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元,候 军
(肇庆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性为武术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但同时也给武术蒙上玄虚的外衣.显然,虚妄、迷信的外衣使得传统武术“神秘色彩回潮现象加剧”,并且极大地增加了武术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被误读的可能.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武术走出玄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魏冉,王平认为,神秘和玄虚会干扰武术国际化的进程.[1]谷晓红对武术的神秘性进行了剖析,认为“神秘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武术的真实面目,造成了人们对武术的难解、曲解和困惑,进而阻碍了武术的发展”[2].另外,著名学者、作家毛志成则直言,“将中国武术弄成神话,不仅是一种愚见,而且也会成为实现文化强国的一种阻遏”[3].面对文化玄虚给传统武术的生存与发展所制造的新困境,刘波指出,只有“规范化才能让传统武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4].王培锟认为武术本身并不玄虚,对青少年进行武术教学也应力求科学化,不宜故弄玄虚.[5]因此,对传统武术进行“祛魅”是时代的选择.但是,上述研究没有进一步指出传统武术走出玄虚的具体路径.因此,传统武术如何走出玄虚,有无可资借鉴的案例等问题亟待回答.
本文整理了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教授陈瑞燕(Agnes S.Chan)及其团队以少林禅武医传统武术功法为研究对象所开展的一系列临床心理学研究,检视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少林禅武医的科学化研究已经触碰到传统武术文化符号的层面,不仅在传统武术技术层面实现了超越,而且揭示了传统武术健身价值的生理学机制.本文认为此类研究可以为武术文化走出玄虚,建立阐释武术文化价值的科学话语体系提供重要的思路借鉴与实践支撑.
2.1.1少林禅武医
少林禅武医是少林寺永化堂吴古轮派禅武医的简称,是传统少林武术文化的精华和代表.少林禅武医缘起于明代少林寺永化堂(即少林寺南院),至清代永化堂著名武僧寂勤(俗名吴古轮)起将少林禅学、少林武术、少林医学融摄成禅武医合一的文化综合体.随后,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限制,少林禅武医长期传承于民间.2015年9月21日,传承于河南省嵩山禅院的少林禅武医入选第4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释德建(俗名丁洪本)为少林禅武医第18代法脉传承人.
2.1.2少林禅武医的武术养生体系:德建身心疗法
释德建将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理论与实践精华加以简化,以传统少林武术功法内养功为基础,同时配合修禅、饮食和通窍,形成了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武术养生体系(表1).
表1 德建身心疗法的主要内容
Agnes S.Chan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将传统的少林禅武医文化与现代西方脑科学加以整合,形成了综合性的身心治疗方法,即“德建身心疗法”(Dejian Mind-Body Intervention,简称DMBI),应用于抑郁症患者、自闭症儿童患者以及其他脑部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德建身心疗法体现的是传统武术的优势.由于DMBI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观思想为基础,以身心和谐的旨趣为主导,追求身心和合,扬弃那种只针对具体疾病而对病人的心理、生活素质,病者家庭的关怀都不在考虑之内的做法,帮助病者改善其身体健康,同时注重改善其心理、思想、人格的素质,协助病者培养正确的观念及行为.该疗法不仅突出了武术功法的练习,同时也较为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确立.由此可见,德建身心疗法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是融合现代心理学、生活科学、现代医学和传统武术于一体的养生体系.
2.2.1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科学验证
第一,Agnes S.Chan等以少林禅武医当代传人释德建为实验对象,从脑科学角度探讨探讨了少林禅武医文化中的“气”是否存在,以及“气”如何影响他人的大脑活动.[6]实验过程是释德建及其他12位控制组成员(没有练习过武术的普通人)分别对受试者的印堂采用点穴姿势,然后分别测度受试者的大脑脑电波(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情况.通过量度脑电同步指数(Coherence)的结果显示,在8个脑电同步指数中,有7个呈现显着的升幅(x2=4.5,p<0.05).相对而言,12位控制组成员中没有1人能显示出类似的EEG转变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少林禅武医文化中的“气”是真实存在的,而且,释德建对“气”运用也是独特的,是他在长期在少林禅武医武术修习过程中习得的,不是任何人都具备这样的能力.
