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 黄颖雯
文字的出现,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小学语文低年级中,应以识字教学为主,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多种识字方法,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字族文识字”是融汉字规律于诗文中识字的方法,它在 “选文识字”的编排系统之外,开了一条 “因字创文,创文识字”的新路子。笔者认为, “字族文识字”具有以下几大优势。
所谓 “字族文识字”,指的是由一个母体字加上不同偏旁衍生出众多子体字,从而形式一个字族,根据这一字族再编写成生动有趣的儿歌或短韵文的识字法。
汉字的音、形、意三者间是辩证而统一的关系,字族文识字教学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字族文识字”法体现了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和字义类推的特点,大大简化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儿童的识记过程,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汉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7、8岁的儿童,他们的记忆力和模仿力相当强。识字是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先导,而 “字族文”的出现体现了字族的联想类推功能,符合人们意义识记的规律。学生只要在学习过程抓住字族的特点和规律,就可以举一反三,以简驭繁,掌握一批子体字是完全可能的。
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语言的大前提,也是学习的先导。一般来说,学生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识字量,就无法有效开展阅读与写作,而 “字族文识字法”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点。根据实验数据统计,长期开展 “字族文识字”学习的儿童,其识字量可在两年内达到2200个以上,这就为整本书的阅读和较高水平的写作提供可能。
识字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也极大地拓宽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与能力。随着儿童识字量的不断扩增,其阅读的兴趣亦被充分调动起来,在阅读中学生能够获得满足感。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书籍又反复在不同的语境中呈现汉字,促进学生对汉字的认知与识记,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学生在阅读中复习巩固汉字,这远比单纯学习汉字有趣得多。
识字量的扩充对写作亦产生积极的影响。许多一线语文教师发现,低年级的学生都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很多学生却普遍存在会说不会写的情况,究其原因,还在于受识字量的桎梏。试想,一个学生在写作过程,屡次因为写不出某字而停笔,即便求助成人或翻阅字典,在某种程度都会打断其写作思路,打消其写文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有限的识字量往往会成为写作之路的绊脚石,而 “字族文识字”短时高效的识字方法无疑为儿童的写作扫清障碍。
“字族文识字”在低年级语文识字领域有较强的优势,那么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该如何有效开展字族文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历,提出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比如我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古诗 《绝句》时,碰到了 “窗含西岭千秋雪”的 “岭”字,经过研究,我发现 “岭”是“令”字族的子体字,其字族成员还包括 “零、铃、领、玲、龄”。为了方便学生识记,我有意识地将“令”字族的几个母体字编写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 “窗外传来丁零声,上课铃声已打响,七龄学童进课室,专心聆听老师讲,玲玲同桌提醒她,红领巾呀要戴上。”
注意综合运用。中华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学生识字的方法亦不唯一,在众多方法中教师需要强调“三重”:重视朗读诵记,重视语感培养,重视综合运用。比如在教学“字族文”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发现规律、猜测字义。运用层面,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 “字族法”所学,拓展至阅读层面和写作层面,在脑、眼、手、口多重感官的参与下,加深对汉字的识记与理解。
“字族文识字”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唤起兴趣,陶冶情操,培养志趣,寓教于乐,这就要求在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设计上体现趣味性。就教学内容而言,字族文主题的选取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编排生动有趣的韵文或儿歌,同时表现形式可以多样,比如直接组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