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精神是信念与实干的高度统一

2018-04-02 02:03中共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宣传部理论科
社会主义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西畴苦干贫困地区

中共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宣传部理论科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当前,云南省进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新时代赶考路上的“答卷人”,重读、重解、重用西畴精神,对凝聚起全省人民拼搏奋斗的力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西畴精神要继续在实践中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95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在气吞山河的伟大实践中,西畴人民创造了闻名遐迩的西畴经验,也孕育形成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西畴精神是西畴人民与自然抗争,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又在指导西畴经济发展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可以说是既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将继续在实践创新中得到丰富发展。

作为西畴人民的“传家宝”,西畴历届领导班子薪火相传,奋斗不息,把传承西畴精神作为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历史责任和政治担当,并将其融入西畴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血脉和灵魂,化作一种特性、一种文化、一种民风,并不断赋予其更多全新的内涵。西畴精神不仅是西畴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整个云南的宝贵精神财富。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伟大实践中创造的西畴精神,记载着西畴人民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承载着西畴人民气吞山河的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精神,这种奋斗精神应当成为一代又一代西畴人的历史记忆。

西畴人民与自然的抗争是形成西畴精神的基础。西畴县土地资源禀赋差,石漠化极其严重,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仅严重制约发展,更是影响生存的问题。20多年来,西畴人民的物质生产活动围绕“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展开。为了与自然抗争,西畴人民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也正是这样,才有了20世纪90年代西畴人民炸石造地、劈山开道的壮举。西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求,蕴涵着一种悲壮,创造出能够赋予当地群众一种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力。

党的领导是形成西畴精神的政治保证。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西畴创造的奇迹,是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和人民群众自力更生实践相融共振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西畴人民矢志不渝跟党走,在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化运动中率先成立了文山的第一个农民互助组。1955年,毛泽东主席就对西畴县《一个混乱的合作社整顿好了》的报告作出批示,将西畴县树立为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典范,让西畴人民“自强、诚信、感恩”的信念更加坚定。几十年的奋斗实践证明,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将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群众路线是西畴精神的思想品格。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创造光辉历史。如果没有群众的愿望和创造,就不会产生“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力量;没有广大群众的苦干拼搏,也不可能创造出西畴精神。因此,西畴精神是西畴人民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创造出的人间奇迹。它是西畴人民在石漠深处苦战20多年,在人与大自然艰难抗争中孕育和锻造出来的精神品格,它属于人民,属于我们的党。这种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一起苦、一起干的精神,是我们各项事业成功的法宝,也是西畴县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艰苦的环境磨炼出了西畴人的自力更生精神,持之以恒的奋斗拼搏美了山水、富了群众,30年绿化了石漠化土地,20年来减少贫困人口20万。2015年,西畴被评为云南10个“争先进位县”之一,县域“三农工作”综合评比排名全省第一。通过炸石造地和劈山开道,把千百年来这方水土赋予西畴人民的精气神,升华成一种用生命和毅力镌刻在石漠上的西畴精神。

让西畴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闪光

在西畴精神的形成和传承弘扬过程中,西畴的昨天灿烂辉煌,今天生机勃勃,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在西畴精神激励鼓舞下,西畴人民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光荣传统与时代需求相结合,谱写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三部曲,使西畴这个山区贫困县获得了巨大发展。

西畴人民通过不懈奋斗,凝练出始终坚持“勤”字当头、“干”字为先,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长期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将“苦熬”转变为“苦干”,将“坐等受穷”转变为“实干致富”的西畴精神,创造了许多奋斗发展奇迹。历届中共西畴县委、县政府带领群众与石漠抗争、向贫困宣战、向大山进发,在自强不息、穷则思变、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实践中创造出“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四轮驱动”农村公路建设模式、“五法治水”治水改水模式、“三宜”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等一个个创新谋变的“西畴模式”“西畴经验”“西畴方案”,闯出了一条符合西畴实际的跨越式发展新路子。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从创业到创造,西畴历届县委一次又一次向人民交出奋斗的成绩单,铸就了不断再创业的西畴精神。这是一种矢志不渝的执著,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这是一种永不止步的进取,始终带领人民闯新路、开新局;这是一种艰苦奋斗的勇毅,始终保持大无畏的革命勇气;这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笃行,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知行合一,不断为人民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西畴精神要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

西畴精神是西畴人民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西畴人民拼搏进取、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大力弘扬西畴精神,要有不畏难、不气馁、不言败的信心,克服强调客观、畏难发愁的情绪。长期以来,贫困地区在发展道路上有很多矛盾和挑战,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一些干部也容易背上思想包袱,总认为贫困地区区位差、底子薄、基础弱、困难多、条件差,总感到信心不足、难有作为,以致缺乏勇气,意志消沉。路是人走出来的,事业是人闯出来的。悲观失望、自怨自艾只会使我们徘徊不前。这就要求我们树立“贫困地区有大作为”的豪迈气魄,扫除思想障碍,克服自卑心理,把差距看作鞭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勇于赶超的精神,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把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和省政府的目标要求,与地区发展的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切实用好中央的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开拓进取,埋头苦干,走出一条符合地区实际的转型追赶之路。

大力弘扬西畴精神,要树立忧患意识,摒弃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观念。由于眼界和胸怀的局限,越是贫困的地区,越容易满足已有成绩,产生沾沾自喜、盲目乐观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跳出贫困地区看贫困地区,站在全国看贫困地区,面向未来看贫困地区,树立战略眼光,加强战略思维,立足全国找准定位,用更新的理念拓展发展空间、更实的举措提升发展层次,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好经验,树立“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急迫感,认真查找自身发展中的不足和问题,做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大力弘扬西畴精神,要奋力抢抓机遇,抢占先机。只有抓住机遇,才能够在竞争中抢占发展先机、赢得主动。挑战和机遇从来都是并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关键看如何把握和应对。任何止步不前、故步自封或者观望犹豫、畏首畏尾都会错失发展的机遇。我们要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把中央和本地区的发展思路聚到一起,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为贫困地区今后和未来一个时期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性机遇,乘势而上、借力发挥,用足用活政策。

大力弘扬西畴精神,要统筹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克服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做法,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我们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以总揽全局的战略眼光谋划发展;要眼光长远,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预见性。着力消除急功近利多、着眼长远少的倾向,牢固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对需要长远规划的,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对需要加快推进的项目,抢抓进度、一抓到底。做好各项工作,既要有仰望星空的理想情怀,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的教诲,以“钉钉子”的精神,心无旁骛地干、锲而不舍地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在实处、干出实效、干出实绩。

猜你喜欢
西畴苦干贫困地区
Desire for Youth
西畴,在时代的大浪中扬帆起航
披荆斩棘斗顽石
西畴之秋(外一首)
Desire for Youth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西畴精神”——写在石漠上的壮美史诗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