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调解类栏目战略管理研究
——以江苏综艺《一转成双》为例

2018-04-01 18:01:46董蕊
视听 2018年9期
关键词:矛盾当事人栏目

□ 董蕊

尼尔·波兹曼曾称:“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一切公众话语都将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①而情感矛盾因其戏剧化、多元化的特点成为了电视真人秀取材的来源。调解类真人秀节目起源于情感类的真人访谈节目,主要是对一些家庭纠纷、情感矛盾进行调解,它用情、理、法对当事人进行疏导和调解,强调关注个体,关心情感,弘扬法律。当下市场情感调解类节目众多,但市场环境不容乐观。本文以江苏综艺频道《一转成双》栏目为例进行战略管理分析,明确节目定位,突出长处,规避短处。

江苏综艺频道《一转成双》是一档大型婚姻调解真人秀栏目,周播,2013年1月5日开播。节目秉承“拯救婚姻,捍卫爱情”的宗旨,每期两组当事人来到节目寻求帮助,节目开头通过VCR展示当事人的生活现状和遇到的矛盾危机。回到现场,主持人、调解专家针对当事人的矛盾进行挖掘、梳理、分析,调解结束后,最终通过是否转身的方式得出调解是否成功的结果。

一、以《一转成双》为代表的电视情感调解栏目为何会出现?

(一)遇事找人调停评理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特有的传统社会环境,是情感调解节目生发的土壤。中国人重视家庭规约,不论是城市家庭还是农村家庭,当家庭规约受到侵犯的时候,一般会通过家庭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来调停评理,这是中国人处理家务事的传统思维习惯。在调停过程中当事人双方往往各说各的理,中间人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而后做出孰是孰非的评判。遇事找人调停评理符合中国人特有的家庭思维模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调停评理的方式也悄然发生改变。

(二)社会转型改变了传统的情感调解方式

传统社会家庭稳固,不易解体,家庭情感矛盾多依靠内消和亲戚邻里调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恋爱自由与离婚自由由口号转变为人们的实际行动,试婚、闪婚、裸婚等也成为新一代人新的婚姻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如今中国的家庭生态以小家庭居多,男女双方各自站队,仅依靠传统调解或诉诸法律是远远不够的。

(三)受众心理的驱动

一是好奇心理。窥私的欲望和悬念的刺激促使人们观看情节离奇、剧情复杂的情感剧。电视情感真人秀以现实生活中家长里短的情感故事为原型,节目形式短小精悍、跌宕起伏,较能满足观众对他人情感生活的好奇心理,同时也为自身生活提供了判断范式。

二是补偿失衡心理。电视情感调解栏目素人参与的模式满足了普通社会大众“上电视”的心理。观众虽未亲身参与,但相似的家庭矛盾、接近的情感需求总能引起人们共鸣,给受众身临其境的感觉,这起到了一种补偿作用。

三是情感宣泄心理。当内心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们会试图寻找渠道进行释放和宣泄。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情感空间较为封闭、隐私意识提高,调解栏目的倾诉与疏解对于未上节目的受众而言是宣泄情感的重要渠道。

二、《一转成双》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战略管理的标志性工具。SWOT又称态势分析法,最早是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根据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

(一)内部优势研究

1.主持人及专家阵容庞大

听是说的基础,是了解事情真相和当事人性格、心理状况的前提,《一转成双》栏目主持人与专家团队合作,敏锐地捕捉到当事人之间的多重关系,语言犀利、情理结合。如《背叛疑云》案例中,主持人一方面耐心听取当事人讲述,另一方面又适时提问,打断“言他”之言,使节目紧凑。三位专家抓住当事人的矛盾根源,同时结合观众兴趣点,层层深入,破除了当事人营造的“首因效应”和同情弱者的心理,也力图剔除当事人的报复心理和侥幸心理。

2.栏目形式新颖

《一转成双》栏目名称与节目形式一以贯之,节目以转椅作为一个决定形式,调解双方的婚姻矛盾,在调解结束之后,双方转身背对背,如果愿意达成和解则转身过来,如果不愿意则选择不转身然后离场。栏目名称新颖,具有艺术性,该名称有两个所指,一是如果当事人转过来则成双成对,寓意美好;二是如果不转身则不成双,当事人重谋出路,开启新的生活。栏目开播前一天是2013年1月4日,栏目含有“爱你一生一世”之寓意,与直接以“调解”为名称的栏目区别度较高。《一转成双》突破了以往调解栏目的形式设计,令观众耳目一新。

(二)外部环境研究

1.行业优势

调解类的节目之所以能引起各电视台争相效仿,与我国正处于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是密不可分的。当前,我国的经济、文化、社会方面都发生着全面迅猛的转型,道德失范现象频现,情感新状况不断发生。社会转型期带来的问题为调解栏目的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关注百姓个体、贴近百姓情感的调解类栏目应运而生,它循序渐进的节奏模式、满足大众倾诉与宣泄欲望的呈现形式,契合了当下大众的情感需求。

201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正式施行,调解得到了法律的认可。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婚姻法最高司法解释三》,此为新婚姻法。调解法、新婚姻法的施行,为情感调解类栏目的诞生提供了法律基础,使《一转成双》等一众节目应运而生。