第二,少林禅武医的科学化研究还对丹田是否存在进行了科学验证.基于刺激丹田会对脑部特定部位产生一定影响的实验假设,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fMRI)方法,分别测试十余名受试者脑部对刺激右手臂内侧部位以及下丹田部位的反应.实验结果显示,1)脑部对刺激右手臂部位的反应只限于运动区(Motor Cortex);2)脑部对刺激下丹田部位的反应区域则明显增多,具体包括前额叶(frontal lobe)、颞叶(temporal lobe)、丘脑(thalamus)、脑岛(insula)和扣带回(cingulate gyrus).对比2点结果表明,丹田并非是一般的皮肤点,刺激它能使大脑很多重要的部位活跃起来.[7]根据此项研究成果,可以验证丹田对于传统武术而言,并不单纯是文化意义上的符号,而是一种特殊生理结构的客观存在.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气”和丹田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负载词汇,同时也都是极为神秘的概念.“气”(the Qi)这一概念,它不仅是一个既有生物学(bioenergy)意义,同时也具备文化(cultural)意义的词汇.“气”不仅常见于武术文化中,而且在中国传统医药、文学、艺术,乃至日常生活中它也有着极高的使用频率.丹田(Elixir Field或者译为Dan Tian)则是另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概念.在传统医药与武术健身实践中,人们普遍认为,对丹田的刺激可以激活人体自身储存的能量,从而提高人体的功能及健康水平.但是,人们对于所谓的“气”或者丹田等传统武术常见的文化符号一直存在着较为模糊的认识,即他们是否可以作为生理学意义上的真实存在,还是一个纯粹的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概念,人们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Agnes S.Chan等以脑科学研究为基础,系统地论证了“气”和丹田在生理学意义上的真实存在,因而少林禅武医的科学化研究可以为传统武术走出文化玄虚、还原文化真实提供有力的支撑.由此可见,Agnes S.Chan等的研究,对于其他传统武术文化符号的深入探讨具有借鉴意义.
2.2.2对传统武术健身价值的科学验证
Agnes S.Chan等将少林禅武医传统武术养生文化中的精髓德建身心疗法(Dejian Mind-Body Intervention,简称DMBI)应用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维护上,探索了DMBI干预对中国老年人群体在身心健康维护方面的医学价值,并取得一些较为突出的效果.Agnes S.Chan等对44名受试者进行为期12周的DMBI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学习,同时配合DMBI身心锻炼以及特殊的素食.[8]然后他们对受试者进行知觉压力、老年抑郁、健康等级的自我评估和睡眠质量等量表与指数的测定.数据显示,DMBI对老年人可以显著减少知觉压力(P<0.05)、改善收缩压(P<0.05),降低睡眠障碍(P<0.01)、反映体能的步行速度也显著增加(P<0.05)、.另外,Agnes S.Chan等还检验了少林禅武医DMBI倡导的生活方式干预对老年人记忆力的影响.[9]实验对44名年龄在60~83岁之间的老年受试者进行为期12周的干预,结果显示,受试者的语言和视觉记忆力表现分别显示出50%和49%的提升,这说明经过DMBI干预可以显著增强老年人的记忆力.测试结果较为充分地说明,DMBI在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维护上具有一定的医学价值.
上述Agnes S.Chan等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传统武术健身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可以使传统武术的健身或医学价值不必一味地依靠具有哲学意蕴的语言来阐释,对传统武术走出文化玄虚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参照价值.
2.2.3对传统武术健身价值机制的科学揭示
Agnes S.Chan等采用f-MRI研究技术探讨丹田呼吸法(the Shaolin Dan Tian Breathing,简称DTB)与脑部活跃之间的关系.[10]初步结果显示,在采用DTB方法的情况下,大脑前扣皮质脑区(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简称ACC)变得活跃;同时,肺部呼吸也出现类似的效果.由于ACC是一个行为规划与执行的高级调控结构,ACC区域的异常与很多脑部疾病(例如,自闭症以及多动症)有关,因此推论,DTB方法可以提升ACC区域的活跃程度,这有可能对脑部功能的改善有所裨益.通过对丹田以及丹田呼吸法的实验可以推知,传统武术养生功的练习可以刺激丹田,从而引起脑部多个位置的兴奋,最终有助于实现身体健康.
