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琼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了巨变,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从原来接近平均主义的社会逐渐发展为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实践经验表明,绝对的平均主义容易使人们丧失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而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无论是对经济建设还是对社会稳定、和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贫富差距超过了合理的限度,许多不良的社会心态将会由此产生,社会的和谐发展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3%的人拥有45%的社会财富,而90%的人仅仅拥有社会财富的10%,且从2001年至今,我国的基尼系数均在0.45以上。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规定,介于0.4到0.5之间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这意味着,我国当前的贫富差距明显,少数人掌握着多数的社会财富,富裕阶层和穷人阶层收入两极分化现象凸显。
当前,我国虽然在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总的来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生产力的总体发展水平也较低,地区间的发展速度更是存在较大差异。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社会分配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这调动了社会各阶层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的市场运行机制,使市场秩序无法得到有序维持,一些行业、部门以及个别的社会成员利用手中的权势和在市场中的有利地位,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使经济领域中存在着许多行业垄断和不平等的竞争现象,导致市场交易有失公平,社会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另外,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我国实行“先富带后富”的发展战略,即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此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就导致一些优惠政策向拥有先天地理优势的地区倾斜,使东部地区经济飞速发展,而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落后于东部地区,区域间、行业间的社会收入差距进一步被拉大,贫富差距明显。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社会结构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职业、出身的不同,人们的社会收入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并且收入差距在短时间内逐渐扩大,两极分化明显,富裕阶层和穷人阶层逐渐形成。对此,许多穷人阶层的心理渐失平衡,奋斗拼搏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特别因为财富的差异而使他们遭受到社会各种不公平地对待后,他们更加仇视拥有较多财富肆意妄为、花钱办事的富裕阶层。在他们看来,他们所遭遇的一切不公平待遇都是由于贫富差距造成的。一些人利用手中的财富和不正当手段,而得到社会的优待,都是身处贫困状况的穷人阶层所无法企及的,与此种种,更加助长了穷人阶层的愤怒和不满情绪,强烈的“仇富”心理油然而生。
面对我国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的现实,许多处于穷人阶层的人们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生活的穷苦、社会的冷漠使他们感到生活缺乏安全感。因此,一些人由于对财富的强烈渴望,变得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极端情绪爆发。许多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一切向钱看,过分迷恋财富,个人利益至上,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导致个人价值观的严重扭曲,为了金钱而变得唯利是图。
“只要有钱一切都不是事儿”,这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的看法。较大的贫富差距,容易使处于富裕阶层的人们产生极大的优越感。在社会生活中,不难发现,“有钱就好办事”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条件优越的富家子弟容易在财富中迷失自我,滋生膨胀心理。近些年,“拼爹拼妈”事件已不足为奇,一些所谓的“富二代”频繁肇事,在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之后,却用钱摆平了所有。这使一些人,仗着拥有较多财富的优势,在行为上变得肆无忌惮,有的甚至还做出有违社会伦理、违法犯罪的事情,如:2018年福州“富二代”撞死浙江大学生事件;2017年永康市“富二代”街头殴打弱势群体事件等,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对社会的稳定与长治久安造成了威胁。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我国东部地区以快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高速发展,因此,其发达程度和收入情况也远远超过了中、西部。为了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西部发展。实践证明,政策扶持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统筹区域间协调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缩小社会收入差距,但效果还不太明显。因此,我们应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并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就业率,增加贫困人群的社会收入,激发他们拼搏奋斗的积极性,逐渐缓解穷人阶层对社会的愤怒和不满情绪以及对富裕阶层的仇视状态。
据研究对比发现,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较小,基尼系数值在0.24到0.36之间,社会财富分配相对来说较为合理,这和他们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紧密相连。与之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才初见雏形,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伟大事业。因此,在缩小贫富差距,缓解贫富阶层的心理矛盾与社会对立状态的过程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穷人阶层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是我们必须放在首位的重要任务之一。且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研究发现,目前穷人阶层中存在的种种仇富心理、拜金主义等不良的社会心态,皆与他们生活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密切相关,追根究底,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享受好的社会保障不再是富人阶层的特权,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十一世纪以来,效率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至于一些人为了谋求财富和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现实生活中,富裕阶层利用财富肆意妄为,一些“富二代”置法律于不顾,在做了有违社会伦理、违法犯罪的事后,勾结权贵,从而顺利逃脱法律制裁的行为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必须建立合理公正的社会评价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公正执法,严厉惩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切断权贵勾结的根源,从而达到引导和约束在财富中迷失自我的“富二代”们行为的目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先富起来的人采取相关的鼓励措施,鼓励、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例如,拿出自己的资产兴办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以此来缓解贫富阶层心理矛盾和社会对立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自1992年才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因此,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市场运行机制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许多特殊的企业以在市场上的同行业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和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为契机,通过控制供给量,来调节市场的供需关系,从而赚取社会大量的财富,获得很多的垄断利润,使得这些行业中的大部分人的收入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人群。而且,由于职业、出身的不同,社会收入差距更是明显,可能从事某些职业的人的工资高得出奇,如影视行业,而某些职业的工资却低的离谱,如普通公司职员,最重要的是他们所面对的是同样的税收比例,在很大程度上,这更加剧了贫富差距的严重性。为此,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有关措施,在垄断行业中加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垄断收入,使市场交易变得更加公平、公正。另外,适当提高相关税收比例,对收入进行分级征税,调整高收入,降低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减少因社会收入太过悬殊,而引起贫富阶层心理矛盾和社会对立的问题发生。
完善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打通贫富阶层流动的通道,给穷人阶层提供各种机会,社会公平正义在收入分配中得以体现,是解决贫富差距带来的心理矛盾和社会对立问题的迫切工作。目前,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不可能实现劳动者等量报酬。因此,为消除弊病,社会收入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必须得到巩固和完善,以弥补按劳分配原则的不足,减少因劳动者自身的差异而导致分配结果不公平的现象。同时,对企业高管的贡献也要合理评价,做到不夸大、实事求是,合理控制他们的收入水平,避免因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而使普通劳动者的利益受损,引起部分低收入阶层的不满。