2.行业弊端

(1)调解类栏目同质化严重、真实性存疑

同类情感调解栏目风起云涌,如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这类栏目大多内容同质,质量参差不齐。栏目多采用“主持人+专家+当事人”的组合方式,专家的身份角色大同小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故事情节换汤不换药,真实性存疑。在百度主题贴吧“山东综艺频道吧”中,有网友爆料:《幸福向前冲》栏目中“我的公主女友”与天津卫视《爱情保卫战》“公主病”一期节目内容高度雷同,情节对话一模一样,“拍拖纪念日一样,十二个情人节一样,胃药一样……”栏目抄袭明目张胆,违背了真实呈现矛盾、为百姓服务的宗旨,降低了栏目品格。

(2)奇观有余、真诚不足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首次提出“媒介奇观”这一概念,这是一种媒介文化现象,包含媒体制造的豪华场面、体育赛事、政治事件等。②如今传媒经济至上,追求奇观化成为电视的显著特征,荧屏上多现影像奇观,电视情感调解栏目也不例外。

第一是复杂炫目的场景奇观。不论是《一转成双》《爱情保卫战》还是《大声说出来》,这些栏目的舞台布景、灯光设置都给观众以刺激、炫目的视觉感,不同的情景结果配以不同的音乐,渲染不同的氛围,引发不同的情感,给现场及场外观众多维的感官体验。但是舞台设计、音乐切换常喧宾夺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节目内容本身的关注。

其次是价值碰撞的话语奇观。与场景奇观相比,主持人、专家与当事人的言语沟通反映的是价值观的碰撞。为了博得观众眼球,为了追求高收视率,某些栏目中的专家与专家、专家与当事人的对话分歧明显,主持人缺少对嘉宾的良性引导,话语与话语的过度碰撞也会适得其反。

三、《一转成双》品牌战略分析

伴随大众传媒的兴起,电视婚恋调解栏目成为情感矛盾调解的新方式。一档栏目的脱颖而出必定离不开品牌战略分析,明确定位,突出长处,规避短处。

(一)选题需典型,协调好隐私与公共空间的矛盾

“典型性正是作为公众媒体的电视上的谈话与生活中的谈话最根本的不同,也是调解类电视情感谈话节目选题的原则,即节目个案故事所涉及的问题要在关照个体生命存在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最好是社会焦点,以便让更广大的受众从中受益。”③受众在观看节目时通常有两大目的,一是为了从当事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获得心理慰藉;二是从当事人的经历中汲取经验,提供价值判断模式。总之,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同时,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为受众呈现的平台即是公共领域,当包含隐私的私人话语进入到公共空间中,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二)准确定位,突出节目个性

电视栏目是抽象的精神产品,栏目定位是灵魂,是打造品牌的关键因素。清晰而独到的定位是栏目能够长期发展和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基本保证。已有的电视婚恋调解节目同质化严重,很多节目都与《一转成双》有相似的舞台布景、情景环节和话题内容,这主要是卫视之间以及卫视和地面频道之间为了抢夺收视率造成的问题。从播出平台和影响力方面来看,地方频道播出的《一转成双》相比省级卫视的同类栏目仍有差距,而受众基数与平台的限制,对于其发展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山东综艺与江苏综艺共同打造的《一转成双》栏目要想保持收视长虹,增强受众粘性,势必要将定位清晰化,走差异化、分众化、地域化栏目路线。

(三)培养品牌情感,明确品牌差异

品牌情感是品牌呈现出来的具有审美属性的文化意蕴,是品牌在感觉与情绪上对消费者的影响与触动,是品牌与消费者建立起亲密关系的有效方式。一个品牌正是借由情感交流而走进人们的生活,与人们缔结出一种深刻的、持久的联系。④情感可以维系观众对视频节目的忠诚度,拥有了情感要素,品牌力量才能迸发。电视情感调解栏目亦是如此。《一转成双》栏目强化品牌情感价值需做到:节目价值具有独特性,节目内容富有感染力,节目内涵具有统一性。

四、结语

电视调解栏目对现实情感矛盾进行戏剧化展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紧张关系。因其调解形式更专业、故事展演更多样,电视情感调解栏目近年来呈井喷式发展,然而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是重复的模式、浮夸的内容、为矛盾而矛盾的去真实本质。《一转成双》栏目作为其中一员,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生命线,所有内容秉承真人真事的原则,真实的生活、真切的情感、专业的点评是促使节目成长的精髓。

注释:

①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②[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M].史安斌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XV-XVI.

③游洁.电视媒体策划新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285.

④汤荔.论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07):87.

猜你喜欢
矛盾当事人栏目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数学杂志(2022年4期)2022-09-27 02:42:48
我不喜欢你
派出所工作(2022年3期)2022-04-20 18:50:05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8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童话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5 11:54:50
关于栏目的要求
美国就业歧视当事人的诉讼权保障
反歧视评论(2019年0期)2019-12-09 08:52:34
栏目主持人语
什么是赞扬激励法?
兵团工运(2018年11期)2018-01-22 09:32:17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传媒评论(2017年2期)2017-06-01 1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