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性思维视角探讨800 m跑运动员个体竞技与竞赛能力的发展

2018-04-02 09:22
肇庆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耐力教练员竞技

陈 强

(广东理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800 m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是指800 m运动员应该具备专项速度即100 m、400 m、600 m等距离绝对速度的能力;个体竞赛能力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专项速度的能力;整体性是指教练员在认识到运动员的个体竞技能力是运动员比赛中个体竞赛能力发挥的基础的前提下,把800 m运动员的个体竞技能力、个体竞赛能力看作一个整体,并通过有效训练才能促进高水平运动员的个体竞技能力转化为比赛中所需要的个体竞赛能力.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个体竞赛能力是运动员最重要的参赛能力,是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比赛的过程之中[1].高水平800 m运动员的个体竞技、竞赛能力是评价专项成绩水平的重要依据,并表现一定训练和参赛能力的有机整体性[2].而我国以线性原理为主导理论指导下的训练是采用局部和分割的训练方法,破坏了运动员个体竞技、竞赛能力的整体性关系.本文主要从整体性思维视角探讨800 m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和个体竞赛能力之间的关系,制定了不同水平男子800 m运动员、100 m、400 m、600 m个体竞技能力、个体竞赛能力、强度训练百分比一览表(表2),可以为青少年800 m教练员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1 传统线性思维是制约800 m跑运动员个体竞技、竞赛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建立在近代科学基础上的传统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一直以线性科学模型作为理论基础,追求一种简单明了的因果关系,并以此来说明运动训练的确定性规律并预测运动成绩的变化和发展.世界800 m训练在此思维的影响下,主要以提升运动员有氧耐力能力为主,将有氧耐力运动量的增长作为评价800 m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的基本尺度.教练员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每个年度都在尽可能不断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运动量,并以此作为提高800 m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唯一依据.尤其在青少年800 m跑的训练中,教练员把运动员的有氧耐力作为单一能力的发展,从而忽视了制约高水平800 m运动员专项成绩提高的最重要因素即“速度、速度耐力”,即把有氧耐力训练人为地从速度、速度耐力的“整体性”发展中孤立出来,把最终决定青少年800 m运动员专项成绩的决定因素速度100 m、速度耐力400 m、600 m的个体竞技能力、个体竞赛能力等“整体性”能力还原为单一有氧耐力能力,这样就忽视了800 m运动员整体性的协调发展.这种训练的直接结果有二:一是我国很多青少年800 m运动员在盲目采用单一的有氧耐力训练的过程中,因运动伤病而被迫退出竞赛生涯;二是只关注800 m运动项目单一方面即有氧耐力的提升,违背现代800 m比赛“整体性”提升的本质特征,影响了800 m运动员速度100 m与速度耐力400 m、600 m之间的协调发展,最终造成青少年800 m运动员运动成绩无法可持续提高.这就是造成表1[3-4]中中外男子800 m运动员专项成绩、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100 m、400 m、600 m的差距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

表1 2012年中国田径大奖赛、伦敦奥运会男子前8名运动员专项成绩、个体竞技能力一览表

2 从整体性思维探讨800 m运动员个体竞技、竞赛能力的提升

2.1 现代世界男子高水平800 m运动员个体竞技、竞赛能力特征

800 m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个体竞赛能力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在:青少年时期提高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100 m的绝对速度能力至关重要;青少年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中的100 m、400 m、600 m的绝对速度转化为高水平800 m运动员所需要的专项速度耐力能力即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发挥的个体竞赛能力的100 m、400 m、600 m能力非常重要.高水平800 m运动员的个体竞赛能力是评价专项运动成绩的重要依据.教练员提高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竞赛能力整体水平是运动训练的核心.在这个整体中各要素有着不同的作用,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依赖,从而呈现出整体性的发展规律,因此,在训练中我们要遵循以下规律.

2.1.1600 m水平是个体竞技、竞赛能力整体发展的核心

在800 m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根据800 m运动项目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力和恢复训练等,并最终以运动员在比赛中的100 m、400 m、600 m等个体竞技能力和个体竞赛能力的“整体性”特征表现出来(表2)[3-4].从表2数据可见,800 m运动员专项成达到1 min40.91 s与达到1 min46.91 s的个体竞技能力的差距如下:一是运动员绝对速度100 m之间差距明显,前者100 m是10.10 s,而后者100 m是10.70 s,前者与后者的差距为0.60 s;二是速度耐力400 m差距明显,前者与后者分别是44.17 s和46.79 s,其差距为2.62 s;三是速度耐力600 m差距明显,前者与后者分别是68.12 s和72.16 s,其差距为4.04 s.而800 m运动员个体竞赛能力的差距为:前者每个100 m是12.61s,后者每个100 m是13.36 s,差距为0.75 s;前者第1个400 m是49.28 s,后者第1个400 m是52.21 s,差距为2.93 s;前者600 m是74.30 s,后者是78.71 s,差距为4.41 s.比较分析表2中不同水平男子800 m运动员的个体竞技能力和个体竞赛能力数据可知:800 m运动员专项成绩在1 min40.91 s和1 min46.91 s的个体竞技、个体竞赛能力主要差距表现在600 m的速度上,也就是说,对于800 m运动员比赛中每个100 m的竞技能力和竞赛能力差距不大,而400 m的个体竞技能力和个体竞赛能力的成绩就比较明显,而600 m的个体竞技能力、个体竞赛能力的差距就非常明显.因此,可以说,在青少年800 m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其“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教练员在提高运动员100 m个体竞技能力的同时,要通过有效训练把青少年的600 m个体竞技能力提升到世界级800 m运动员的个体竞技水平.因此,提升运动员600 m水平是核心,也是摆在教练员面前最重要的课题,这也是中外800 m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为此,教练员要从“整体性”视角分析800 m项目的比赛本质特征中的规律,在提高800 m运动员的600 m个体竞技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运动员100 m、400 m的个体竞技能力.

