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复原法教学记叙性文本

2018-04-02 08:57廉江市横山镇中心小学许贵冠
师道(教研)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复原现实生活原型

文/廉江市横山镇中心小学 许贵冠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记叙类文本,一般以写人、记事为主,展现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然而,由于部分记叙文有比较复杂的情节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学生很难一下子掌握其中的精髓。针对这个问题,我指导学生尝试用还原法进行学习,将故事的情景、人物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找到现实生活中的原型,这样就能让学生的学习更为高效。

一、复原故事情境,身临其境

六年级上册第五组 《少年闰土》一文展现了聪明活泼的闰土形象,也讲述了少年闰土看守瓜田、捉鸟雀的场景。然而,不少学生很难通过文字认识到闰土的机智和灵活,为了让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刻,我引导学生尝试还原故事中的情境。首先可以展示故事中的道具,如简易的钢叉,让学生思考用这样一个工具如何才能刺中猹,并尝试想象闰土刺猹的动作状态。学生发现, “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的状态能很好地展现闰土的灵活和勇敢。此外,我组织学生进行小实验,尝试还原闰土捉鸟时设置的陷阱,学生发现,要做好这样一个小陷阱其实并不容易,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闰土机智聪明的特点。在还原情境的过程中,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尝试复原故事情境的过程中,学生所读到的不再是 “虚”的故事,而是通过还原故事情境将读到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事件重演。这样就能拉近学生和课文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的理解更为透彻。

二、复原人物语言,认知性格

五年级上册第六组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有不少精彩的人物形象,如父亲的形象最为引人入胜。我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探究父亲的语言,还原其在说话时的内心活动。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围绕父亲的话语展开了深刻的思考。如有学生提出: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句话展现出了父亲的愤怒,他不能理解有人竟然会劝说他放弃自己的孩子,所以才会这么说。”还有学生提出:“‘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这句话展现出了父亲的兴奋,他知道自己的孩子还活着,而且还发现了其他存活的孩子,内心自然是十分喜悦的。”还有学生提出: “‘出来吧!阿曼达。’这种带着颤抖的声音说明父亲心有余悸,但是看见儿子近在眼前,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自然十分激动。”由此学生发现这是一个勇敢而执着的父亲形象。

在尝试复原人物语言的过程中,学生能透过具体的语言范例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分辨人物的善恶,搞清楚哪些话语体现了真情,哪些话语又体现出虚情假意。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更好地把握对方的言外之意。

三、复原情节逻辑,探寻因果

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四组 《钓鱼的启示》时,我鼓励学生尝试探究文章的因果,提出问题: “父亲和孩子不是去钓鱼吗?为何钓到了鱼后,又将其放走呢?”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内容后提出: “父亲和孩子原本是打算钓鱼的,但是后来却发现还没有到捕捞鲈鱼的时间,所以才要将鱼放走。因此这并不矛盾。”我又提醒学生思考: “‘我’并没有得到鱼,可是后来为什么又说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呢?”学生提出: “‘我’虽然没有得到鱼,但是却领悟了人生的道理,‘我’觉得这比得到鱼更值得珍惜,所以才会说获得深刻的启发。”在分析中,学生搞清楚了文章的逻辑。

在尝试还原记叙类文本的情节逻辑时,我也努力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例子,并探讨该如何生活中每一种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这样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四、复原生活原型,体会哲理

六年级上册第七组 《老人与海鸥》讲述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情,体现了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在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时,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例子,并思考自己能从中获得什么启迪。有学生提出: “我曾经看见邻居在门口撒米糠喂麻雀,那些麻雀和他的关系熟了之后,竟然不怕他,当他在门口支起桌子吃饭时,麻雀甚至会停在他的身边。由此我感悟到,如果人类能向动物付出一片真心,那么动物也会同样回报你,将你当成朋友。”在寻找生活原型的过程中,学生和作品中的人物形成共鸣,同时也更好地理解了作品的主旨。

在探究生活原型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发现,生活中各种看似平凡的琐事,如果细细思考都可能从中发现人生哲理,一些看似平凡的人物身上或许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闪光点。

猜你喜欢
复原现实生活原型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包裹的一切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原型理论分析“门”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