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丰市利民中学 郭海涵
魏书生说: “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倍数的幸福。”
前几年,我在探究班级管理及教育有效措施的过程中,观看了魏书生的教育视频讲座。一小时的视频讲座,余兴未尽,这跟平时的开会有很大区别。之前虽听同行讲过,也浏览过他相关的教育书籍,但确实 “百闻不如一见”。视频中的他,如同面对面在与我们亲切交谈。那一番番平实又不失幽默的言论,足以填满每位教师教育的小宇宙。
藏青色的西服,白领衬衫,高而不宽的额头,略带旋式的发型,时刻保持三分笑意。朴实又个性的衣着及平和的神态,是其亲和的代言,无论说唱骂笑,都传递着丝丝暖意,浓浓爱意。这就是魏书生,大众形象,农民般的容颜,却散发无穷的教育魅力。
正是其面不严、貌不扬的大众化形象,树立了一种无需抗拒的亲和力,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建立了平等的关系;不矫作,坦然运作一切,这需要多少理论的沉积和身心的修炼啊!试问当下,有多少老师能长期保持这份谦和?这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在学生面前,如果我们长期的居高临下,时刻以长者论处,以能者居之,我们如何与学生平等对话?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更无法体会你的用心,反之,会以一种抵触的情绪去对待;如果长期绑着脸说教,再大的理论都会变得政策化,再美的言语都会显得生硬而没有穿透力,再用心的交谈都会失去感染力。所以,保持一份亲和、一份谦卑,再远的距离也会拉近。
魏书生正是保持着这份平凡又难得的亲和力,在学生面前有着多重身份,既是师者又是长者,更是益友;既是引导者又是榜样者,有时故意示弱让学生学会独立,有时又逞强以激发学生的斗志,多管齐下,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例如,学生干部因收班费犯愁时,他就故意推说不懂,而让学生自己想法子,学生在他的暗示下,以各组比赛的形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是不是很神奇呢!再如,他要求学生锻炼身体时,他本身也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做俯卧撑,且每天增加,结果在他外出讲学的两个月后,学生便要求他补回,加上之前的数量,他一个劲做了一百来个,这过程全部由学生监督完成。事后,他又以友者的口吻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的教育,这样的老师,谁会不服?从走入学生的群体继而走进学生的心里,他已把 “亲和力”化于无形中,这样 “任性”又有血性的老师,有多少学生会不喜欢呢?这恰恰就是教育的人文关怀。
视频讲座中,我看到的是一个隐含着光环的专家,一个浓缩成功的光辉形象。我想,这份成功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这期间要经历多少崎岖心境,要持续多少勇气来支撑那份执着,或许也彷徨过、消沉过,也动情动气过,然而,低落而不至于沉落至奋起拼搏,直至完成一个历程的成功,没有一份超常人的韧性是很难做到的。
在教育的路子上,我们并不缺乏爱心、细心,但很多时候我们正是缺少像魏老师这样的耐心和韧性。所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唯有慢慢咀嚼,才能品出味道。
仅仅是一个视频讲座,听了足足一个小时,我却毫无倦意,时不时在心中喝彩。是什么让我能集中去听那毫无乐曲渲染的话语?除了魏老的人格魅力,其实更多的是语言的魅力。和其容貌一样,音色不见得美,音质不见得清,但听来却能为之动容;其对文字、口语的处理足见其文学底蕴,专家风范;时而平铺直叙,时而妙语连珠,时而稚气口吻,时而师尊言谈,配以具备极强穿透力的理论,一席言论如一道道佳肴,把 “民主” “互助”等美味细化于日常工作中,步步摄人心魂,使人身临其境,更有跃跃欲试之欲念。试想,在其强大理论与言语穿透力下,深谙本行的我们尚且能听得津津有味,更何况是那些处于青青热动的学生。作为教育者,理论不足,如何去支撑教育?言论无力,如何去说服学生?魏老师便有这样的功力,他的言语未见得很动听,也没有激情澎湃之气场;语言很朴实,但字字着情,句句在理;如聊家常,使人很上心,听来总觉得很舒畅。反思我们自身,我们的教育并不少,话语连篇,似乎也达到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何学生会充耳不闻?甚至会觉得啰嗦,我们不妨总结自身的语言,我们的理论够强大吗?为什么有时会是 “忠言逆耳”的局面?我们说到学生的心里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