2.1.2速度训练实战的“整体性”模式

整体性原理由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首次提出,他认为整体性功能必然超越于整体中孤立的各部分功能的总和.我国竞技运动训练理论受到历史上流行的机械整体观点,不懂得整体与各个部分之间还存在多种关系,片面地把整体等于部分之和当作普遍的唯一规律应用于竞技运动训练,而没有深入认识到“非加和”关系才是解决运动员速度训练的整体性问题.因此,我们从整体性视角探索800 m速度训练实战的特征,就是要改变我国传统的把800 m运动员的速度100 m的训练人为地以孤立的形式分成若干组的方法,因为这种以“孤立”的形式分成若干组速度训练是无法实现800 m比赛实战所需要的速度,因而造成中国男子800 m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越跑越慢或者在比赛后半程速度大幅度下降.我们以大卫·鲁迪沙为例,提出以速度训练实战“整体性”的训练模式.大卫·鲁迪沙的个体竞技能力100 m速度是10.10 s,他在800 m比赛中每个100 m平均速度即个体竞赛能力100 m是12.61 s.为此,我们要让运动员以每个100 m为12.61 s的速度跑300 m、400 m、500 m、600 m的距离,也就是说用大卫·鲁迪沙12.61 s的速度进行强度实战训练,才能够体现800 m运动员速度训练实战的“整体性”特征.这有助于教练员更好地掌握运动员的专项速度“整体性”的竞技实力,也有助于教练员掌握和设计运动员比赛的实战速度,从而提高运动员实战比赛的能力.

表2 男子800 m运动员100 m、400 m、600 m个体竞技能力、个体竞赛能力、强度训练百分比一览表

2.1.3速度耐力训练实战的“整体性”模式

800 m运动员速度耐力就是运动员在800 m比赛中始终保持高速度的能力.为此,本文创新性地提出采用速度耐力训练实战的“整体性”模式.例如,某男子800 m运动员,他的400 m是48.75 s,600 m是78 s,教练员设计他的800 m比赛成绩是1 min 54 s,那么,他在800 m比赛中,第1个400 m必须跑到54 s的速度,第2个400 m必须跑到60 s的速度.为此,教练员在采用400 m的距离作为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时,首先要针对800 m项目,把2个400 m分成1组;其次,教练员要依据运动员比赛实战设计的速度进行训练,即运动员按照比赛速度54 s跑第1个400 m,休息3分钟之后,再按照实战比赛60 s的速度跑第2个400 m.这种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特点是:首先,教练员按照比赛速度要求运动员每组必须跑2个400 m,这样,就体现了800 m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实战的“整体性”模式;其次,教练员把2个400 m分为1组,这样的速度耐力训练符合“整体性”,也就是说,随着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的提升,教练员可以逐渐缩短第1个和第2个400 m跑之间的休息时间,最终就成为400 m+400 m=800 m的“整体性”速度耐力的训练.另外,在600 m的速度耐力训练中,我们也采用速度耐力训练实战的“整体性”模式.首先,教练员让运动员按照600 m的比赛速度耐力,以84 s的速度跑完600 m,间歇3分钟后,再跑1个200 m;其次,教练员要保证运动员完成600 m的速度耐力标准,等运动员比较轻松完成600 m的速度耐力标准后,再不断减少间歇时间和提高200 m跑速度指标;第三,在600 m的速度耐力训练中,与200 m速度训练相结合,就是为了完成800 m距离的“整体性”要求.这样的速度耐力训练方法既可以改变了中国男子800 m运动员后程跑速大幅度下降的现状,也符合高水平800 m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在第4个弯道抢占有利位置这一关键环节的实际要求,并且与800 m实战比赛相接轨.

3 结论

我国传统的运动训练理论和项群训练理论由于受传统线性思维又称工业文明的发展观的影响,把800 m项目错误划分为“以有氧供能为主的耐力项目”,造成教练员在选材、训练中仅仅追求单一能力的提升即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增长,最终造成我国800 m项目落后的局面.从整体性思维视角探讨800 m运动员个体竞技、竞赛能力的提升,就是为了改革我国传统的以“线性”思维采用“局部”和“分割”的训练方法,尊重800 m项目中速度、速度耐力训练的“整体性”规律,以促使我国800 m项目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8.

[2]仇乃民.竞技能力非线性系统理论与方法[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20-23.

[3]佚名.2012年全国田径冠军大奖赛总决赛前8名800 m成绩[J].田径杂志,2013(5):61-63.

[4]佚名.2012年第30届奥运会田径比赛前8名800 m成绩[J].田径杂志,2013(10):61-63.

猜你喜欢
耐力教练员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竞技精神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花与竞技少女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同台竞技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