少林禅武医具有显著的健身效益,其内在生理机制也值得我们认真探讨.Agnes S.Chan等的研究揭示传统武术健身效应的生理机制(也包括上述几类研究)主要集中在脑科学领域.而对传统武术健身的科学机制的进一步研究还需要以多学科视角加以审视,使该项研究更为丰富与立体.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Agnes S.Chan等的研究为传统武术科学化研究继续走向深入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案例,为传统武术走出文化玄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Agnes S.Chan等不仅验证了传统武术中常见文化符号的真实存在,同时,他们也将传统武术文化中常见的文化符号进行了科学话语阐述.从上文叙述可知,少林禅武医的科学化研究验证了“气”的存在与功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理解传统武术文化语境中的“气”的内涵,以及如何运用科学话语体系阐述“气”的本质.对此,Agnes S.Chan等从脑科学的角度,将文化层面意义上的“气”理解为一种mind-power(精神能力),也就是意念力量.[11]
根据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mind-power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mind-power是人脑的一种能力,其强度甚至可以影响人的身体状况.哈佛大学的Benson教授指出,一些锻炼集中意念的方法,能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及增加与松弛和集中状态相关的脑电波.因此,基于西方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明白传统武术乃至养生气功何以如此注重对“气”的引导,以mind-power的视角来看,传统武术乃至养生气功是通过意识活动来产生并强化健身效果.
上述Agnes S.Chan等将“气”置换为mind-power这一做法对传统武术词汇的现代阐释有较好的启示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缺乏相应的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知识,因而传统武术在阐述其拳理的时候只能倾向于哲学化的表达方式,使武术文化中存在大量的较为浓重的传统性符号.阴阳辩证的哲学思想与传统医学使得武术理论和与医学思想产生契合,“阴阳、形神、气血、内外、动静、虚实”等一系列相对而出的概念都是武学和医学理论表达中共有的关键词.因此,这些文化符号必须经过现代的文化转译,通过词语置换来帮助理解,否则,这些文化负载词汇将因为传统武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障碍.Agnes S.Chan等从“气”到mind-power的话语转换是一种在东方文化与西方科学之间的跨界转换,也许两者的概念内涵上并不完全对应,但显而易见的是,这种话语置换必将有助于消除武术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隔膜,从而有助于传统武术文化符号的传播与理解.
从少林禅武医文化的科学化研究个案中可知,科学实证是传统武术走出文化玄虚的核心路径.另外,由于传统武术的科学实证研究不仅要向专业学术群体呈现其研究报告,同时也需要向现代大众群体以及跨文化受众群体表达其研究成果或社会价值,因而将传统武术的哲学化语言转换为科学化的语言也是传统武术走出文化玄虚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维度对传统武术走出文化玄虚的路径加以分析.
3.1.1武术科学化是时代的必然
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科学审视,目的是为传统武术走出文化玄虚提供内在动力.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系中的传统武术,其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需与其他文化子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对此有学者指出,“就文化内涵而言,中国武术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文化要素.”[12]因而,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息影像”.只是由于时代与文化的制约,以及与西方科学化表述方式的差异,传统武术始终给人以玄虚的印象.但是,晦涩、玄虚、神秘并不是传统武术的特质,而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文化现象.
早在20世纪初期,就有人倡导“以数学,重学,力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多元视角来“估计国术之价值”[13];著名体育家吴志清也指出,武术也是“新文明之一种元素”,也是“一种科学”,因而武术如果想走出玄虚,不“借助近代的科学,是无济于事的”[14].但时至今日,武术的科学化程度还远远不够,且不同于西方体育以科学为导向的研究范式,人们对传统武术的理论研究与对其价值的认识,依然局限于哲学层面的探讨,武术对于世界,乃至中国人,依然是一种神秘的存在.因此,只有通过科学实证才能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现代阐释,传统武术的文化真实也才能得到更广泛的传扬.
陈瑞燕等的少林禅武医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科学实证不仅可以验证传统武术语境中的“气”和丹田的存在,同时也证明“气”对人的身心健康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有的学者认为的“科学化是武术发展的时代必然”[15].
3.1.2科学化有利于武术文化的传播
有观点认为传统武术的科学化会损害传统武术的文化性,传统武术的科学化研究会削弱传统武术的神秘感,从而降低传统武术的吸引力.[16]但是,在普遍接受科学思维的现代社会,武术的传播必须要面对现代受众、尤其是跨文化传播受众的实际需求.
