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医院如何做好内部控制建设

2018-04-01 18:10:34◇黄
市场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流程化科室监督

◇黄 丽

一、新形势下医院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医院管理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在安全、有序的经济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规范财务行为

内控建设的成效最终需要通过信息化来保证,通过将经济活动和制衡手段嵌入到信息系统中,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各项财务行为标准化、规范化,进而可以大大强化预算刚性约束,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的辅助领导科学决策。

(二)提升管理水平

内控建设需要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再梳理和统一重构,可以将原本相互打架或不衔接的制度规定进行整合,将预算管理、财务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统筹考虑,构筑起单位内外、上下左右,相互联动、沟通顺畅、协调配合的管理体系,有助提升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提高经济效益

完善的内部控制从工作机制上采取的是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方式,有助于量化落实工作职责,形成全员照章办事的工作作风,从而对医院各科室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管控,各科室业务工作也将实现流程化、标准化,资源配置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可以逐渐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提升职工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为有效提高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改善经济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奠定良好基础。

二、医院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控建设的认识程度不足

当前很多医院财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或存在认识偏差,不能向“一把手”汇报清楚内控建设的重要性,导致“一把手”不能很好支持内控建设,制约着内部控制建设质量的提升。医院财务部门对内控建设多局限于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相关修订与汇编,通过“拼凑”与“照搬”完成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纸面意义远大于实践意义。目前很多医院更重视医疗水平的提升,往往“重技术、轻管理”,认为只要医院的医疗水平够高,就会吸引更多病人来看病,医院经济效益就会得到较大程度提高,但没有意识到如果管理跟不上,再高的医疗水平也可能不会产生好的经济效益,甚至可能产生腐败、渎职等问题。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没有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内控建设工作相对滞后。

(二)医院的预算管理存在待完善之处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起点和基础,只有预算编制的科学有效,内部控制的各项制衡措施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才能充分发挥内控制衡性和流程化、标准化的作用。但目前医院的预算编制质量不高,内容简单精细化程度不够。在具体编制预算时,多是根据上级相关要求,在上一年度编报的预算基础上进行简单修改,并未将预算细化至医院各科室与各明细事项,预算执行情况与医院经营状况没有联系在一起,存在脱节之处。

(三)医院内部控制缺乏有效执行力度

由于国有性质和惯性思维,医院往往对自身存在的各类风险认识不足,风险防控意识薄弱,建立的内控制度没有跟上医院发展的步伐,很多规定仍沿用过去传统做法,与医院现有规模、业务和自身特点不匹配,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在执行上就会大打折扣,发挥不出内控应有的制衡和管控效果,进而无法有效控制医院运行成本,建立的成本指标考核体系形同虚设,成本控制仅局限在“科室成本”层面,缺乏全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评价应用机制。

(四)对内控建设的监督评价力度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同时,还规定内部监督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目前医院缺少与内控机制相配套的监督评价机构,甚至有的医院内控建设、监督、评价等都由财务部门一家完成,造成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流于形式。另外,很多医院还缺乏熟悉内控建设、监督、评价的专业人员,医院更愿意花费大量的资金投资在购置医疗设备和聘请医生上,但在内控建设方面对人员培训重视不够,造成整体内控建设水平较低。

三、医院内部控制的强化措施

(一)加强培训,提高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

要提高内控建设成效,最重要的是进行观念的普及,使医院全员都了解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参与到相关工作中。鉴于当前医院内控业务基础薄弱的现状,先建立内控的组织机构,配备健全的队伍,确定牵头部门,良好的组织架构是实现内部控制的基础。同时,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多层级多批次的专项培训工作,强化全员风险防控意识,实现内控建设从“要我建”向“我要建”的转变。其次领导要建立起跨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相互核查机制,形成有效的相互监督。关注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有效性信息反馈。

(二)进一步强化医院预算管理与控制

首先要更新相关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观念,把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上升到制度层面,建立科学、有效、顺畅的预算编制、执行工作机制,确保预算的约束作用在内控体系中得以充分发挥。其次是细化预算的编制工作,收入预算要科学、合理预测编制,支出预算要量入为出,分清轻重缓急,并在预算编报过程中就要重视厉行节约、挖掘内部潜力,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同时还要提高预算的精细化程度,把预算编制与医院经营状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提高预算的可控性与可操作性,及时分析与评价预算的执行情况,避免“编一套、做一套”。

(三)建立适合医院的内控制度体系

首先,医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即贯穿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改变过去只是对现有制度修修补补的情况,下大力气对医院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找到其中的关键风险点,并选择恰当的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形成流程化、标准化的制度规定,提升制度的可操作性。此外还要加大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人员各岗位的责任界定与区分,明确与落实相关责任与义务,全面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等内控措施。

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医院的成本费用管理,将成本费用管理纳入内控制度体系,通过内控的相互制衡实现对成本费用的有效管控。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科学的成本费用管理考评体系,根据各科室的工作量和相应的固定费用、变动费用等情况,制定成本指标,并将指标落实到人,辅以奖罚措施,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四)强化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

医院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在医院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并配备专业人员,内部审计的职能要从查错纠错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对医院内部控制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让内部审计成为医院内部控制监督评价的主要力量。

(五)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内控建设中的作用

信息化是推进内控建设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在确保内控制度得以有效执行方面,信息化具有其先天优势。内控建设强调的是标准化、流程化,而这也正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同时信息化可以有效排除各方人为因素干扰。因此,建议医院在实施内控建设时,要高度重视信息化的作用,将制度规定和岗位工作职责嵌入到信息系统中,通过信息系统强制内控制度、业务操作细则等规定得到严格执行。

四、结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再通过建立内部控制信息化,加强各科室相互间的协调沟通配合,强制各项制度得以严格执行,为医院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保障,也为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流程化科室监督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企业人才招聘流程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昆钢科技(2021年4期)2021-11-06 05:31:04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爱紧张的猫大夫
孩子(2019年5期)2019-05-20 02:52:44
“具化 瘦身 流程化”责任落实3步走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6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4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夯实监督之基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1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