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一小学 冯婉霞
人类社会面临21世纪的挑战,首先是信息化的挑战。这就要求人们的阅读必须是快速、高效和广泛的。过重的课内外负担,过多的“细读文本”,剥夺了孩子们阅读的时间,扼杀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自由,于是,我们开始了尝试:研究和探索“单元整合、四课渐进、海量阅读”教学方法,力求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整合课程资源,进行全面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通过四个循序渐进的课型来完成过去需要十多节课时才能完成的一单元的教学,让学生省时高效地学完教材内容,从而节约出大量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大量课外阅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单元整合”指在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它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整合课程资源,进行全面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单元整合有利于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体系的掌握,把单元相关的内容整合起来,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节省了时间。学校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也有利于教师的共同发展,对年轻的、缺乏经验的教师更是有利。集体备课,备什么呢?要备单元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学生课前研究的内容,单元相关的阅读材料等。总的要做好“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钻透“三点”,即重点、难点、考点;优化“两法”,即教法、学法;精选“一题”,即精选评研题。
“四课”是指四种不同类型的课,包括:整体感知课、梳理结构课、品读感悟课和评研巩固课。
通过课前的单元信息整理表格进行课前研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收集的信息,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生字过关、质疑问难。
作为中高年级学生,课文的结构是有必要掌握并学习的,这有利于他们写作时的布局谋篇。建议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梳理课文的结构,学生容易理解,这种方式还可以运用到写作前的准备。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在写作前的列提纲中,孩子们利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准备,把作文的布局、详略、写作方法等都能很好地呈现出来。
主要抓住重点课文进行品读。课前先布置小研究,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在品读中进行“以读引读”。在课堂上,围绕课前小研究的题目,学生畅所欲言,让他们结合自己看到的其他阅读材料或自身的经历谈感悟,教师恰当进行引导。整个过程把“教”转化为“导”,再转化为“学”。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的,就是“幸福”的。
通过字词、句子、片段、篇章等进行知识评研。这与之前的练习课有所不同,以往的练习课主要以教师评讲为主,我们提倡的评研课则是由学生研究为主,评研题目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教师根据教学重点进行出题,另一类是学生根据自己实际进行出题。教师出的题目所有学生要完成,学生自己出的题目在小组内完成或交换完成。即使是教师出的题目也不是教师评讲就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研讨,互相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向教师提出,再进行全班的交流。学生出的题目交换做,再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或由第三位学生进行批改,遇到异议的再向教师提出。学习的过程中,采取“合作”的方式,师亦生、生亦师、兵教兵、官强兵,合作无处不在。达到“和谐”,从而达到“幸福”课堂。就这样,通过这四个课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习一个单元的知识。
原来要十几个课时完成的一个单元教学,现在只需要七节课左右就可以完成,那么剩下的时间干什么?我们就进行海量的阅读。关于阅读,很多老师都会提出,但是在较重的学习负担前能达到这个目标吗?学生疲于完成作业,哪有时间进行阅读。我们实施“单元整合、四课渐进”后,就可以利用课堂内的时间,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以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学生阅读的书籍或资料是结合单元的内容进行推荐。例如学习了五年级《窃读记》后,我们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学习六年级上册的有关写动物的单元,我们就推荐学生阅读沈石溪的有关作品,阅读后还进行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以读引读”,加大阅读量,提高语文素养。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那就得利用课堂的时间进行阅读的指导和阅读交流分享,必须确保学生有课余的时间进行阅读拓展。拓展型课程时段则分散在中午或周末,由家长或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指导与分享。研究型课程聚焦在每周星期天晚上,学生根据导师预先布置的研究提纲进行阅读,并采取线上交流,分享阅读体会。众所周知,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对人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孩子们的阅读水平提高了,老师还需要为学生的阅读水平担忧吗?因此,“海量阅读”使师生受惠,从而共享“幸福”。
课堂模式的探究,就是使课堂“有法”,便于老师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单元整合”的课堂模式研究,是使得老师们有章可循,真正实现“生本”的课堂。通过落实课堂模式,来落实主体和主导的关系,通过课堂教学范式的转变,来促进教学关系重建,让课堂效益、效率在尽可能高起来的同时,使学生体验到真正“生命的狂欢”,从而达到“幸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