科学化研究可以揭示传统武术文化的内在机制,从新的视角阐述并维护传统武术文化的合理性,消除传统武术的神秘性,从而在面对西方现代体育文化时重塑传统武术的文化自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通过对传统武术功法健身机制的揭示可以消除各方面人士对传统武术的误解和偏见;二,传统武术的科学化导向还将有助于健身群众避免误入故弄玄虚者的彀中,从而有利于传统武术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三,传统武术的科学化研究为传统武术的传播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3.2.1文化编码方式转换是传统武术跨文化交流的需要
跨文化传播必须经过文化符号的转换,即在文化维度上进行编码和解码.传统武术的跨文化传播是以武术为载体传达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与信息,这个过程涉及到中国文化的编码与解码.传统武术经历过军事武术、传统武术、武术运动等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已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身体运动文化”.它作为一种职业技能出现,是事关生死的“身体技术”,经过几代传人的长期体悟和实践,出于技术保密的考量,再加上传统文化中素有的谦逊,因此秘技从不轻易示人,有时还会故意使用错别字和运用一定的暗语.因此武术普遍缺少易于识别的文化编码,更缺少统一的价值观与相对简明的的科学化话语体系,从而在武术跨文化传播中玄虚的印象会进一步放大.
而现代体育是建立在解剖学、生理学以及力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因而在武术跨文化传播中存在两种话语对接的问题.因此,传统武术的跨文化传播不仅需要将传统文化负载词汇进行科学验证,更重要的是要以他者(the others)的解码方式,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科学化的话语转换.
3.2.2话语置换是避免文化折扣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
武术文化基本上是沿袭传统的表达方式,具有较多的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词汇,有较强的比喻性和象征性,语义模糊,在本民族文化背景中尚且不容易理解,在传统武术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更容易造成武术玄虚的印象.例如,武术文化中的常见的“精、气、神”等词汇,即使是在本民族文化圈中,也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符号.尽管有人认为武术玄虚可能对跨文化传播受众会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但是显而易见是,产生和放大武术的玄虚印象不仅不利于传统武术的理解与认同,反而会出现跨文化传播中普遍存在的文化折扣(Cultural Discount)现象.所以,传统武术还需要进行话语体系的置换来进行文化价值阐述,从而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被理解、认同和悦纳.
上文Agnes S.Chan等从“气”到mind-power等话语转换的意义就在于寻求表达上的“文化接近”,以等同或类似的文化符号置换来降低文化折扣率,以便在文化传递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文化信息的流失.按此思路构建全新的传统武术文化科学话语体系,必将会对传统武术走出玄虚,实现更高效的跨文化传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将带有哲学色彩的词汇置换为科学性词汇,才有助于打破武术文化的玄虚,减少文化交流的阻力.走出玄虚是传统武术发展的阿基米德支点,也是传统武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传统武术若想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现代性社会背景下得以生存与发展,那么传统武术就必须走出文化上的虚玄.而传统武术若想走出文化虚玄不仅需要大量的科学实证,对传统武术中非理性的成分进行“祛魅”,同时还需要学贯中西的学者在文化与科学之间进行创造性的话语转换,对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进行准确表达.对此,陈瑞燕等对少林禅武医的科学研究以及话语体系的转换可以为传统武术从哲理的玄思转向科学的探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例.
参考文献:
[1]魏冉,王平.透过文化的视角,简述中国武术如何与世界接轨[J].科技导向,2011(30):216.
[2]谷晓红.对武术神秘性的剖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1,27(12):43.
[3]毛志成.告别武术神话[J].中关村,2013(9):107.
[4]刘波.武术:从神秘化到产业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3-9(004).
[5]赵丛君.传授武术,不宜故弄玄虚——王培锟先生访谈录[J].搏击,2015(4):50.
[6]CHAN A S,CHEUNG M C,SZE S L,et al.An herbal nasal drop enhanced frontal and 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 activity[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Alternative Medicine,2009:48.
[7]CHAN A S,CHEUNG M C,CHAN Y L,et al.Bilateral frontal activation associated with cutaneous stimulation of Elixir Field:An fMRI study[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2006,34:207-216.
[8]YU R,WOO J,CHAN A S,et al.A Chinese Chan-based mind-body intervention improve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physical health of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Apilot study[J].Clinical Interventions inAging,2014,9:727-736.
[9]CHAN A S,SZE S L,WOO J,et al.A Chinese Chan-based lifestyle intervention improves memory of older adults[J].Frontiers inAging Neuroscience,2014,6:50.
[10]CHAN A S,CHEUNG M C,SZE S L,et al.Shaolin Dan Tian Breathing Fosters Relaxed and Attentive Mind:A Randomized Controlled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Alternative Medicine Volume,2011:11.
[11]释德建,陈瑞燕.少林禅武医精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01.
[12]旷文楠.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7.
[13]林小美.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05.
[14]吴志清.应用科学之武术[C]//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卷二).北京:中国书店,2008:29.
[15]刘鹏.论中国武术的科学化和异化[J].中华武术研究,2011,1(7):17.
[16]李守培,郭玉成.传统武术现代化的路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