境。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及经营的稳定性易受政府政策的影响,这几年,由于扩大内需、吸收就业,政府采取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部分地区如果政府进行政策不当干预则会引起违规操作。(2)法律环境风险[10]。关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法律监管还不够健全,现如今只有《担保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而部门规章又因为执行不到位而无法有效实施。并且担保机构的违约金没有法律的保障。

三、我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风险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风险虽然不能完全消除,但可将风险降低、分散。担保机构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

(一)提高担保项目的评审标准

此为第一道程序,也是防范风险的主要方法。评审工作要涉及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项目的评审标准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评审人才团队和专家顾问,并且制定整套、系统的评估方法和工作规范。

(二)构建科学的决策程序和风险控制机制

科学的项目规则可提高决策水平、预防风险。1.实施“审保分离”的政策,使约束机制加强。2.谨慎授权管理,发挥制约作用[12]。3.规范审议规则和决策审批行为。4.构建项目责任制度,严格监督和追究。5.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增大对代偿项目的管理和追回

包括:1.管理,由专人负责代偿资金回收工作。2.追偿,主要方法:(1)监督债务人筹资还款。(2)管理好抵押物、质押物(权)[13]。(3)将信用反担保方义务落实。(4)将债务转移、保全债权。(5)以资抵债、降低损失。(6)债权转股权和债务重组。(7)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担保机构的权益。

(四)担保机构的发展能力和抗险能力方面需要加强

1.要把“稳健经营”作为理念,保证资金的安全性与有效性。2.构建内控制度,预防道德风险。3.把风险分散,鸡蛋不能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4.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胆”的运作机制争取政策支持。5.保证担保资金安全流动。

(五)完善风险管理评价和预警制度

及时收集、汇总项目的具体情况,建立每日、每周、每月和每年的业务统计信息分析系统。以分散风险为原则、制定科学的计划,在不同层面采取综合、有效的风控措施。

(六)强化并完善政府的扶持力度

1.构建政府补偿机制,这样,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就可以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弥补机构自身资金不足的缺点,该风险补偿机制应趋于制度化.法律化。2.尽量避免政府在行政上的干预。保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能够自主决策、自主开展经营业务,这样更加公平合理。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七)加强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由于信用担保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所以我们不仅要注重内部环境的治理,还应该注重外部环境的治理。整个社会的信用大环境也很重要。1.积极构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我国目前比较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充分的发挥城市银行和信用社的作用,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还应该向台湾学习,构建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配套体系。2.建立再担保转移风险机制[14]。担保机构能够对自己的资金进行再担保,达到部分转移自己承担的风险的效果。这种再担保体系的建立,可以将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充分的转移。

猜你喜欢
信用机构机制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中国外汇(2019年9期)2019-07-13 05:46:30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信用中国网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信用消费有多爽?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